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靠人才和完善的制度,更要靠安全文化的引领。”近年来,江铜德铜大山厂从构建具有矿山特色的安全文化长远战略眼光出发,通过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强化设备本质安全三个维度,逐步构建起“理念观、制度观、器物观”的三观安全文化,有力促进了矿山安全生产水平提升。
“理念观”潜移默化
近日,一场“思辩安全 感悟青春”辩论会,在大山厂掀起一股热潮,正反双方围绕“安全生产重在激励”和“安全生产重在考核”两个观点,通过各方的所闻所见,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
“激战”过后,尚不论结果,大家皆发现,想要有效化解安全风险,重点是要解决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人的因素”。
事实上,这也正是此次辩论赛举办的初衷。为统一全体员工的认识,让安全价值观在每一位员工心中扎根,近年来,大山厂不断地在安全教育形式上推陈出新: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竞赛”“安全知识演讲比赛”“安全辩论赛”等活动,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深入推进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使员工牢记安全宗旨,坚守安全纪律。
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使广大员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在实际生产中落实安全措施,实现安全操作,防微杜渐,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在安全理念、安全氛围浓厚的厂区上班,心里有底,干活也更有劲了。”5月“黄金生产期”,只见该厂厂区一派繁忙,员工们开足马力“加速跑”,热火朝天地向二季度目标全力冲锋。
“制度观”深入人心
“指导书又更新了。”在大山厂磨浮工段浮选柱平台,入职没多久的技术员孔鹏鹏正捧着一本沉甸甸的书,聚精会神地盯着浮选柱。
原来,这是一本安全作业指导书,收录了该工段所有的安全作业操作规程,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这次新增的“浮选柱溢流堰结钙清理”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就解决了令孔鹏鹏头疼不已的“结钙清理”问题,能够安全高效地对浮选柱溢流堰进行清理。
“此次安全操作规程的更新,源于一周前的一场班组安全学习会,职工在讨论中提出‘浮选柱溢流堰结钙清理’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就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攻关,着手编制了这个环节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大山厂生产厂长黄凯介绍道。
进入班组和职工一起安全学习,鼓励职工提出作业中的安全问题,一起讨论、攻关寻求解决方案,直至编制成册。这样完善安全作业操作规程的模式,在该厂已成为常态。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把无形的安全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固定下来,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不但强化了员工安全意识,更提高了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除此之外,该厂还进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安全规章制度修订、常态化开展“反三违”活动、事故警示案例视频学习、安全生产形势定期研究等一系列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安全制度体系,使安全“制度观”深入人心,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器物观”防患未然
遥控改造、新增安全警示投影仪、加装警示信号灯……最近,大山厂设备室科员李宇金同各工段设备段长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对全厂行车开始一轮装备升级工作。
“努力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是近年来大山厂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素、从源头上控制事故的重要技术手段。
“行车作为选厂常见的特种设备,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早在一年前,大山厂就对日常检修中“吊装、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动火”等五项常见的危险作业,逐项进行安全风险排查治理。
此次进行的“全厂行车装备升级”,将有效缓解行车在作业过程中指挥信号不明确、警戒标志不明显、交叉作业等常见安全风险。安全警示投影仪投下的“行车作业,注意安全”字样明亮、醒目,圆形投影投射在危险区,让现场作业人员看到后绝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除了装备更新升级,大山厂更加重视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建立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模式,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的维护周期和内容,建立备品备件共享库等一系列做法,不断提升设备管理和点检维保工作综合管理水平,有效保障了生产平稳顺行。
“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智能化换人、信息化减人的新路径,努力向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少人化、无人化靠拢。”下一步,该厂将实施整体标准化、自动化升级改造战略,持续鼓励员工加大技术革新、优化工艺流程,不断提升该厂设备的本质化安全水平,为矿山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文图/谢文雨 刘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