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穿过时光之镜

2024-03-07 14:42:48.0 来源:平面媒体板块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敲响了办理退休的办公室大门,而新入职的她穿着崭新的工服,拿着属于自己的劳动合同正要离开。他们对视了一眼,彼此会心一笑,擦肩而过。 

“师傅,以前的贵冶是什么样的?”回到岗位,她脑中闪过老师傅满是幸福的笑容冷不丁问起自己的师傅 

师傅陷入思索:一晃好几十年都过去了,从哪说起呢…… 

1979年那片僻壤说起吗?在那里,肩负着国家“六五”计划重点工程的期许,贵溪冶炼厂拔地而起。 

2010年那个丰收的秋天说起吗?这一年,贵冶铜产能突破100万吨,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家单厂阴极铜产能规模超百万吨的炼铜工厂…… 

“走吧!”师傅拍了拍她的肩膀,“戴上安全帽,带你了解现场!” 

“以前没有这栋楼” 

“以前我们下了班,就喜欢到北门口围成一圈吃饭聊天,吃完又回来干活。”走在厂房内,师傅说,“现在北门关了,西门开放了。” 

回望建厂初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青年人踏上了红石山的土壤,正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当时,仅有的几栋点式楼住着挤挤攘攘的青春。第一批贵冶员工领着18元左右的月薪,穿着厂里发放的棉服,骑着自行车,踏上了建设贵冶的征程……他们自豪,因为肩负着振兴中国铜工业的使命。 

时过境迁,贵冶生活区内楼房一簇一簇建起,露天菜市场有了遮风蔽日的屋顶,公园、超市一应俱全,当年的上下班“自行车大队”逐渐被排起长龙的汽车和街道上飞驰而过的电动车取代。 

两人步行至闪速炉时,师傅指着一栋楼,对她说:“这是蒸汽干燥系统,以前没有这栋楼,这座‘升级版’的干燥系统运行效率‘世界第一’,让贵冶彻底告别了气流干燥历史,更加节能环保。这里以前有个很高很高的烟囱…… 

师傅如数家珍,带她走在他自豪了几十年的工厂里:“预干燥”变成了“备料车间”,“金银车间”变成了“一车间”,“反射炉”和“倾动炉”合二为一;澡堂新建、食堂翻新、停车区扩建…… 

1985年正式投产,到1999年二期工程建设,再到2003年三期工程竣工……直至“新三十万吨”怀着贵冶增产的雄心,带领着厂区继续拓展,后来它改名换姓,有了一个新称呼——“二系统”。 

“以前没有这技术” 

“你们以前刷脸吗?”她问。 

“还刷脸?”他又乐,“我们都是挂个工牌。” 

上世纪90年代初,进出厂区的职工们将工牌挂在胸前,全凭保卫部门卫一一查验。彼时的食堂有独立饭卡,仅有两个员工窗口,并不对窗口功能进行细致区分。2012年,贵冶推行了“一卡通”,工牌与饭卡合二为一;2018年10月,贵冶正式进入“刷脸时代”;2020年,食堂实现智慧支付。 

智能生活不断推进,生产技术也在持续革新,“数字化建设”是贵冶绕不开的话题。自2016年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来,时间不长,但贵冶“智能工厂”名气不小。 

2017年,智能工厂一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18年,第一台无人驾驶行车投入运行;2020年,智能工厂一期顺利上线,正式开启“智慧冶炼新时代”;2021年,贵冶智慧冶炼项目入选中国数博会“十佳大数据案例”;2022年,贵冶获评有色行业唯一一家“全国数字领航企业”;2023年,贵冶入选“2023第二届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百强榜”,主笔起草《铜冶炼智能工厂供应链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现在,智能工厂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工厂6项核心技术指标达到世界第一。 

“以前没有这朵花” 

他们走在厂区内,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副其实。一直以来,贵冶倾力打造绿色环保的核心竞争优势,积极采取技术改造、管理升级等有效手段,推动了绿色冶炼体系的全面升级。 

“环境更好了。”师傅看着一丛丛灌木感叹道。 

她眼睛一亮,往草坪指了指:“花开了!” 

师傅定睛望去,前几日的花骨朵在绿叶间开得正艳。 

“现在开得更好了。”他笑着说。 

贵冶大力践行“双碳”战略,“花园工厂”的名号也越发响亮。同时,工厂安全举措也在不断完善。“禁摩”“禁止流动抽烟”“禁止移动接打电话和使用手机”等规章制度出台,让交通安全得到了保障。目前,贵冶厂区设有监控点位1100多个,涵盖生产车间现场和公共区域。在整体布局上遵循网格化理念,实现设备管理一张图,信号传输一张网。 

“嗐,我师傅以前也这么带着我在厂里熟悉现场。”在回车间的路上,师傅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开心地笑了。 

她也笑眯了眼睛:“以后我也会带着我的徒弟多熟悉现场。” 

一师一徒穿梭在贵冶厂区的桥架间、马路边、人群中,这是多年前的情景,也是此时此刻,更是在无尽的未来。张一珺 江文红 黄绍锦 严智成 许鹏飞 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