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德铜:奋斗在春天——实现首季开门红侧记

2022-04-14 17:13:13.0 来源:总编室板块

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难磨矿石常态化、生产任务加码……面对挑战,如何实现首季强势开局,为集团公司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力支撑,成为德铜新“赶考”路上的必答题。 

举全矿之力,攻坚难磨矿入选,一季度,该矿生产稳中有进,主要产品产量超额完成进度计划。其中,铜精矿含铜、铜精矿含金、钼精矿量分别完成季度计划的101.64%、130.50%、116.42%,全面夺取首战之胜。 

爬坡过坎,一个个靓丽数据的背后,是全矿奋斗者铿锵的足迹。 

困局:打破生产平衡 

“85、84、83……”年初以来,每当铜回收率低于85.72%时,大山厂都会迅速组织召开分析会,查找对策,积极应对难磨矿石带来的一系列生产影响。 

今年,德铜原矿处理量总任务为4514万吨,其中难磨矿石就达2526万吨。相比五年前,难磨矿石每年的占比从不足20%,提升到今年的5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大山厂日处理量9.2万吨,供矿来自铜厂和富家坞两个采区,是全矿13万吨/日产能稳定的主要支撑。 

大山厂生产技术室的陈建文介绍,该厂工艺流程是按照矿石普氏硬度6-8来设计的。前些年,铜厂采区底部的斑岩层难磨矿和富家坞采区的易碎矿,搭配使用,矿性波动不大。从去年开始,随着富家坞也开采到中深部的斑岩层,局部斑岩平均硬度竟然达到14。 

普氏硬度系数越大,矿石越坚硬难磨,得到合适的产品粒度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多,台效就越低。有数据显示,去年,大山厂入选难磨矿石增加了30%以上,常规球磨机台效下降10%,回收率往下波动达3到4个百分点。 

矿性的“量质双变”,打破了原有的生产平衡,德铜生产全面进入难磨难选时代。 

“我们只有把磨矿时间从6-7分钟,延长到8-10分钟甚至更长,才能保证磨矿细度。”磨矿小试的数据变化,对泗洲厂来说倍感压力。 

副厂长刘爱军说:“今年,全矿铜金属量比去年增加了3000吨,在任务加重和矿性难磨的双重考验下,处理量少了,设备损耗也加剧了,他们必须在工序质量、流程工艺、设备保障等方面,做到精准管控,不断提升攻坚能力。” 

难磨矿石处理常态化给矿山整个采选流程的生产组织、设备维护、成本管控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突破困局,保持矿山高质量生产,德铜上下不断在探索前行。 

协同:多点联动突破 

挥锄、铲样、装袋……从早上8点到11点,地测中心取样工走遍采区的钻机工作面,完成100多个炮孔的取样任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因为他们心里清楚,矿样采集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后续的高效生产,取样工作需要更精细、更规范。 

“难磨区域的矿点样,送到矿科研站选矿试验室。”取样组长朱圣洋介绍,原矿品位等数据出来后,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在采区各爆堆进行插杆标定,让电铲配矿一目了然。 

“富家坞95米台阶3#矿点样,磨矿时间9分11秒,磨矿细度-200目0.074mm占65%……”点开矿内部网生产信息平台,一份每月一期的《矿点预报》跃然弹出,里面除了矿性分析外,还涵盖了最佳药剂添加方案等内容。 

“磨矿时间8分钟以上的,属于难磨矿石入选,磨机台效下调到305吨/小时……”综合生产信息后,大山厂迅速调整当班生产作业。调度员李河明说,为应对难磨矿石,矿属各单位和部门都在发力,从取样、检测到磨矿试验,再到采矿场每天供配矿信息的共享,对他们优化生产组织,提升生产效率,帮助很大。 

事实上,难磨矿石的难,推动了德铜生产一盘棋理念的执行更加精准到位。 

采矿场加大与选矿厂的沟通协作,提前告知生产安排和料石状况;日常根据大山相关检修安排作出生产调整,做到信息互通无碍;利用新卡调系统加载炮孔插件,实现出矿量到铜品位的可知可控,进而降低供矿品位波动,为选矿厂创造良好条件。 

大山厂建立由厂领导班子、生产技术员及班组骨干等组成的“磨矿浓细度/工序质量”工作群,时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优化调整工艺参数;严控原、碎、磨产品粒度,并通过延长碎矿开机时间,将碎矿运转率从75%以下提升到近80%,确保为磨浮系统提供“优粮”,稳步提升技经指标。 

