今天是:

债务违约案例:中钢困局

时间:2015-06-24 15:15:50.0

导读 2014年9月22日晚,一则“某排名60位的大型央企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开始在网上疯传,中钢集团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一)中钢股份与30多家银行有过借款往来

2014922晚,一则“某排名60位的大型央企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开始在网上疯传,中钢集团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有报道称,中钢集团欠贷共涉及9家银行,包括了中行200亿元、交行150亿元、民生75亿元、工行20亿元等共780亿元。 

不过,随后,该消息即被中钢集团以及部分银行否认。 

工行相关负责人称,“中钢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在工行的融资余额占其全部金融机构融资余额的比重不足1.3%,目前工行相关融资均未违约。” 

民生银行方面也表示称,关于其对中钢集团有75亿贷款的消息不实。民生银行对中钢集团没有授信,只有个别分行对中钢集团旗下经营良好的当地子公司有少量授信,目前这些子公司经营正常、还款付息正常。“我行相关贷款未产生逾期或不良。” 

事实上,中钢集团部分贷款逾期已经发生。据业内的信息显示,截至20147月底,中钢股份就发生了6.9亿元的不良贷款,当时中钢股份的贷款余额为187亿元,8家银行给予其授信额度为254亿元。 

有消息称,这笔6.9亿元的逾期贷款来自于一家政策性银行,中钢集团为中钢股份的银行贷款提供了担保,贷款逾期因此引发了中钢集团的债务风波。 

据了解,这一逾期直接影响了其他银行对于中钢集团的正常授信,出现了一些银行开始一定程度的收缩授信额度,虽然大多数贷款经中钢集团与银行商量进行了延期或部分还款,但中钢的后续贷款和征信记录已经受到影响。 

中钢集团逾期贷款规模究竟多大尚难知晓。但就公开信息而言,作为中钢集团的主体公司,中钢股份与30多家银行有过借款往来。 

据中钢股份年报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末,贷款余额前几名的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80.44亿元,国开行63.16亿元,农行49.24亿元,交行46.53亿元。 

工行和建行给予中钢股份及其子公司的贷款较少。 

截至2013年末,在该公司短期借款中,股份制银行几乎都有涉及,其中浦发银行贷款余额为5.64亿元,招商银行为6.45亿元,兴业银行为5.25亿元,中信银行2.3亿元,华夏银行2.03亿元,民生银行1.62亿元,光大银行2724万元,广发银行1220万元。 

此外,放贷银行中还包括部分城商行、农商行等,其中盛京银行贷款余额为7.4亿元,北京农商行为3.9亿元,北京银行为2.82亿元,渤海银行为3.3亿元。 

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均为每家2亿元,河北银行1.3亿元,宁波银行1.23亿元,吉林银行1.3亿元,晋商银行1亿元,珠海华润银行1.07亿元,沈阳农村商业银行1亿元。 

在中诚信评级20146月分所出具的一份中钢股份的跟踪评级报告中,也曾对中钢集团的负债情况进行过描述。报告提及,截至20143月底,中钢股份共获得银行授信额度877.17亿元,其中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为204.21亿元。 

另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总资产为1101亿元,负债总额为1033亿元,负债率为93.87% 


(二)四年两次换帅难解危局

2014919,国资委对中钢集团领导班子作出调整,原总裁贾宝军被国资委免职,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股份公司总经理徐思伟接任总裁的职务,而徐思伟的职务由原集团党委常委兼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安栋接替。 

在此之前,徐思伟曾担任过五矿集团的副总裁,于20131月调任中钢集团担任集团党委书记和副总裁。 

事实上,这已是中钢集团4年来的第二次换帅。 

20115月,时任中钢集团总裁的黄天文被免职,中钢股份总经理贾宝军接替黄天文主掌中钢集团。当时的中钢集团早先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长期的扩张让中钢集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011年,中钢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8亿元,但利润亏损约13亿元,此前的2007-2009年间,中钢主营业务收入从1200亿元一度增长接近1700亿元,但利润却出现逐渐下降,2007年为30.9亿元、2008年为17亿元、2009年为5.8亿元。 


