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三块拼图,助“大车”升级——德铜采矿场产业链党建共建“外联”项目走笔

2023-07-27 10:03:22.0 来源:总编室板块

(与湘重签约)

7月11日下午,德铜采矿场三楼会议室气氛热烈,一场与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湘重”)关于“促进电动轮大修工作的完善”共建项目的签约仪式,正在这里举行。自此,该场和三家“外联”单位围绕电动轮提档升级的党建共建项目,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情怀使然 

另两个产业链党建共建项目的签约5月份就已完成,项目分别是与常州中车瑞泰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泰”)党委共建的“深化轮马达机体国产化应用”、与海安橡胶集团公司(简称“海安”)党支部共建的“提高国产轮胎使用寿命”。 

(瑞泰来参观)

前期沟通到深处,“瑞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锋说起两个足以让他改变“三观”的故事。 

一次在2014年的朔州,他们一行人想跟一家国外工程机械制造公司谈合作。“零下30多度,站了几个小时,人家门都不让进!” 

另一次,还是那家国外公司,倚仗技术垄断,把某设备的驱动轴卖到二十几万一台,且说涨价就涨价、一言不合就断供。后来“瑞泰”自主攻关,将该型号驱动轴的价格直接降到不足六成。 

“摆脱对进口件的依赖,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的替代,但至少能做到人家断供的时候,我们不会停产。”说此话时,王锋情绪有些激动。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实现“完全替代”,是站在国内铜矿山、高端制造业前沿四家企业的共同目标和使命。 

“瑞泰”所在的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是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企业,具有强大的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制造能力。2015年起,与德铜采矿场合作攻关轮马达机体,15000小时的使用寿命已经与国外同类产品基本持平。 

(与海安共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海安”的合作,也源于“断链”。2010年,因国外轮胎巨头的断供,导致德铜采区部分电动轮停摆。生产等不起、设备停不起的采矿场找到两年前自主研发成功全钢巨胎的“海安”,经过13年的精诚合作,使用寿命已逼近进口轮胎。“超越,并最终实现完全国产化替代”,是此次共建目标。 

MCC400A 220吨电动轮是目前德铜采区主力车型之一,由江铜与“湘重”合作开发,2013年8月在富家坞采区首台工业试运行,一年后列入江铜采购计划,目前已在用18台,一举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铜矿用大型电动轮自卸车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 

签约仪式上,“湘重”党委副书记肖富凯不胜感慨:十年合作,堪称典范。 

在江铜的帮助下,“湘重”电动轮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以至于之后的招标,原进口电动轮供应方代表即使受邀也不参加,因为既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质量优势。 

德铜,素有大型装备“试验场”之称,曾因先后与太原重工、中信重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国内头部制造业企业或院校长期深度合作,直接参与了电动轮、电铲、高段移动胶带排土系统等设备研发应用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获得“中国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功勋用户”称号。 

美西方逆全球化背景下,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是大势所趋。加速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把关键装备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筑牢中国产业链基础,进而助力全球产业链平稳运行,是供需双方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 

发展之义 

合作的目的,是共赢。 

国家层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之外,借助合作共建,装备制造方实现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使用方获得设备运行及采购成本等的大幅下降,是合作双方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 

德铜采区目前在用电动轮52台,成本约占采矿场总成本的六成。其中,轮胎和轮马达机体的消耗、大修的费用,皆为大户。“大车”升级,无疑是当下发展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3月29日,德铜采矿场党委与三家单位取得联系,各方一拍即合。随后,线上沟通、考察交流、制定目标、拟订方案、签订责任书……三个党建共建项目,渐次推进。 

响应最快的是“海安”。3月31日,即派员前来接洽,商讨共建事宜。如此急切,所为何来? 

“我们的每一步发展,都和你们息息相关。”5月17日签约后的座谈会上,“海安”董事长朱晖言辞恳切。 

2001年,“海安”还是一家民营小厂,承接了采矿场部分轮胎装卸、更换和废旧轮胎的修补翻新业务。多年采区轮胎维护的实践,为他们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有能力制造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的企业,打下了基础。 

共建之后,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 

德铜采矿场电动轮维修工段设备副段长姚远,是共建方案中明确的车辆和轮胎使用情况巡视检查、数据研讨分析等的责任人之一。 

“五、六月份温度升高,我们把胎温、胎压监测和点检频次从原来的两次增加到三次。养防、铲装、汽运等各工序质量明显提升。比如电铲司机,尽量均衡装车,不少装、不多装,也不偏装。”此时,姚远正结合两个采区的《轮胎使用报告》,整理双月的《党建共建活动小结》。 

