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战鼓擂。今年以来,德铜破除一切艰难,与占比56%的难磨矿正面对抗,与建矿以来最强暴雨近身搏击,以“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工作豪情,迎难而上,稳中有进,奋力夺取“半年红”,为实现“全年胜”奠定坚实基础。
持实干之“戈”越险阻
“4号尾矿库、5号尾矿库多个地段出现险情,边坡塌方,沟渠被堵,道路中断……”
6月18日至20日,正当全矿上下迎着“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的号角,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冲刺“双过半”的关键时间节点,一场“百年难遇”的集中强降雨席卷而至,德铜矿区三天累计降雨量达655毫米,影响原矿处理量13.7万吨、铜金属量470吨。
“将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将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公司领导的谆谆嘱托,恰是德铜在关键时期的胜战密码。
今年,56%的难磨矿石占比再创新高,导致常规球磨机台效下降10%,回收率往下波动达3到4个百分点……重重困局下,德铜以新发展阶段为纵轴,以新发展理念为横轴,立足经纬之间,在战略上登高望远,在战术上精耕细作,紧盯全年目标,布局落子,为抗洪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空间。
“轰”……铜山大地,热潮涌动。
又是一场爆破试验,他们正尝试采用更大孔径的钻机,将富家坞难爆区爆破孔径从250mm增长到310mm。“通过“以爆代破”的方式,用更多的炸药单耗,换来大块率同比下降0.109%。
“大块矿石减少,我的台效一下就上来了。”头道工序的突破,随之带来的,是全流程的“连锁效应”。采矿场14号铲机台长张群克最近绩效不错,作业间隙,他认真地查看起采区各爆堆上插着的小牌子。
只见这些小牌子间错分布着,有横的、竖的,还有菱形的,上面寥寥几笔,在张群克看来,却暗藏配矿“军机”。
这些小牌子,正是“矿点预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取岩粉样,根据化验结果圈定矿岩界线,指导电铲精准作业;针对原矿品位、铜硫比、氧化率、次生率等性质,开展原矿性质的化学分析和显微镜分析。”地测中心、检化中心与科研站犹如一支支“先头部队”,用一组组精准数据,为采矿配矿提供依据,为选矿生产提供可选性指标。
在“矿点预报”的指导下,两大采区全力以赴“冲锋”产量,及时调整出矿区域孔网参数,降低大块率,精细生产协调,提高早、中班出矿热交班效率。
选矿厂严格执行“多碎少磨”生产理念,进一步降低碎矿产品粒度,加强磨矿管理,平衡好台效和技经指标,确保生产效益最大化。
截止6月28日,该矿上半年累计完成铜精矿含铜超计划2021吨,铜精矿含金、钼精矿折合量、硫精矿折合量分别完成年计划的60.27%、54.42%、66.84%,选铜回收率等指标均高出计划,全面实现双过半。
一处处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一项项精准发力的攻关试验……响彻德铜的,是铿锵前行的实干乐章。
砺科技之“器”强动能
如果说5年之前,德铜智能化建设尚处于浅滩阶段。
那么当3月7日,随着华为旗下的“煤矿军团”走进德铜,仿佛一夜春风,唤醒了人们对“数字矿山”未来无尽的畅想。
“切实担负起‘数字江铜’、‘一号工程’重要板块的光荣使命,以全新姿态拥抱数字‘新蓝海’。”4月18日,在德铜数字化部揭牌成立之际,矿党政寄予厚望。
抢抓机遇,砥砺锋芒。
通过联手华为等头部机构,德铜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科学实施顶层设计、加强人才配备,精准推进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关键生产要素、管理要素的数字化变革。
电机车“无人驾驶”调试、电动轮“无人驾驶”试验……预计今年7月中旬,2台无人驾驶电机车将投入使用,届时每天将完成9千吨矿石运输量。
在新卡调系统界面上,一个“自动配矿版块”正在完善中。不远的将来,只需将矿石品位、矿石硬度等矿性数据输入电脑,就会自动圈好矿石区域,自动计算,完成精准的供配矿任务。
与此同时,开发浮选专家系统、上线全流程智能运维系统、筹建矿大数据中心……德铜将“数字化”化作一把把“利器”,去寻找每一个传统行业最薄弱的切口,激发矿业核心业务系统变革,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提速。
锋刃所向,理念维新。
今年3月,德铜首批5项直指重点、难点的“揭榜挂帅”项目一经“悬榜”,就掀起了全矿各单位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热潮。
谁也没想到,率先请战攻关《建立大型露天矿电动轮卡车柴油消耗模型》,并通过立项申请的,居然是一位工作不足一年的新兵蛋子。
“建立模型跟我在学校里学的力学模型拟合经验十分类似,打算试一试!”而正是“不论资质、不设门槛、不论出身”的“揭榜挂帅”制度,让工作不足一年的研究生刘银柱有了揭榜的底气。
随后,德铜新技术厂冶金化工工段段长张宝林凭借多年的现场实践经验,揭下《提高焙烧旋风除尘装置中钼精矿的回收效果》;德铜动力厂和德铜实业公司两家单位联合力量,对《改善德兴铜矿山上35KV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项目提交立项申请书。
事实证明,在更大范围遴选“英雄”,将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
德铜乘势而上,加速打造聚才强磁场、用才好平台、留才好环境。“优秀生”计划“虹吸效应”充分显现;引才平台由“筑巢引凤”向“为凤筑巢”转变;推行管理岗位的公开选拔和竞聘上岗,打开员工上升通道……让人才“近悦远来”。
吹改革之“风”破坚冰
“科学规范,公正客观,很安心。”
6月8日,德铜邀请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对该矿69名“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劳动能力鉴定。
“把‘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剔除员工绩效大排名,是推动员工职位体系建设走深走实的关键一步。”该矿薪酬管理室主任丁澜介绍道。
