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2022公司“两会”高层解读 | 廖新庚:推进数字江铜活力江铜建设加快打造现代化美丽新江铜

2022-04-13 16:19:17.0 来源:平面媒体板块

          

公司“两会”围绕建设实力江铜、科创江铜、绿色江铜、数字江铜、国际江铜、活力江铜,奋力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建成“三个领军、三个领先、 三个典范”现代化美丽新江铜的目标,从党建强企、创新强企、机制强企、人才强企、开放强企等方面,对2022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那么,“活力江铜”怎么来?“数字江铜”怎么建?公司副总经理廖新庚近日接受传媒中心采访,就公司改革提升、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解读了公司“两会”工作报告。 

公司副总经理廖新庚:公司“两会”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部署了工作任务。特别是进一步推进“数字江铜”和“活力江铜”建设,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走好建设现代化美丽新江铜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坚守“赶考”的初心,保持“赶考”的清醒,发扬“赶考”的作风,紧紧抓住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动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司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以改革提升为抓手优化公司体制机制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是党和国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顶层安排。公司两个“三年行动”自2020年底启动以来,通过一年时间的改革攻坚和管理提升,至2021年底已综合完成90.7%的改革提升任务。江铜集团由此入选为国务院国资委“三个标杆”创建行动的标杆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廖新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安排,江铜主动认领《省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台账》。主要是围绕“推进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国企党建”六个方面部署了20条改革措施和 37项具体改革任务。目前,改革提升任务综合完成率已超90%,公司去年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评为江西省属企业唯一“管理标杆企业。充分体现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铜高举改革大旗,破解时代课题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和坚决行动。 

今年是“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进入了冲刺倒计时阶段。余下的任务,主要集中在资源获取、境外项目运作、专业化整合、科技创新及数字化等方面,都是“硬骨头”,接下来,公司将以改革提升为抓手: 

一是紧盯目标、继续当好标杆。2月14日,公司召开虎年第一个全公司范围的专题视频会议,明确两个“三年行动”要在2022年6月底(之)前基本完成各项主体任务,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完成查漏补缺,全面完成各项主体任务。 

二是逐项调度、挂图作战。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相关部门、单位要坚决落实好公司“两会”工作部署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高清同志的指示要求,利用二季度这段时间,对照改革任务,锁定目标、跑表计时,在行动上再提速、在效果上再提升,谋定快动,破冰突围,按进度完成改革提升任务,公司将强化考核,完成时间只能提前,决不能推后,以高质量改革提升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是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近期,省国资国企改革办开展打造攻坚示范项目行动,公司从已完成和继续开展的重点改革任务中择优申报了6个攻坚示范项目,已通过审核,要求相关部门抓紧实施,届时要形成江铜集团典型经验材料,在省内外推广。对全面完成改革任务的所属单位,也要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提炼改革亮点,巩固改革成效,打造成为公司内部改革攻坚示范单位。 

当然,改革提升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后一段时期,改革提升工作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优化中长期激励机制。对于铜锐信息、铜箔公司、恒邦股份等已经实施了“百户混改攻坚行动”的企业,公司将继续深入研究,加大辅导力度,鼓励依法依规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并在部分法人企业试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适时扩大实施范围。二是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治理能力。全面构建以制度落实为基础、决策执行为核心、过程监督为保障的科学治理体系,推动制度执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二)以“数字江铜”为契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将数字经济作为江西“一号发展工程”进行推进。 

公司副总经理廖新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正当风口。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江铜积极响应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号召,加快建设“数字江铜”步伐,全方位以数字化、智能化对整个产业进行改造、赋能、转型、升级,实现智慧矿山、智能工厂全覆盖,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管控一体化,坚定不移成为江西物联智联新引擎,成为有色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领军企业。“数字江铜”的布局,正当其时,恰逢其势,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契合了江铜发展所需,彰显了江铜人共同的目标追求。 

未来已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将重塑有色行业。江铜将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智能融合和协同智慧发力,使江铜成为有色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场景创新应用先导区、江西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高效示范区,从而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公司副总经理廖新庚:近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高清在江西日报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发出了江铜声音,提出要不断激活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加速建设数字江铜一号工程,培育形成跨界融合数字生态,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数字新时代。文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我们经常讲,既要醒得早,更要起得早。“数字江铜”建设作为新一轮大发展、大升级的“一号工程”,目前已经从发展规划、管理机制、试点单位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首先,规划先行。2022年公司江铜数字化升级将紧扣“两会”精神和郑董事长要求,重点按照“确保前瞻性、先进性、统一性、安全性、可复制”的五大原则,高质量完成“数字江铜”顶层方案设计,形成公司未来五年智慧建设和智能升级推进计划。通过统筹规划,减少重复投资,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数据资源高效集成、平台建设低成本拓展。公司计划利用五年时间,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江铜几大产业的融合,以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江铜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产业数字化发展中“挑大梁、打头阵”,勇当行业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标杆,不断提供企业数字化的“江铜样板”,成为全省国企和有色金属行业中企业数字化的领先者。 

