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蓝天下,三月的江铜,有着这样一群身着工装的身影,她们忙碌而不失娇媚,如花般默默地绽放在各生产岗位,构筑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女工。她们娇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不输男人的果敢、坚毅。她们用女性的努力和技能赢得了尊重,用女性的坚韧和细腻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春风拂过,花开遍地。她们是春天里最美的花——
唐劲松:把根扎住 枝繁叶茂
名如其人,唐劲松有点男性化。“要想松苍劲,须把根扎住。”她说。
这一扎根,就是二十五年,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德铜选矿药剂生产的金字招牌。
且不去说这25年风雨中她如何成就精彩,更不去说8年来如何带领班组屡创佳绩,只要在药剂厂车间、院子里走一走:车间里药剂原料酸性大,清理工作台时用便宜的石灰替代昂贵的纯碱,是她想出来的;几张塑料皮是投料时遮挡电机用的,既保护设备还方便回收原材料;墙角处倚着一个状似半截楼梯的减力杆,是她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用以减轻姐妹们搬来运去400多斤药剂桶的劳动强度;车间外,药剂储罐管道很多,前两年,她们又改进了钢丝软管的包扎、计量方法、接头安装和摆放方式,使得软管破裂次数从2012年的14次/年减为1次/年,损耗量从165米降至20米;棚子下,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废料桶,桶内一层浮在上面的高品质成品液虽然沉淀需要几个月,工作麻烦了许多,加上五角钱一个的废桶桶盖回收,她们每年可以创收一万多块……
院子内外,许多不知名的树儿迎风摇曳。“这个院子,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当然要把根深深扎住。” (储朝晖/文 周斌峰/摄)
谢红恩:翱翔“天空” 绽放美丽
广袤的天空,总给人遐想与自由。
永铜选矿厂精矿工段抓斗班技师谢红恩的天空,在高高的行车上,准确地说是在狭小的“铁皮箱”里。“粉尘,噪音,刺鼻的气味,抓不完的矿,装不完的车皮……”是她每天工作的全部。为了掌握“快、准、稳”的抓斗技巧,从19岁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她就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向师傅学习,向标兵看齐,重复着“抓矿、行走、放矿”这些简单而机械的动作。30年来,她早已和行车融为一体,练就了心到眼到,眼到手到,“一抓准”的绝活,为火车提速后的安全运行夯实了基础。
有些恐高的她每次上行车,都不敢往下看;厂房里,夏天温度高达50多度,冬天又寒风刺骨;工作时,干燥的精矿扬尘多,行车行走噪音大,特别是铁渣精矿会产生大量刺激性的烟尘,熏得人睁不开眼。可即使如此,组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也丝毫没有削弱她对工作的那份挚爱。她总说:“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我喜欢这份工作,感觉有点像空姐一样,看到笨重的抓斗在手上灵活自如,很有成就感。”
由于每年近百万吨的抓装量,4台抓斗使用频繁,故障率高。如何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台效?谢红恩每天上班都会重点检查钢丝绳有无断丝断股现象,制动装置中的插销、闸带有无严重磨损……她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状况,使抓斗“大病”的次数得到有效遏制。(郑有清 柯海红/文 钟久荣 /摄)
刘柳:温婉如玉 坚韧如柳