(三)债务困局与早先的扩张过度有很大关联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钢集团如今的债务困局与早先的扩张过度有着很大的关联。 

中钢集团最早一轮的扩张从2005年开始,当年,中钢集团先后投资控股了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更名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此后一年间,中钢集团先后重组了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吉林碳素股份有限公司、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吉林新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如今中钢集团所对外宣称的“矿业、碳素、耐火、铁合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运作格局在2007年就已经初步建立了。 

2007年,中钢集团全年实现利润30.9亿元,但其中80%来自于早年的澳大利亚铁矿和南非铬矿的投资。  

最让中钢集团“心痛”的还是来源于投资中宇钢铁、河北纵横、中西部矿业所造成的损失。 

2007年,中钢集团决定收购中宇钢铁,并与中宇钢铁全面合作,由于中宇钢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都依赖于中钢集团,最终产生中宇钢铁对中钢集团高达40亿元的欠债。 

中钢集团与河北纵横的合作也是始于2007年。在2007年至2010年间,中钢集团为河北纵横累计垫资、预付款项超过100亿元,中钢集团对河北纵横的产品还在2009年出现了亏损。 

据国家审计署2011年的审计报告显示,2007-2009年度,中钢集团被合作伙伴占用资金就达88.07亿元。 

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钢集团开始从河北纵横钢铁集团中撤资。有报道称,至今,仅仅河北纵横对中钢的占款还有超过10亿元。 

在海外,中钢集团早些年仅非洲就投资收购了近10家公司,资源种类主要是铁矿石和铬矿。 

2008年底,中钢集团再次斥资约1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超过98%的股权。但最终因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原计划的项目一再延误投产日期。 

根据中钢股份的审计报告显示,20102012年,中钢股份连续亏损,2012年亏损14.68亿元,当年中钢股份还将中钢炉料股权划转至集团,使资产减值损失下降至5.57亿元。 

2013年,中钢股份的情况有所好转,全年实现利润总额为7.43亿元,投资收益12.80亿元,但主营业务仍在亏损,亏损额为7.22亿元。 


(四)中钢困局为国内钢铁、钢贸企业普遍现状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钢的亏损除了扩张过快之外,民企欠款以及铁矿石和冶金煤在内的上游原燃料价格持续上涨、下游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也是主要原因,而这些不仅仅是中钢的困局,更是当下国内钢铁、钢贸企业普遍的现状。 

有报道称,中钢集团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80%都被民企占用,而现在中钢集团应收账款在150亿元左右,被民企占用的估计超过100亿元。 

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33家上市钢企营业收入总额为6451.2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702.49亿元;在净利润方面,33家钢企净利润总额为21.08亿元,去年同期为37.31亿元,这两项降幅分别为3.75%43.5% 

10家亏损企业中国有钢厂9家,亏损最严重的是重庆钢铁,亏损金额达到9.45亿元。 

就钢贸央企而言,五矿发展、中国铁物也正处于艰难的扭亏之中。 

2014年上半年,五矿发展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780亿元相比,下降了9.40%,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0.26亿元,同比下降了86.49% 

2013年,中国铁物深陷钢贸危机之中,坏账准备高达50.49亿元,全年净利润为-76.51亿元,在诸多钢贸央企中,中国铁物的亏损额居前。 

20138月,中国铁物管理层人事变动,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相继易人。 

201459,国资委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中,20141月至4月,中国铁物完成营业收入406亿元,利润总额4208万元,净利润531万元,初步扭亏。 

据银监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钢贸贷款敞口约为1.5万亿元,其中,中小钢贸企业所占银行贷款比例微乎其微,真正的贷款主力则是大型国企和央企,信贷敞口大约在5000亿元至1万亿元。 

中钢集团的压力也显然易见。 

据财报显示,2013年度中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4.74亿元,利润总额仅有1.35亿元,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只有-3.65亿元。 


