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作为关键材料,耐电晕漆包线和漆包扁线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加工事业部谨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高清加快推进“铜加工品牌”战略规划的叮嘱,注重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快突破“卡脖子”的难题,实现了“江铜牌”漆包扁线产品在新能源市场中“零”的突破。
严厉的客户
远在安徽合肥的业务员小赵了解到,W汽车是美的集团新打造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重点项目。他想,如果拿下W汽车客户,加工事业部便可借助美的集团影响力,快速进军各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小赵仿佛看到了新能源市场的第一束光,激动地向加工事业部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兴奋地告知客户有审厂的意向。
抱着龙头企业的自信,加工事业部志在必得。
“请把你司的FMEA、PPAP展示汇报……你们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客户严苛的语气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加工事业部被客户拒之门外。
初审的失败让所有人明白,没有过硬的产品,准入证书只是一纸空文。对于“两头”在外的铜加工企业而言,无法紧跟市场的步伐,拿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不仅会砸了江铜招牌,还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
审厂的“囧境”,让所有人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一定要闯下新能源市场的“第一关”。
不服输,也不能输
“盯紧客户需求,夯实16949体系运用,全力以赴拿下W汽车的审厂。”这是加工事业部的目标,但是大家深知在一个新的标准框架下,想在极短时间满足客户需求,绝非易事。
本着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工事业部邀请国际知名培训机构老师做16949管理体系的专业指导。然而,在同步运行ISO9001和IATF16949管理体系初期,员工思维固化是横在所有工作前的一道墙。
原来,汽车用产品的开发,需历经策划、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确认、试生产等110个步骤任务。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容不得一丝马虎。双体系运行的初期,质量过程管控更加精细,工作量翻了好几倍,员工因此抱怨不断。
“有困难,但我们不能认输,还没到定成败的时候!”作为客户审核的主体生产车间,漆包线分厂由党员骨干成立6个攻关小组,制定8D工作方法,重新梳理管理流程,编写标准化作业文件。
在质量体系思维引导下,员工的抱怨逐渐消失,慢慢转化为工作的内生动力。另一边,品质管理部经理胡春晖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周要将整改推进情况向客户汇报,打开他的手机,他与客户的沟通记录不计其数,而深夜12点收发信息,更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W客户再一次向加工事业部抛出“橄榄枝”。副总经理余琪带着小组成员,连夜驱车500余公里奔赴合肥进行汇报。
“你们的质量管控措施做得确实比之前有进步,但是距离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还是差得很远,我们没法和你们合作”。
客户轻言几句,如当头一棒,再一次敲碎了所有人的期盼.
守得云开
带着遗憾与不甘,怀着必胜的决心与信念,加工事业部在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基础上,找不足,补短板,内外兼修,不仅成立了“体系能力再提升小组”,选派技术骨干到同行跟班学习,还在内部开展了如质量知识分享、质量工具分析评比等形式多样化的质量提升工作。再一次向客户审厂发起冲击。
“今年,我全程参与了质量管理体系再提升活动,受益匪浅,在提升认知的同时,系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主动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也做得更好了。”谈到培训后的改变,漆包线分厂综合组组长张新强有感而发。
就这样,加工事业部针对16949体系运行薄弱环节,逐个突破目标,在全员中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以过程管控为导向”的共识,全员卯足了劲将客户的需求一一“消项”。
谈到一年来质量提升工作,品质管理部经理胡春晖信心满满。“很多质量问题,我们都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来推进的。”
“目前你们的体系运行比前两次改善了很多,不错!过程管控及主动预防都得到了加强,请你们持续保持和不断改进,希望以后我们合作愉快!”第三次审厂,加工事业部获得客户的认可,也为加工事业部成功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加工事业部顺利通过了比亚迪、汇川、威灵汽车部件、韩国现代、中车等新能源市场高端客户审厂和资格准入;江铜台意更是成为汇川“LS32”商用车项目的定点供应商,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生产核心技术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江铜牌”产品进军新能源市场的这些事儿让所有人明白,市场在变,客户在变,竞争对手在变,只有在整个生产经营中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思维,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去主动拥抱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才能在“危”中寻“机”,“质”地有声地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赖德勇 罗茵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