“与人为善,待人温和”,是同事们对刘柳的第一印象,用温婉如玉来形容,似不为过。可是,近距离接触后,我们忽然又有了新的发现,其实她的内心,远比她的外形来得强大,充满着一股柔中带刚的坚韧。
城铜质检中心烧硫装置的升级换代,从一个特殊的历史层面,见证了这名温婉女子的不凡。
城铜二期投产初期,沿用多年的单管烧硫装置,应付日益增加的矿样,已渐显疲态。双管烧硫装置替代单管烧硫装置,势在必行。双管与单管,虽是一字之差,可对于铜硫班女工们来说,却大相径庭,同步烧制两份硫矿样,往往让女工们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历经一次次的失败,女工们对双管烧硫装置渐失信心。
关键时刻,刘柳,这位年轻的八零后班长,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技术攻关的大梁,带领姐妹们重拾信心。针对气流控制难问题,她不厌其烦地开展管路试验,从前后几十次的试验中寻找新装置稳定运行的最佳路径。不仅如此,她还大胆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兄弟厂矿化验室虚心取经,结合化验室实际,对双管烧硫装置的流量控制部分作出重大改进,最终使得双管烧硫装置的运行获得有效控制。
如今,每当烧制硫矿样时,女工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她。正因为她一以贯之的坚持,班组烧制硫矿样的效率,比之前至少提升了一倍有余,而工作强度,却并未随矿样数量的增加而上升。而在另一间静默无声的化验室内,刘柳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专注地举起烧杯,做着她这辈子最为钟爱的事业——矿样化验。(刘伟华/文 刘伟华/摄)
汪思帼:勤勉实干 放飞青春
单调工作、难闻的药剂味、简陋的厂房……这便是东同矿业选矿浮选女工的真实工作环境。汪思帼自走上工作岗位,就一直辛勤劳作在浮选一线,把一份挚爱倾注在职业生涯中。
熟悉选矿工艺流程都知道,浮选工必须要有过硬“站功”。浮选操作要根据原矿品位的变化,及时调整药剂量。如此,浮选工需在浮选槽边不停地来回走动察看、放药、调试,一个班下来常常感到腰酸背痛。就是在这样的生产岗位上,汪思帼数年如一日,坚守理想信念,从没叫过苦喊过累,更没有因工作艰难而气馁。
多年来,汪思帼凭借女性特有的坚韧性格,练足了一套“三度一准”的“绝活”。她能根据原矿品位的变化,调整药剂和氧化钙用量,目测出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尾矿品位,且准确率极高。翻开她的工作成绩单,汪思帼年年完成个人浮选操作指标,并在车间开展的选矿目测练兵竞赛活动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她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选硫工艺流程攻关活动。在技改实践中,她和小组成员不断分析和总结影响选矿指标的技术原因,全力寻求破解难题的 “金钥匙”。经过一番探索和思考,她提出的“一粗二扫一精”选硫新工艺办法,大大提高了选硫回收率。
矿尘掩盖不了她们满面的灿烂,岁月夺不走她们自信的容颜。6年来,汪思帼和姐妹们用实际行动,坚定人生追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业绩,放飞着美丽的青春。(万金龙/文 万金龙/摄)
苏志霞:“三力”合一 编织美丽
“测样、溶样、分析、检测……”标准的姿势,专注的眼神,近乎完美的检测结果,这是贵冶化验员苏志霞正在对样品进行检测。
而这些,靠的是眼力,拼的是耐力,比的是实力。
2006年,苏志霞来到贵冶,成为了一名化验员。因为热爱,每天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五颜六色的试剂溶液,成为了她工作的全部;因为执着,《化验员岗位读本》、《岗位标准化操作说明书》等一本本资料书籍,在她的手中慢慢泛黄起毛;因为坚持,无数个日夜,她都以瓶罐为伴,一个人默默地在火热的炉膛前熔解样品、分析数据、反复练习。她说:“测准每一次的数据,这样才能不负自己,不负青春!”