(五)辉煌时期,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力以及管理混乱

“中钢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黄天文时期的激进扩张。”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中钢集团当前的危机,主要源于2011年之前,黄天文任中钢集团总裁时期的过度扩张。 

中钢的“黄天文时代”始于200312月,曾在中国五矿集团工作25年之久的黄天文从五矿副总裁任上调到中钢,出任总经理。其时的中钢,还只是一家以铁矿石进出口、钢铁及相关的设备贸易为主的公司,2003年的营业收入只有120多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50位。而同样以贸易为基础的金属矿产集团——五矿同期的营业收入为463亿元,是中钢集团的近4倍。 

中钢与五矿的业务多有重合之处,黄天文在五矿的履历为其对中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多有裨益。他为中钢提出了向矿业开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铁合金和装备制造五大产业发展的规划,以及“打造世界一流钢铁生产服务商”的目标。 

据许保利介绍,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要求央企要做大做强,计划将160多家央企重组为80~100家,行业前三名以外的央企或有可能被重组、淘汰。 

为免被淘汰,唯有做大做强。  

在此内外因综合背景下,黄天文按照拟定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从20058月至200712月间,中钢集团先后重组了业内的7家重点企业。在海外布局上,中钢分别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投资收购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例如,2008年,中钢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中钢还在非洲投资和增设10家子公司,以投资铁矿石和镍矿的生产。  

中钢逐步构建起了“矿业、炭素、耐火、铁合金、装备制造”的五大产业运作格局。  

在此期间,钢铁行业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受益于钢铁行业的整体繁荣,大举扩张之后的中钢,其年销售收入亦以火箭的速度增长:2003年,中钢集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而之后的2004年到2007年,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600亿元、1200亿元整数关口,4年增长867%。中钢的市场影响也有明显提高,其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任 

黄天文治下,中钢很快“做大”了,其发展战略被冠以“中钢模式”的称号。  

之后,中钢连续两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全球500强排行榜。  

然而,黄天文治下的中钢“摊大饼式”的做大并没有给中钢带来较好的回报。相反,在激进扩张过程中,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力以及管理混乱等弊病逐渐曝光。  

一位接近中钢集团的知情人士透露:“这1200亿的资产,赚这么快,钱哪儿来的?基本是从银行借的。用借来的钱搞投资、做贸易,砸到项目和民企上,却没有冒出几个泡来,就沉下去了。负债率越来越高,现金流却越来越少,利息高涨,财务费用就越滚越大,亏损就不能避免。”此时的钢铁市场亦开始急速滑坡。市场下滑与经营不善让中钢集团陷入了亏损,在黄天文被免职前的2010年,中钢集团的财务报表亏损14.7亿元。 

“当时中钢的内部斗争已经十分激烈。但黄天文很自信,他完全没想到博弈的一方向国资委反映他的问题后,国家审计署随即进驻中钢进行审计。”“老中钢”分析说。  

审计署对中钢集团审计指出,中钢集团在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经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  

早在审计之前,中钢与民企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中宇”)之间巨额的资金往来形成的财务黑洞就曾经被媒体披露过。山西中宇通过收取预付货款方式不断占用中钢资金,累计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有约26亿元变成了“中宇对中钢的欠款”。 

因中钢内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集团公司对其海外公司及下级子公司管控不力,导致的投资失当也频频曝光。  

经媒体披露的中钢在非洲、澳洲的投资进展均不如意:中钢集团是国内主要红土镍矿进口商,2009年该项贸易曾是中钢矿产资源贸易业绩的一大短板,亏损额达数亿元;其100%收购的澳大利亚中西部股份有限公司,后因铁矿石价格下跌以及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问题,项目被迫停工,投资价值严重缩水(该项目至今仍每年吃掉中钢数额巨大的维护费)。 

回看中钢的扩张史可以发现,在其迅速重组、并购的过程中,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集而不团、管而不控”,外强中干。  

