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温暖从“头”开始——记“江铜好人”曾见平

2024-04-10 16:45:52.0 来源:宣传教育板块

“上门帮忙理发呀,是社区的工作人员陪我去的......”曾见平弯着一双眼睛,憨笑着与我们分享第一次义剪的经历。 

“窸窸窣窣”的声音突然从阳台传来,我们起身要去查看,被曾见平一把拦住,“没什么事,应该是隔壁阿姨从我们阳台连接处塞了些东西过来。”他说着有些无奈。 

果然,阳台角落立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糖果和饼干。 

“为什么放这些过来?” 

“每次帮邻居阿姨理发,她都很开心,总是要拿点零食给我小孩。我不要呢,她有时候就会这样送过来。”曾见平边向我们解释边打开门走向隔壁户。 

“哎呀,人老了,腿脚不方便,小曾好啊,帮我们解决了‘头等’大事!”阿姨得知我们来采访曾见平,热情地告诉我们“小曾”义剪的事儿。 

“阿姨!阿姨!小事啊......”曾见平慌慌忙忙想要打断。 

在他和阿姨的一番“拉扯”中,“曾托尼”的“业务”日常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他,是贵冶备料车间物料工段一班班长,是灵活操作16吨桥式起重机的技术能手,也是手握小小理发工具的“剪刀手”。十多年来,他拎着理发工具箱穿梭于社区各楼道之间,为老人免费理发,提供服务超6000次。 

“怎么会开始义剪呢?” 

“我以前学过理发技术,有这门手艺,能帮到别人,挺好的。”曾见平说得非常坦然,“他们和我父亲差不多年纪,很多是独居老人。有些行动不变的,大半年都没下过楼。他们很不容易的......” 

久而久之,义剪成为一种陪伴。每次理发后,曾见平会记录好信息,方便提醒自己哪家老人头发长了,要是隔太久没有接到电话,他就会带着这本“理发档案”上门询问情况。 

“这个老人家快九十岁了,背已经非常驼了,眼睛也不太好。但我每次过去,她都能认出我。有时候她讲到孩子工作忙,回来太少了,会掉眼泪。我再和她聊聊其他的,她又笑了......”曾见平指着小本子上的名字向我们介绍老人,眼睛泛着红。 

剪刀“咔咔”,银丝飞下;唠嗑声声,孤独渐散。每次理发后,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柄梳子、一块围布,曾见平利落地把它们收进工具箱,然后仔细清理地面,耐心地和老人道别,顺手带走门口的垃圾,才离开。 

“车间就没有曾见平没理过的头!”同事眼中,曾见平也是个热心肠。他在办公室放了个工具箱,方便为工作繁忙的同事理发。 

“这是好事呀,有能力为什么不帮呢?家里孩子们看到他这样,都向他学,把这个善意啊,传递下去。”曾见平的妻子非常支持他的“理发业务”。 

义剪十余载,被问及如何坚持了这么久,曾见平愣住,随即露出一个明亮的微笑,“不是什么坚持啊,举手之劳罢了。手上的功夫对我来说只是多花了点时间,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采访手记:一把剪刀,剪出人间温暖;一份坚持,透出真情大爱。他的善举看似稀松平常,实则平淡之处最显珍贵。剪去的是“三千烦恼丝”,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莫名的感动与慰藉,像一束光,照亮他人,包括你和我。 

刘佩 汪勤晴 朱圣鹏 陈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