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杨森,德铜泗州选矿厂调度室员工,一个稚气未消的 90后学生娃。当别的同龄人尚在为走出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的“断奶期”犯愁时,他倒是很早就把自己“摆”进了企业里。
“参加工作后我就一直关注行业信息,因为铜价的波动,跟我们的收入息息相关。”电脑上的收藏夹里,都是财经类的网站地址,谈到有色行业的数据,小伙子能够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
面对记者的诧异,郝杨森倒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学选矿的,这个专业看起来和财经没有半毛钱关系,其实细细琢磨的话,这当中实际上有很大的关系。”郝杨森给记者认真地掰扯起来,“比如说,我用的选矿工艺合理的话,我的回收率就会高,自然成本就会低。你说现在的铜价都跌成这样子了,我们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如果不多动动脑筋做事,我们的收入肯定受影响。”真想不到,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娃,还能悟出如此一番道理。
“有时候,看着这个铜价波动,我就着急。但是干着急有什么用呢?我就觉得,在这个时候应该用自己学的东西为企业做点什么”。
德铜泗洲厂是老厂,在别人眼里,数十年一成不变的生产作业方式,已经是众人接受的“铁律”。唯独不太安分的郝杨森觉得有文章可做,他利用一套统计模型进行测算,用统筹的方法,硬是将皮带空车运行时间由每班半小时降低到零,保球时间由3个半小时提高到4小时以上。
事实上,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这点滴的几个“分分秒秒”,在他的统筹下,“点石成金”般变魔术似地提升了机台作业效率。
面对众人的惊叹,郝杨森没有深奥玄学的演示其中的原理,一句“时间管控好,就能够提高效率,提高了效率自然就有效益”,轻松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是非常时期,公司号召咱们要有非常作为,作为年轻人,我们是江铜的未来,我们理应担当。”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却是一脸的少年老成。(记者李容 蒋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