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质检、取样、称重、打包、贴标……智能流水线上,自动叉车和机械臂各司其职、有序作业,12道电解传统炼铜工序,只需数控系统编程,便可一气呵成、自动完成。2021年1月7日,时任省长、全省有色金属产业链链长易炼红来江铜贵冶调研时,看到这一幕,对贵冶智能工厂建设取得的成果赞叹不已。
近年来,江铜贵冶实施的极板智能化转运及质检系统智能项目,彻底打通了工序流程,实现了阴极铜生产一体化高效运行,取得了效率提高、品质提升、人员精简、成本下降的显著成效。
我,作为这个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在被领导肯定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感慨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说实话,我刚接手这个项目时,如履薄冰、压力巨大。要知道在当时,铜冶炼的智能发展,不要说在国内是空白,在整个世界都是前沿地带。
但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必须冲锋在前。每当想起贵冶第一代开拓者们筚路蓝缕,把过去荒芜人烟的红石岭建成如今的现代化炼铜工厂,我在钦佩的同时,也获取了极大的力量,我必须带领团队啃下这块“硬骨头”。
那段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满脑子都是项目的工程建设、方案技术以及对接协同......
但要颠覆传统的极板倒运模式,实施世界首条极板智能化转运,谈何容易!
所幸,天时地利人和,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项目方案上,作为一项开世界先河的前瞻性智能项目,厂党政的决策谋划和拍板定夺,既让我们吃了“定心丸”,解了后顾之忧;也让我们更心无旁骛,一心扑在项目建设上。
在团队配备上,老中青结合,汇聚贵冶智能技术、装备技术、工艺技术方面的精兵强将,构建了一个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的超强战斗团队。
项目建设以来,在团队精诚协作、通宵达旦的奋斗下,我们解决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工艺配置方案是推进智能项目建设的基础,经过现场详细勘察和团队多次深入探讨,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既能充分对接熔炼及电解生产,又能配置极板智能化转运及质检各工序环节的精巧设计方案,为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避免阳极板输送对地面人、车和空中行车的交叉干扰,是二系统极板智能化转运及质检系统项目实施的关键,我们大胆设想,提出了采用地下通廊输送阳极板的设计方案。
此外,创新性地设计具有回转及行走功能的残极转接小车,完美地实现了与残极机组、打包机及残极AGV进行对接。
因地制宜采用终端斜坡的输送方法,困扰阴极铜垛平稳输送的卷边卡板问题迎刃而解。
自主摸索实施了智能物流仓储管理、AGV叉车柔性转接、三维视觉检测、地下通廊RGV转运、阴极铜不合格品在线自动分拣以及阴极铜在线自动钻孔取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
如今,贵冶构建了极板转运及供应链系统智能化、剥片机组及行车无人化等具有示范意义的生产模式,打造了智能制造典范,迈出了“打造世界智慧冶炼样板”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
更可喜的是,贵冶《铜冶炼极板智能化转运及质检系统》成果入选为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智慧企业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冶炼知识平台》成果,是铜冶炼领域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铜冶炼物质流智能优化技术及应用》成果被两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
2020年,我也无比荣幸,被贵冶授予了工厂首届“科技标兵”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勉励。
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穷期。未来,我仍将继续深耕设备能源管理,奋斗不止,勤学不辍,勇于突破,为贵冶全面建成世界最好现代化炼铜工厂,为公司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口述:饶有发 整理:肖翔、刘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