《小结》里,改善采区道路条件的“浆土路改造试验”赫然在列。它利用土路浆新材料和矿山随处可见的土壤砂石铺路,解决了“雨季泥坑遍地、旱季尘土漫天”难题。改造路段试验了几个月,没有出现轮胎异常报废现象。 

“我们每月25号前,都会汇总分析使用数据,提出整改措施。”近三个月,“海安”方常驻采区负责人苏汉荣明显增加了道路检查的频次,皮肤晒黑了不少。 

数据显示,同比去年,他们提供的三种规格的国产胎使用寿命,分别提升66小时、38小时、266小时。 

感受到“建真链”的,还有“瑞泰”的高工汪星。6月19日,他和三位同事来到富家坞采区,把刚申报成功国家专利的矿用自卸车振动监测装置安装在134#电动轮总成上,以此判定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瑞泰”的共建,重点同样在提升工序质量上。各工段加强道路、作业面养护,减少电动轮在颠簸路面受到的冲击载荷之外,车辆的保养也极度上心。常态化检查轮马达运行,尽早发现有裂纹倾向的机体并及时拆换送修,为可继续修复创造条件。 

目前,双方联合开展的“轮马达机体底座焊修及筋板加固”技术攻关,已取得重大突破,使用寿命有望从15000小时延长到25000小时。 

虽然“湘重”共建签约最晚,但就“促进电动轮大修工作的完善”开展的合作,很早就开始了。今年,“湘重”承担了4台MCC400A电动轮大修任务,现已完成的这台,整机大修时间从6个月缩减到3个多月。 

三个共建项目齐头并进,正成为推动采矿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党建所在 

实际上,吸引三家企业共建的,除了江铜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还有“江铜党建”这块红色招牌。 

(与海安座谈)

“江铜被中组部誉为国企党建的一面旗帜,德铜素有党建“试验田、丰产区”之称,我们是来学习的。”曾在德铜驻点多年的“海安”党支部书记朱来水,如数家珍。 

“海安”虽然是民企,“党员工作岗”等党建载体风生水起,2022年荣获莆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首次党建共建专题推进会上,朱来水一行对“党支部特色”工作饶有兴趣,表示:“我们也要围绕‘急难险重新’立项攻关,做出品牌”。 

而面对“轮胎使用寿命”这个急难险重新问题,双方党组织主动融入,严格按照既定的《共建活动项目表》,落实己方责任,加强过程跟踪和控制,推动项目取得实效,并积极开展党建交流、主题党日等活动。 

“瑞泰”的党建交流同样有声有色,双方的党员攻关小组时有面对面沟通。“瑞泰”以制造精密设备著称,却对德铜采矿场党员攻关团队专业缜密的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赞赏有加。 

6月底,党建共建技术攻关团队结合此前攻关成果,出具了一份《GEB25轮马达机体使用情况跟踪研判报告》,对轮马达机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裂纹情况、应对措施、改进建议、攻关方向等进行了详尽阐述。线上收到《报告》后,瑞泰方特别重视,立即召集技术人员研讨,优化机体设计、改进制造工艺。 

双方频繁的交流互动,还成就了一段佳话。 

4月7日,双方党组织的“撮合”之下,黄发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等一行九人,来到刘玉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参观学习。江铜和中车的两位新晋全国劳模相谈甚欢,共话2020年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坐在18排2座,看到了你上台领奖。” 

“是的,我特别看了一下总书记,总书记朝我点了点头。” 

…… 

刘玉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2020年就获得了“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授牌。而2017年成立、2022年获得省级授牌、有意争创国家级创新工作室的黄发明团队,此次远赴江苏常州,是去取经的。 

此后,作为共建举措的一部分,两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和他们的团队,线上互动不断,交流创建经验、共享攻关成果。 

随着共建的深入,今年8月,刘玉清将率团回访,就下一步“大车”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大前沿技术运用、促进科研项目研发及转化、培养高精尖人才等事宜,明确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和前两家党委主抓直管稍有不同,与“湘重”的党建共建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电动轮大修工段党支部直接对接,他们为确保大修工期、提升大修质量、降低大修成本等量身定做了详尽的“党建+组织建设”“党建+科技攻关”“党建+协同育人”细则。 

“产业链党建共建”对各方来说,都是新课题。深度交流、优势互补,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既是党组织职责所在,也是党建工作意义所在。 

“就像一个全程马拉松选手,需要强劲的心脏、结实的跑鞋,也需要康复保障。”电动轮大修工段党支部书记黄爱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马达、轮胎、大修,最重要的三块拼图已经补齐,赶考路上,德铜采矿场电动轮大车将一路坚实车辙,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发!(文/储朝晖/郑文祥、胡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