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璀璨灯火点燃科技梦想

2022-12-30 11:03:55.0 来源:总编室板块

当夜幕降临,有些人已忙碌了一天,向着家的方向行色匆匆;有些人仍坚守岗位,在夜空下攀登科研“高峰”。 

寒冬时节,冷风刺骨,江铜研究院的实验室、中试基地,灯火通明,依稀可见一群忙碌的身影。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干 

18点,碳纳米材料团队正在开组会,杨劲松博士给大家分享《基于微等离子体的多步化学气相反应器用于合成结构可控的单壁碳纳米管》论文的学习心得。 

“作者使用经典聚集理论计算纳米颗粒停留时间,研究其对多步化学气相反应过程中纳米颗粒大小和数量的影响。” 

“那么这个时间尺度是多大呢?”王晓东博士发问。 

“纳米颗粒的停留时间要控制在1毫秒以下,才能避免纳米颗粒聚集”。 

每周一,碳纳米材料团队都会聚在一起,分享最新科研论文和工作进展,讨论下一步工作计划。 

你一言我一语,随时提问,随即解答,不评判对错,这样的头脑风暴对研发工作异常重要,思想的碰撞总能擦出一些别样的火花。 

“分享喜讯”鼓舞士气干 

21点,“矫顽力,达标了!”稀土磁性材料团队的工作群沸腾了。刘延丰博士的这条喜讯刚发出,就跟了一长串的“赞”。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第一阶段目标顺利实现,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消息啊! 

能取得这样的突破,其中的艰辛只有团队成员知道。历经十余次投料配比调整,近百次工艺的反复改进,连续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总算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攻克第二个目标了——提升高丰度稀土含量,大家一起加油!”  

“条件具备”当机立断干 

22点,采选研究所李欢博士临时接到武铜三期副井施工技术员打来的电话:“李博士,你需要的测试环境已经具备,明天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不,我现在就去现场。”李博士一跃而起。 

超深竖井施工风险动态评价与安全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一直被人称为“硬骨头”,为了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李欢博士白天下井进行设备安装和信号收集,晚上分析处理数据,好不容易等到这次“绝佳条件”,李博士哪里还等得住? 

他知道,尽快取得竖井岩层多源感知应力位移监测结果,可为武山铜矿三期竖井安全防控提供保障。 

“创造条件”马不停蹄干 

23点,稀贵稀散金属团队李诵斌、习瑶瑶、冯永山正坐在从洛阳飞往南昌的飞机上。 

“总算赶上了飞机,不然明天坐高铁又耽搁一天实验。” 

“实验晚上7点多才结束,晚饭都没好好吃,我这会都觉得饿了。” 

“不过,这次来,总算有收获。” 

稀贵稀散金属团队正在开展低偏析钼铼合金开发,因院内缺少部分实验设备,李诵斌博士他们经常需要前往外地出差,租用外协工厂的设备做轧制、旋锻实验。 

每次出差,他们都在实验结束的当天赶回南昌,赶回研究院。这已经成为他们团队的习惯。 

“倒排计划”胸有成竹干 

凌晨1点,冶化所韦懿、俞锦刚刚结束实验,正讨论着明天的实验方案。 

“遇到原料成分波动,参数要相应调整。” 

“调PH值最快要两三个小时,还要除杂、浓缩、结晶,实验顺利做完,需要十几个小时,明天又要干到凌晨啦。” 

“我们全力以赴,争取按时完成任务。” 

原来就在几天前,冶化所接到一个验证技术的紧急任务,要在两周内出实验结果。时间紧,任务重。在确定了实验计划后,他们加班加点进行实验,每天早上8点进实验室,不知不觉就干到了深夜。 

朝九晚五,从来都不是科研人的时间表。为了一次次技术突破,为了一步步迈向成功,江铜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在一场场“时间争夺赛”中日夜兼程、攻坚克难,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谱写奋进之歌,用灯光点燃科技梦想。胡蓓蓓黄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