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的这个暑假,对今年的考生来说,意味深长。这个暑假以后,我们虽说还是学生,毕竟是从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
中学阶段,是最为纯粹的学生时代,也是我们从父母严格管教到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过程。现在,那个小时代算是结束了,我在这里试着为自己中学六年的学习做一个小结。
我叫熊晓煜,父亲是江铜职工,我是一名江铜子弟,从小在江铜社区长大。江铜的家长普遍重视教育,小的时候,我就被迫学这学那。事实上,到了初中,我才尝到了加餐学习的甜头,并不排斥多学一些东西。高中阶段,我开始掌控自我,在保持成绩的同时力争多技傍身:书画小有成就,球类多有涉猎,演讲也颇有心得。
回头来看,过去12年的学习过程中,有两件事对我影响颇大,感受颇多。一是我从县城到省城求学,二是自己在竞赛中进进出出。初二时,我到南昌某附中参加考试,一举夺魁。初三时,我半推半就,来此附中求学,度过了四年珍贵、挣扎、跌宕起伏而又有惊无险的四年时光。初二暑假我到南昌时受到的肯定,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不一样了,感觉那张我摸爬滚打写满15年印记的白纸上,突然多了一条向上的直线。
来到南昌,我克服各种不适,很快如鱼得水、信心百倍、憧憬满怀。如同我一次夏令营演讲中所说:为什么离开舒适区,去接受最激烈的竞争,承受最严酷的考验?是因为我希望遇到最优秀的同伴、最精准的规划、最开阔的平台、最前沿的理念、最丰富的机会……
我高中三年的学习,起伏较大,波动不止。但正是那些挑战,让我经受了磨砺,获得了历练,在与强者的碰撞中获得了更真切的向往,产生更真实的动力。清华学子有一部分是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竞赛,不仅是选拔平台,也是进取通道。我从初三开始接触高中数学竞赛,从此有了“竞赛狗”的经历。
竞赛的过程颇为艰苦,没有假期,少有娱乐。我偶尔能取得较好成绩,总体上平平淡淡。抛开成绩不说,回想起几人一间教室埋头做题时“下笔春蚕食叶声”的场景,队友之间拿着演算稿纸辩驳得不可开交的激情,解开那些常人难以“登堂入室”的难题时的畅快,以及难得休息时疯狂玩着我们自创游戏的苦中作乐……这些奋斗的青春,将成为我终生宝贵的回忆。
且不说竞赛对我的学习品质带来多大益处,至少让我在外参加清北冬令营、夏令营接触各路大神时有了惺惺相惜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竞赛经历是我强基计划认定的重要筹码。
因竞赛状态时好时坏,自己焦头烂额,为专注高考,我几番思考,几经权衡,挣扎着、艰难地做出了退出竞赛的决定。这成为我高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由我自己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退出后,我多少有些遗憾,但我亦不后悔。一来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二来为我的高考准备和心态调整留足了空间。
参加或退出竞赛,成为我高中生涯的“主旋律”,这段欢乐与痛苦共存、孤独与协作交织、挣扎与成长并立的岁月,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美好时光。
今年高考,我的发挥不尽如人意,成为K12阶段最后的缺憾,但强基计划拉我成功进入了最高学府。这一波折,与我高中阶段起伏但不离谱的轨迹如此契合,或许也将成为未来生活的常态。
没关系!前面的路已经展开,惟愿昨夜雨湿处,新颜待今朝。(熊晓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