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这次考试不受年龄限制,57岁的杨师傅便再次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在运输部汽修工岗位上一干就是38年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技师技能鉴定。
当问及杨师傅为何还要参加奥赛的时候,他乐呵呵地说:“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再说汽车修理技术日新月异,通过比赛会发现自己不了解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所以只要没退休,时时刻刻都需要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其实杨师傅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此类技术比武了,每次他都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成绩一直都不错。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杨师傅的汽车修理技术在矿里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当谈到怎么看比赛结果时,他说,结果虽然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奥赛考题每年都会根据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参加比赛可以通过考试加强自己的理论水平。
“奥赛,也并非就是青年人的专利啊!”杨师傅笑着说。
打造一流员工队伍和高技能人才是德铜奥赛的宗旨,今后,随着职工技能训练基地的建立,覆盖率还将向工段、班组延伸,越来越多的员工将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
(岳奕娜/文 卓忠伟 /图 吴洁/编辑)

刘璐是90后的一名女大学生,第一次参加全矿性技术比武,冲劲十足。参加工作这两年,跟师傅学了不少靠眼看手摸对不同的矿性做出判断的本事,她觉得自己学得还行。理论考试结束,结果出来,成绩并不理想。她感到了些许压力,实践考试她准备再冲击一次。
她发现,今年赛场上像她这样的新面孔还真不少,和自己的自信一样,从他们专注的眼神里也看不出丝毫胆怯。
“我不能输给他们……”被分在老师傅一组同台竞技,就当是积累经验也要全力以赴,她暗暗较起了劲。
观察、取样、判断。四次目测结果数据比对不是很理想,波动很大。为了明白个中原由,每次比赛间隙,师傅们聚集讨论,分析泡沫现象,她就凑过去“偷师学艺”,比赛成绩早已抛在了脑后。
“这次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好学,说不定下次我就成了行业里的‘牛人’了。”她想。

这两天,谢远忠的心里多少有点失落,这次浮选工竞赛,妻子竟然以绝对优势把他比了下去,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不过,失落归失落,他心里还是挺宽慰的,因为一番良苦用心总算有了回报。
他在泗洲厂干了20年的浮选工,连续五年的矿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个赛场他再熟悉不过。
而妻子,转行浮选才两年,耳濡目染,也很有当年自己的风范:好学、认真、不服输,绝对是个好苗子。恰好这次尾矿厂派她出战,他没有理由不力挺。
家务活儿自不必说,他几乎全包了,最难的是,妻子干浮选才二年,有些难解的技术问题得嚼烂了才能吃得透,此时的他成了妻子最贴心的教练。为了妻子能更全面地了解各种矿性比对方式,比赛前,谢远忠还专门带妻子去厂里“现身说法”了好几次。
说来也怪,考试的那天,妻子竟感觉这里是她久违的战场,丈夫那份默默的支持和关注让她每一次发挥都信心满满。
第一次参赛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妻子反而有些内疚。她明白是丈夫把拿奖的机会让给了她,丈夫却半开玩笑地说:“明年我们俩再来比试比试,有奥赛这个平台,不怕没机会!”

奥赛进入倒计时,黄云波心里一直暗暗较着劲儿。上届江铜电焊工普通组竞技他一举夺魁,晋升为技师。这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想在奥赛的舞台上再一次展示自己。
“一直以来,我心中的榜样就是高级技师柯志清、黄发明那样的高手,当初选择铸造也就是奔着这里高超的焊接技术来的。”2004年,黄云波从银山矿业转岗到此,这些年,他的求知之路可谓“痛并快乐着”。
柯志清是他班组的同事,朝夕相处使他明白,要成为高手,秘笈只有两条:一条是刻苦,另一条是时刻想着要成为最好的那一个。
为了这次比赛,半年前他就开始备战,无数个休息日和工余时间,从技术到体能的训练,他一样没丢下。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次比赛我还是奔着冠军去的,现在矿山发展了,需要更多的技术型工人,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后来人的榜样!”黄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