泗洲厂坚持“多碎少磨”工艺理念,将圆锥运行电流提升1-2A,不断提高破碎效率,以局部高成本换取生产效益最大化;大力推行生产操作标准化,并在全厂开展难磨矿石攻关的劳动竞赛,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合作开展制约铜浮选指标的工艺因素研究,寻找难磨矿破解密码”、“生产需要什么材料备件,我们就采购供应什么,做到精准保供”、“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球磨机衬板、高铬球等产品质量新突破”……从采选工序协作,到辅助与生产、多经与主业等跨单位、跨领域的协同发力,核心就是为了稳定13万吨/日产能,提升矿山整体效率效益。 

着眼全局,协心同力,全矿上下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摸索中找寻规律。 

攻坚:破解数据密码 

“大块率下降了0.109 个百分点,电铲工作面平整度提升了0.144个百分点。”采矿场每月一次的爆破质量分析会上,各种数据的微小变化,成了大家破译的潜藏密码。 

今年,德铜要完成15.4万吨铜金属量,采矿场供足矿、供好矿,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富家坞中部采区的下移,富家坞难爆区域逐渐显露。之前使用250mm钻机在难爆区进行穿爆作业后,爆破效果欠佳,大块较多,不仅影响电铲作业效率,还不利于下游的选矿流程。 

提升爆破质量,一直是该矿攻关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积累大量的数据信息,经过多年数据跟踪、论证分析后,该矿于去年4月在富家坞中部难爆区域试用了一台钻头直径310mm的钻机。 

“近一年的试验过程中,我们持续对爆堆松散性、套孔率、大块率等作了详实记录,在大量的数据分析比对后,310mm钻机的爆破效果明显优于250mm钻机。”采矿场副场长柯新华说,他们通过以“以爆代破”的方式,虽然增加了炸药单耗,但难爆区域的矿石粒度更细、更均匀,有效改善了采矿铲装作业及选矿破碎磨矿效率。 

今年,面对生产新常态,德铜突出数据优势,加强大数据的收集、分析、集成,将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数据经验转化为生产效益。 

“这个是给矿量、这个是电流、这个是功率值……钢球砸衬板或‘涨肚’故障发生时,一些数据的变化,都会给我们提示”;“系统记录了点检、操作、检修、保养等大量的原始数据,能掌握设备全周期运行轨迹”……从半自磨先控软件、全流程智能运维系统到浮选专家系统,再到680m³浮选机短流程工业试验……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优化了生产工艺和设备性能,有力提升了矿山智能化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率。 

在数据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找到价值,破解数据密码为德铜突破关键应用、解决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淘汰12mm单筛,将孔径改为8mm,提高筛分效率,降低碎矿循环负荷;优化钢球配比及充填率,推广应用高铬球,保证了合格的磨矿细度;强化对重复性、典型性故障的分析与攻关,让检修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确保以高效率的设备运行,保障生产连续稳定…… 

以问题为导向的“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管理办法一出台,全矿上下掀起了精准找问题、创新解难题的科技攻关热潮,在首批征集的20项技术需求中,经过层层评审论证,5项亟需破解的瓶颈项目揭榜公示,众多技术团队跃跃欲试,新一轮的探秘之旅开启。 

发展从来都是在不断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接下来,德铜将以打造“智慧德铜”为契机,依托大数据建设,实施立磨机更新改造、高压辊磨工程项目、电机车无人驾驶、全粒级破碎试验等,着力破解难磨难选矿石常态化困局,推动矿山发展行稳致远。 

各条战线的全力突破,全矿员工的勇毅前行,串起了奋进一流的矿山印迹。 

一季度,极端天气增多,其中,前两个月的雨雾冰雪天气就达42天,特别是2月22日,突降大雪,各个突击队连夜除雪、除冰,畅通道路、指挥作业;大雪封路,近600名干部员工徒步几公里,坚守上岗;一线员工顶着雨雪抢修设备、巡查管路……滚烫的汗水,足以消融冰雪,保障着矿山生产平稳顺行。 

协同聚力,奋斗攻坚,科技赋能,春日的暖阳中,德铜在集团公司开启新一轮大发展的征程上,“挑大梁,打头阵”的使命愈加清晰。(文:张拥军 图:吴昊 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