“扩张意味着占有过多的资产,而占用资产是要付费的,不能白白占用。从银行贷的款要付利息,兼并收购的企业要给员工开工资,这些都是要付费的。钱从哪里来?这就得用资产创造效益,如果创造不出效益,就成了包袱。而能不能创造出效益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市场行情,二是管理能否跟得上。”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说。 

现在看来,完成扩张之后的中钢,无论是市场还是管理,均无优势,企业效益大幅下跌。而作为央企,中钢高速扩张是依赖高负债实现的,自2009年至今,中钢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90%。其背后的依托是央企背景的信用。 

之后出现的债务压顶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15月,未等审计结果公布,黄天文去职。 


(六)贾宝军的强势改革与褒贬争议

尽管“国资委对贾宝军在中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他在这三年积极努力、殚精竭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贾宝军的一系列措施在三年内并未能明显奏效,中钢负债高企、盈利能力较弱的局面仍未扭转。  

来自武钢集团的贾宝军接过了中钢集团总裁一职。临危受命的贾宝军曾被寄望扭转中钢的经营困局。国资委及以贾宝军为核心的中钢管理层试图通过压缩经营规模、改革内部结构等,确保资金链的安全来挽救中钢。  

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资金链极度紧张,随时面临断裂风险。据媒体报道,相比盈利,近400亿元的资金窟窿,对于已病入膏肓的中钢而言,显然难以填补。这400亿元的资金窟窿构成:累计亏损150亿元,国外投资失败100亿元,另外150亿元是在国内的失败并购。这400亿的资金窟窿每年产生巨大的财务费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2012年初,国资委专门成立帮扶小组进驻中钢,要求以贾宝军为首的新班子保证资金链不断,坚决止血,千方百计增加造血能力。  

贾宝军上任后,中钢管理层主要采取了“收缩战术”,立即对中钢业务展开重新梳理,为理清各方投资关系,中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压缩了其业务规模。在其任内,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剥离劣质资产:出售了建成即亏损的四川炭素有限公司,以及中钢所持有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中晟矿业有限公司、杭州湾大桥等项目的股权以换取资金输血,而天津响螺湾项目也曾以“不限制对方控股比例”寻求对外招商合作,剥离连年亏损的广西铁合金。  

贾宝军2011年上任后提出“一二五四三”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计划由为钢铁行业服务向为钢铁行业服务为主、相关多元服务转变。中钢因此进行了事业部改革,努力解决“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问题:对以前未系统整合的业务进行专业分工,形成钢铁贸易及深加工、矿产资源、工程服务(含装备制造)、铁合金炉料、材料及金融六大专业化经营体系,根据市场区域及客户类别,将各业务的营销与物流进行整合,成立国内业务运营、国际业务运营和物流三大业务中心。同时还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大幅削减资金占用量较大的业务,清理高库存,成立专项小组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同时,中钢还将16个部门调减为11个部室和中心,压缩部门副总及内设机构经理职数并全部实行竞聘上岗,精减总部各职能部室人员,实行双向选择,鼓励充实到基层企业和事业部。据知情人士介绍,三年间,中钢累计减员一万多人。  

之后,中钢提出并推进“三年三步走”的改革发展整体方案,坚持“稳健经营、改革调整、创新发展”,希望能让中钢从根本上扭亏为盈、改革脱困。  

瘦身止血、整合造血、管控优化,这是贾宝军力保资金链的“三把火”。但对于贾宝军的改革方案,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比如,对业务整合和机构改革,特别是对“全员竞聘上岗”有颇多争议。也有人认为,“卖房卖地卖资产,把历史上积攒下来的值钱的东西,能够卖出去的已经卖的差不多了。”甚至,他剥离资产的措施被疑为“贱卖”资产。  

以杭州湾大桥的出售为例,上述知情人士说,“关于杭州湾大桥,虽然有人认为从长远来看是能盈利的,但在黄、贾任内,大桥始终没有盈利,在中钢现金流相当困难的时期,不卖就意味着亏损。”  