有一年夏天,一大批样品急需检验。面对成百上千的化验数据,她每天窝在狭小的操作间,在两台1082度的高温马弗炉旁来回穿梭。你瞧,时而汗水湿透工装,时常累得腰酸背疼,但她凭着坚韧不拔、甘于吃苦的精神,让一个个“不驯”的分析数据,在她的手里编织出了美丽的光影。
工作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苏志霞以她精湛的技术,不仅诠释了什么是“美”、什么叫“美”,而且也让她成为了江铜首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女工。(郭晓玲/文 易继忠/摄)
孙瑞丽:浮选槽上绽放的铜花
翻飞的刮板、嘈杂的噪音、呛鼻的药剂味,是她浮选的混响乐;用心、勤劳、敬责,是她岗位奉献的信念……她,就是银山选矿厂浮选工孙瑞丽,浮选槽上一朵默默绽放的铜花。
曾几何时,没有大系统、大设备操作经验的她,紧跟在现场技术人员的身旁,认真听,仔细记,班中讨教,回家琢磨,直到每台新设备的性能参数、每一条生产管线的来去走向都烂熟于心,直到一张清晰的生产流程图深深绘制在她的脑海里。
曾几何时,面对矿性差、品位低,选别指标波动低迷,她提早到岗,勤跑现场,班中8小时有6小时蹲守机台,细观察、通管路、调液位,记录异常,分析数据,勤学好问,逐一解决瓶颈难题,使得指标不断稳定、攀升、刷新…… 孙瑞丽说:“虽说每个班很辛苦,但每次看到第二个班的指标是我理想满意的指标,我就觉得辛苦是值得的,就会给自己添加更大的信心和努力。这就是我二十年坚持浮选的热情和动力。”
她,凭着一个“勤”字、一股韧劲儿,向人们诠释了女工的敬业之美。(吴轶婷/文 俞孝 /摄)
陈春兰:柔弱的肩膀 撑起爱的晴空
丈夫突然中风、父亲久病缠身、女儿年纪尚小、工作责任重大,这是十三年前摆在武铜110KV变电所配电工陈春兰面前的重重坎坷。这个正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没有彷徨,她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坎。从此,医院、家庭、岗位,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丈夫中风偏瘫后,她孤身一人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前往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就医,所有事情全靠一个人奔波,每天都是煎熬。为了方便照顾生病的丈夫,她晚上只伏在病床边休息;步行上千米只为省下两站公交车的钱。对丈夫的一切需要她丝毫不马虎,并反复开导丈夫平静心情,安心养病。
陈春兰的父亲也是一个老病号,每当季节变换就会生病住院。为了照顾好老父亲,她经常家和医院之间来往奔走,问医拿药、送水送粥,细致入微。逢年过节,她都会叫上独居的父亲来家里一起吃饭,不让老人感到孤独。不懂事的女儿在她的爱的呵护和照顾中渐渐长大,乖巧懂事。如今,女儿已从西南大学毕业,成为了上饶中学的一名人民教师。
在家,她是一位好妻子、好女儿、好母亲。在工作中,她是大家的好同事、好姐妹。大型检修或抢修现场,她加强管理、协调;微机综合保护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她紧盯现场安全;班组姐妹的病床前,她悉心照料;初为人母的班组小姐妹手足无措时,她手把手传授育儿经验……
十三年如一日,她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一片爱的晴空。生活的磨难虽然夺去了她年轻的容颜,但岁月的风霜让这朵春之兰绽放得更加坚强、美丽。(孙萍/文 孙萍/摄)
罗银香:潜心育桃李 竭诚献青春
外表柔弱却内心坚强,文静内敛又沉稳自信,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但却有安平乐教的心态;没有太多的辉煌和荣耀,但却有敬业奉献的纯朴品质;仅用几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诠释了“潜心育桃李,竭诚献青春”的师德灵魂,谱写出了一曲朴实而平凡的人生之歌。她,就是教培中心教师罗银香。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辛勤耕耘也让这个年轻的女教师收获累累硕果,连年获得江西省、江铜技校“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她的学生在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电脑知识大赛、鹰谭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
荣誉没有阻挡罗银香奋勇前行的脚步。“我要让我的学生第一节课就爱上这门课程”、“女老师当班主任就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关心呵护”……没有豪言壮语,罗银香就是这样在教师岗位上默默盛放,淡淡飘香。 (蔡慧群/文 蔡慧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