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伴随着母亲的歌声,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几十年来与母亲朝夕相处的点滴汇成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倒放,尽管已是53岁的年纪,曹文革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1993年7月,曹文革分配到原东同矿业工作。1997年结婚生子后,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但是夫妻和睦、家庭和谐。那时,家里家外,都是母亲一手操持,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则是母亲的得力助手。
然而,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2007年底,父亲因病突然离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原本好强的母亲一蹶不振,精神和身体状况也因此日渐下降。2年后,母亲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严重的风湿病,慢慢的就不能自己行走了,出门也只能坐轮椅。
“从小母亲最疼我,逢年过节才有的鸡腿,母亲都会留给我吃。”曹文革在家排行老四,他觉得自己从小得到的爱最多,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承担更大的责任。从那时起,他不仅多次带母亲去南昌医院看病治疗,更是悉心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吃喝拉撒睡。
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从最初的生疏到慢慢熟练再到变成习惯,“现在,母亲一个眼神,我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曹文革笑着说。然而,回忆起中间的过程,母亲却湿了眼眶:“这些年,真的辛苦他了!”
2021年初,东同矿业关停,曹文革积极响应公司号召,主动分流来到银珠山矿业工作,成为银珠山矿业党政办公室的一名宣传干事。与此同时,行动不便的老母亲也随他一起来到新矿山生活。
记得报道第一天,他开车带着母亲和妻子,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2个多小时。受不了颠簸山路,妻子中途就已经晕车吐了;但80多岁的老母亲依然精神矍铄,当曹文革问母亲是否难受,她只回了一句:“还行!”
在银珠山,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尽量减少母亲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曹文革与母亲同住。房间虽小,两张床中间的过道只容得下一个人行走,但床铺干净,房间里没有一点异味。这一切全靠曹文革与妻子的精心照料。
每天早上6点,当阳光还未投进房间,曹文革就醒了。他第一时间来到母亲床前,帮母亲穿衣、洗漱、上厕所以及倒大小便。忙完这些事情,妻子也准备好了早饭,有时候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有时候是一碗稀饭、几根油条。服侍母亲吃完早饭,天早已亮了个透,曹文革一天的生活才算正式开始……
7点半,他准时上班。每天下班后,他都会给母亲按摩、喂饭,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晚上睡觉前,帮助母亲洗漱、泡脚、上厕所、脱衣上床等。把母亲安顿好后,往往夜色已晚。这时,如果白天的工作还没忙完,他就会去办公室开启“加班模式”,确保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正是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情,他曾先后被评为”江铜集团疫情防控先进个人”“银珠山矿业优秀员工”,多次获得“先进劳动者”“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把母亲背下楼,安放在轮椅上,推着到处走走,晒晒太阳、看看沿路风景……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场面总是让街坊邻居羡慕不已,还有不少人上前打招呼:“真孝顺,你母亲真是好福气!”
“母亲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老了换我们照顾她,这都是应该的。”就这样,他们融入了新矿山,开启了新生活。
这一切,曹文革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身边的时候,他也会主动帮着父亲照顾奶奶;参加工作后,他每次回家第一时间都会去看望奶奶;知道奶奶喜欢听戏、听歌,他就用自己的第一笔工资给奶奶买了一台便携收音机;怕奶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孤单,就养了一只小猫给奶奶作伴……潜移默化中,孝老爱亲的良好品质在这个家庭中传承了下去。
“与其说是母亲依赖我,不如说是我依赖母亲。我很珍惜陪伴母亲的日子,妈在,家就在!”看着母亲一只手拿着收音机,一只手跟着音乐打节拍,曹文革破涕为笑,此刻,他觉得一切都值得!(文/欧阳倩,图频/李容 陈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