2005年,中钢集团从宋城集团手中受让杭州湾大桥股份,成为仅次于宁波交投的第二大股东。据悉,中钢内部对此项投资当时就存在严重分歧。截至2009年末,账面投资收益仅为1700多万元。而在后来的审计报告中对其点评称“重要投资项目回报较差”,累计分红与投资发生的财务费用形成巨大赤字。  

针对旨在强化业务运营管理、总部职能履职履责到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的事业部改革,内部爆料人士认为,这是在集团职能部门与二级企业之间增设事业部这一机构,“没有实际意义”。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的改革目标是否实现,存在争议。  

而“三把火”中,“全面竞聘上岗”在中钢内部形成的矛盾最为激烈。“在贾宝军任期的三年里,中钢很多人都离开了。他上任之后,在体制上花了很多功夫,换了很多人,而这些人不见得都是懂业务的。”在这位“靠边站”的“老中钢”看来,贾所作出的人事调整有“排除异己”之嫌。  

但对于这次“竞聘上岗”改革,中钢内部也有另外的说法。上述知情人士说,在贾上任前后,确有不少人从中钢离职,“一部分人因为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而选择离开,另一部分人则确实是因为不适应中钢的改革。所谓的‘全面竞争上岗’,针对的只是副职中层领导,主要是为了裁汰能力差的干部。而在这次人事变动中,很多70后、80后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三把火”之后,“2013年,贾宝军的改革措施应该说已经稍见成效的。”上述知情人士称,在消化历史包袱形成的巨额财务费用之后,中钢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平台和经营主体——中钢股份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7.4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有所恢复,部分偿债指标有所好转。  

但公开信指称,中钢集团经营亏损,已经持续了4年。2013年通过出售土地获得8亿和申请财政补贴11亿,才勉强将财务报表做盈,掩盖了当期经营亏损。中钢集团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老中钢”认为,贾宝军应为过去三年中钢的改革滞后及加速衰落负责。“不能光归结于市场不好,也不应把责任都甩给黄天文,那也是不公允的。黄天文固然有黄天文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在黄天文时期,中钢是盈利的。”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2014年是中钢改革脱困的攻坚期,重点要在解决投资和经营中的“10+1”难点问题,破解长期制约中钢脱困的债务危机问题,希望通过“五位一体”的深化改革实现改革脱困的第二年目标。  

然而,据报道,2014年上半年,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了6.9亿的不良贷款,由此再次引发债务风波。尽管中钢集团已主动与多家银行探讨多渠道、多方式的解决方案,但其在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又面临了新的困局。  

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说,在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贾宝军的一系列措施在三年的时间内并未能明显奏效,中钢负债高企、盈利能力较弱的局面仍未扭转,拖延了三年的中钢债务危局再度爆发。若以此结果论英雄,贾宝军所做的资产处理及各项改革遭受质疑也似乎是必然的。 


(七)“五步走”应对债务危机

经历“贷款逾期传闻风波”后,中钢集团正计划启动业务整合和机构改革。中钢董秘李可杰表示,公司将对现有业务进行梳理,计划从贸易物流业务整合开始,逐步调整高风险低效益业务,采取系统性的变革,未来将在工程设备、投资等领域进行重点挖掘。 

中钢集团将此次改革形容为“五步走”战略。“首先是业务梳理,其次构建好各个板块的核心公司,第三步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打造总部机构,第四步优化人员配置,第五步完善相应的机制。”李可杰透露。 

在收入中占据较大比例的贸易业务成为中钢率先“动刀”的板块。李可杰表示,之所以先从贸易环节入手,主要是贸易、钢铁、炉料三家公司在经营方式上较为接近,可以按照服务品种或服务对象进行整合。三家公司不是简单合并,而是通过整合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从目前中钢的业务布局来看,其经营范围涵盖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但在实际经营上,集团整体盈利却并不乐观。2013年度中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4.74亿元,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为-3.65亿元。如何摆脱亏损困境、提高盈利能力,已成为摆在中钢面前的最大挑战。 