职位体系运行两年来,不仅打破了“铁饭碗”,砸掉了“大锅饭”,还通过筑牢员工绩效管理,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三大“支柱”,让“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声音少了,“干得多、错得多、罚得多”的顾虑没了,“不抹油自转”的干劲多了。
思想“破冰”,更是行动“突围”的开始。
高级技师头衔更“值钱”了,职工不再只“盯”管理岗了,员工也可分享创新成果收益……实际上,职位体系改革不光是德铜践行公司人才强企、人才兴企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力以赴推进两个“三年行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截至6月底,德铜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共65项任务总体已完成,完成率达100%。
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德铜大地上,改革如一场春风,融化坚冰,冲破壁垒,势不可挡。
从坚持“生产重点向富家坞转移、东破提高单边出矿集中度”的生产组织模式,原矿合理分配供矿,到“多碎少磨”,再到半自磨系统效益最大化,德铜在可持续开采的道路上,环环相扣,采选生产“一盘棋”精准落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画卷,逐渐清晰。
大风控体系建设的落地使得人人懂风险、人人查风险、人人防风险;大协同“魔方”的转动带来了协作项目激增50%的结果;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功能持续拓展;“在线即时考核”模块与S-HR系统正在对接;持续瞄准行业顶尖,实现“对标—达标—立标—创标”的精深发展……
寻标对表,把脉定位。在“以铜为本、转型升级、多元发展、双循互促”的改革春风中,德铜正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主线,不遗余力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迈出了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步伐”。
擎党建之“旗”聚合力
面向未来,更需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恒心和韧劲。
上半年,德铜在踏平无数“坎坷”中迎来“捷报”频传,始终保持了步子不乱、队伍不散、士气不减。
“生产经营的重点就是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生产经营的难题就是党建工作的课题。”今年以来,德铜党委创新督查督办形式,按照“有增有减、聚焦重点”的原则,对今年党委重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建立“年度+日常”动态管理清单,形成“1+N”协同联动任务督办形式,并融入日常业绩考评。
“积极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全年参与技术交流不少于200人次”;
“围绕建设数字矿山,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思考,组织开展数字化矿山建设班组大讨论”;
“制定矿为基层减负工作清单,对公司、矿两级业务工作进行区分化处理,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在矿层面实现精准减负”;
……
走进该矿党委工作部,一块《德兴铜矿党委重点工作动态督查督办看板》格外吸引眼球。
“将重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定人、定责、定时、定查,做到‘年初对账、到点交账、年底核账’。”德铜党委工作部部长徐学飞介绍道,截至目前共派发任务86条,持续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从搭建四型“五级”党支部评价分级管理、干部考核评价两大体系,创建“党建创新”、“党建展示”两大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两大基地,到开展“首席政工师首席党建专家”选聘,创建“三学三助三服务”模范机关,出台《推进新时代江铜大党建体系落地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基层党支部“当标杆、做示范”工作、党建品牌“双百工程”……德铜正在缔造一个更为优质、开放、活力、自信的党建新生态。
一大批基层党支部,也正在示范支部创建和标杆支部争创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采矿场汽运一工段党支部推出“支部大看台”;大山厂半自磨工段党支部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精尾厂工业水党支部提出党建“三化”;运输部客运车队党支部创新“红旗机台”评比……基层党支部搭载各类载体,围绕生产一线的“急、难、险、重、新”,呈现出“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局面。
“我们都赶上了好时代,公司发展目标振奋人心,党建创新氛围温暖人心,大家都摩拳擦掌,力争在‘作示范、勇争先’中‘挑大梁、打头阵’,一试身手。” 参与过多项重要党建创新项目的德铜省级示范党支部书记董向阳充满信心地表示。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于德铜而言,眼下既是生产任务加码冲刺的攻坚期、考验期,同时也是重大改革转型机遇叠加的窗口期、关键期。
德铜正抖擞精神,开足马力,以“拼搏三季度、夺取全年胜”的工作劲头和发展势头,努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德铜业绩”,为公司全力打造货真价实的“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添砖加瓦。(谢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