其次,明确时间表。加快“数字江铜”规划落地,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体系,强化数字引擎、数字应用,为安全生产、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赋能。制定冶炼、矿山、加工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标准。 

目前,公司初步确定了“数字江铜”建设的时间表:2022年,立足打基础,重点推进“数字江铜”规划落地;2022年-2024年,重在出成效,实施点面结合的大平台建设,推动50%的核心企业实施数字化;2025年-2026年,为大发展时期,力争实现大平台全面实施,核心企业全面推进数字化。 

第三,加快产业数字化建设步伐。“数字江铜”是现代化美丽新江铜的主要内容,也是江铜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主要路径之一。今年,除高质量完成“数字江铜”顶层设计外,重点加快“智能矿山”、“智慧工厂”建设步伐,年内形成具有江铜特色的冶炼、矿山、加工企业智能工厂规范,明确智能工厂、矿山建设路径,便于加快在其他工厂、矿山的复制推广速度。公司已经明确将德铜、城铜、贵冶作为江铜智能矿山、智慧工厂建设的“排头兵”、“示范点”,率先建成我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 

第四,助推数字产业化建设,做强数字产业化。大力培育江铜数字产业,做大做强铜锐信息公司,全力支持铜锐信息公司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公司培育出一支能够自主开展项目实施、自主开展运维、自主进行开发、不被外部捆绑的、可以信赖的专业技术队伍,扛起打造“数字江铜”的重要历史使命。2022年铜锐信息要实现招引新增百人目标,到2023年人才总量达到200人以上,2025年力争人才总量达到500人以上。 

(三)以人力资源全面升级成就江铜一流事业 

一流事业汇聚一流人才,一流人才成就一流事业。近年来,江铜创新机制,打造了一系列聚才新通道、育才新机制、留才新环境、用才新举措,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持续创新,推进了江铜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公司副总经理廖新庚: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和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优秀生计划、差异化薪酬、员工职位体系、绩效考核排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等工作,员工“选育用留”制度体系全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内在机制有效运行,引才引智工作正发生积极变化,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速汇聚,员工职业通道全面开启,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员工队伍建设呈现新的气象。2021年底,公司优秀生人数是三年前的6倍。员工绩效考核实现全覆盖,“职位能上能下”机制得到强势应用,员工“危机”意识增强,“比学赶超”氛围更浓。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2022年,公司将系统思考,综合施策,在职位体系建设、优秀生计划、员工绩效考核、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作用,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公司副总经理廖新庚:首先,推进“一个体系”。职位体系建设是近年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场大变革, 2022年将聚焦于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检查督促,二是强化过程控制,三是强化考核评估,从而推进职位体系有效运行。 

其次,深化“一项排名”。深化全员绩效考核排名,塑造企业员工绩效文化。重点加强方案公平性、考核公正性、结果公开性的督导,完善长病人员管理,让绩效考核排名成为员工管理的重要抓手,激励员工自主提升工作能力,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蝶变,塑造好江铜员工绩效文化。 

职位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关键要看绩效考核排名有没有发挥作用。今年,除了加强过程督导,还要推进考核结果的运用,真正让绩考核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近期,江铜物业公司、江铜香港公司等公司内部招聘中,“优秀”员工有优先报名资格,这就是绩效考核排名结果的运用方式之一。 

第三,营造“一种生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涵养“重才爱才”的深厚情怀。谱好“引育留用”四部曲,奏响干事创业最强音。一是做实“优秀生”计划,继续加大招聘力度,强化优秀生培养,做好优秀生评价,落实优秀生管理办法,为公司储备一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二是快速聚集高层次人才。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公司人才体系建设五年规划落实落地,力争再引进5名以上领军科学家,招聘200名985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将公司博士军团扩大到100人以上。 

第四,完善“一次评价”。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提升业务技能水平。江铜技能型员工约占总数的70%,是江铜发展的主力军。为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嵌入江铜工艺,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源建设,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让真正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员工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第五,推行“一个市场”。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引导优秀员工有序流动,规范富余员工安置分流等工作,正是公司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落脚点。今年,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s-HR系统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模块;二是强化组织实施,落实交流岗位,抓好待岗培训,发挥市场内在机制作用,把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做成员工优化配置的“活力”市场。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缀,履践致远。改革始终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关键一招”。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管前面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将勇毅前行,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