“这次改革先把现有的业务进行系统梳理,重点清理一些高风险低效益的业务,使存续下来的业务相对优质,风险相对低。”李可杰表示。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上游的铁矿石业务以及下游的钢材业务,被中钢划定为需要严控风险的业务。李可杰认为,钢铁贸易动用的资金较大,盈利水平却很低,存在较高风险。而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幅度超出风险管控能力,也要特别关注。“这些业务并不是不做,而是要分析上下游客户,由业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去判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进口铁矿石价格曾站在130美元/吨之上,而目前价格已跌至80美元/吨附近。由于国外矿山供应能力迅速提升,业内普遍预计未来铁矿石价格将维持在当前水平。 

铁矿石价格急跌,钢材价格也在低谷徘徊。钢铁行业低迷的大背景,倒逼中钢加快改革的步伐。“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行业的变化没有同步适应,导致出现一些问题。未来会加大步伐,拓展新型领域。在削减成本费用的基础上,还会采取系统性的变革。”李可杰坦言。 

曾被曝出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中钢集团,正在多途径减压。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产权交易所获悉,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73.326%股权被转让,挂牌价为800万元。 

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铁合金、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冶金炉料、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及技术服务(国家限制的品种除外)等,中钢集团为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73.01%。另两家转让方为吉林炭素有限公司和中国冶金进出口辽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0.19%0.126%。公告显示,后两家公司所属集团或主管部门均为中钢集团。针对抛掉此部分资产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昨日多次致电中钢集团董秘,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中钢集团抛售上述资产“以补充资金,缓解运营压力”的意图较为明显。 

被中钢集团抛售的资产现状较差。2013年度,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7.35亿元,净亏损达4.98亿元。资产总计21.33亿元,负债总计已经高达26.87亿元。“这一资产对于现状本已不佳的中钢来说,是一包袱。”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仅是抛售资产,中钢此前还曾质押上市公司股权补血,根据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吉炭”)公告,该公司股东中钢集团、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ST吉炭股票进行了质押。有证券分析师对三家公司当时质押的股份进行综合计算称,所能拿到的现金可能有6亿元左右。 

清理“落后”业务的同时,寻找利润增长点是中钢未来的出路之一。在当前的钢铁行业形势下,全产业链布局无疑增加了中钢的经营压力。按照中钢的计划,未来将在工程设备、投资等领域重点挖掘“亮点”。 

“集团原来强调的是立足钢铁,提升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现在行业整体处于调整周期,公司正在研究新的发展战略。”李可杰介绍,公司在工程领域便“逆势而上”,旗下的设备公司提出钢铁和非钢业务各占50%的经营思路,业绩明显提升。集团下属的投资公司这几年也维持了较好的效益和风险控制。“像这样的业务,集团将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打造和扶植。” 

尽管中钢前几年快速的业务扩张遭到市场诟病,但集团旗下业务中并不乏“金矿”。原中钢独董赵方宽指出,中钢马矿院的新型材料玻璃微珠附加值很高,河北邢机的轧辊占全国市场70%左右的份额,也是优质资产。 

李可杰表示,对于中钢员工而言,此次改革不是简单的分流、下岗,而是从业务环节入手,将给广大员工提供正常出路。 


(八)设资金鼓励待岗员工创业

20141125媒体报道,中钢集团正在小心翼翼地与内部员工沟通改革工作。一份中钢集团内部改革问与答已经被分发至广大员工,内容是沟通改革的背景与思路——以及尤为重要的,是人员将如何梳理和配置。据中钢人士透露,目前仅仅为沟通阶段,待得到上级审批,改革将真正破冰。 

按照中钢集团提出的五步改革,在梳理业务中,贸易、钢铁、炉料三家公司将进行整合,意味着一批员工将分流、待岗。 

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在业务梳理之中未上岗的员工,中钢将采取多种渠道安置:包括按双向选择的原则,充实各业务板块实体化平台;设立专项支持计划和资金,鼓励员工创业;以及自谋职业的员工将得到经济补偿、新增岗位优先待岗人员等措施。 

一名中钢内部人士肯定了这种说法,但透露此方案目前仅仅为沟通阶段,尚未得到上级审批。 

随着中钢总裁徐思伟、党委书记刘安栋上任已近三个月,中钢集团是否能够就此走出泥潭,这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按照改革思路,中钢集团还将通过1-2年转型调整,2-3年的深化改革,3-4年的管理提升,达成最终目标。 


(九)对庞大的组织架构进行深度调整

20141126中钢集团印发的《关于调整集团(股份)总部组织机构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显示,集团正对其庞大的组织架构进行深度调整。 

《通知》称,根据《中钢集团内部变革框架方案》等原则,集团按照战略管控要求优化调整集团(股份)总部组织机构。调整后,总部机构由9个部室及3个中心组成。 

9个部室分别是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资产财务部、企业发展部(科技管理部)、运营管理部(安全环保部)、法律与风险管理部、审计部、纪律监察部、党群工作部。 

3个中心则分别为,信息管理中心、离退休服务中心及行政事务管理中心。对比此前的机构结构,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一级机构由原来的12个减少为9个。原先的科技与安全环保部2个部门被拆分。科技处并入企业发展部,而安全环保部与此前的运营改革部合并到新的运营管理部中。 

对广大职工最为关注的“机构调整中人员配置的问题”,中钢解释,将按照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和要求,按照“三定”原则,结合既往考核情况,采取组织考察任命、岗位竞聘和双向选择等方式,有序推进机构调整和人员到岗。对因业务调整和机构改革未能再上岗的员工,公司统一制定相关政策并妥善安排。 

对在业务梳理最后未能上岗的员工,中钢将采取多种渠道安置:包括按双向选择的原则,充实各业务板块实体化平台;设立专项支持计划和资金,鼓励员工创业;自谋职业的员工将得到经济补偿、设立内部待岗平台、符合政策的可提前退休等措施妥善安置。 


(十)“以时间换空间” 旗下上市公司动作频频

中钢集团在债务危机处理上试图“以时间换空间”,一位资深钢铁业观察人士认为,这也是中钢集团当下务实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或许能够迎来新的转机,譬如经济周期的调整,有战略投资者看好公司进行注资,公司培育出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抓住了‘一带一路’的机遇发展等等,并最终解决债务偿还的问题。” 

转机似乎已经开始出现。今年518日,中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钢国际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钢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钢设备)与俄罗斯奇克苏公司签署了电解锰项目总承包合同。总金额达46.2亿元,相当于中钢国际2014年营业总收入的约42% 

中钢国际表示,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奇克苏公司电解锰项目是中俄两国近期所签署的大型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之一,该合同也是公司在俄罗斯签署的第一个大型工程总承包合同,标志着公司在俄语区成熟的工程项目市场业务拓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将为公司实践中国装备走出去、促进国家产能合作积累宝贵经验。 

而不久,中钢国际再发一份定增预案,拟向中钢资产、祥瑞计划、华富利得拟设立的“华富资管-吉渊投资定增31号资产管理计划”、浙江物产-新域欣源、中再资产、山南中和、红土基金拟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长江钢管等8名特定对象合计发行181691125股,合计募资不超过2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据悉,这些发行对象中,除中钢资产、祥瑞计划与中钢国际有关联关系之外,其他皆为外部投资者。其中,华富利得拟认购的股份数量最多,为62893080股,涉及资金约9亿元。华富利得方面称,此次对中钢国际的战略投资,是因为公司认可中钢国际的价值,并希望以自身专业能力与中钢国际在发展战略、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以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发展空间。 

而这些动作是否真的将给中钢集团带来脱困契机,业界拭目以待。  


更多>>近期专题

奋进新时代·文明江铜人

阔步中国式现代化,人始终是最为活跃、最具决定性创造性的要素。..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奋勇前进

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政策大家知

在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实践中推进江铜高质量发展,就一刻也不能没有..

改革攻坚我争先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

大抓落实年 我们在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公司“两会”在总结发展成绩、研判当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