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建设现代生态矿山——德铜“十三五”绿色发展纪实

2021-03-23 10:50:35.0 来源:总编室板块

 

德兴铜矿,这座国内最大的在产铜矿山,其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如同一个个跳动的绿色音符,讲述着这座矿山超越一甲子的绿色蝶变与生态回归。从守护绿水青山到发展循环经济,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加速转型升级,德铜始终以“绿色”统领全局,结合实践,因地制宜,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在生态与经济之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树牢生态理念 呵护绿水青山 

春分时节,德铜四号尾矿库大坝外坡,一望无垠的灰白色尾砂上,绿意盎然,繁花盛开,与另一侧波光粼粼的水库相映成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试验成功了。”德铜环保部黄根平站在坝顶,看着眼前几千平米的绿草繁花,脸上满是喜悦与自豪。 

作为一名年轻的矿山环保人,他心里很清楚,要直接在灰白色的尾砂上植被难度有多大。但自接过环保这根“接力棒”的那天起,黄根平就暗下决心:不管今后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把矿山变绿变美。 

“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巩固生态恢复成果,寻求更加经济高效的复垦技术,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德铜每年都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不断增加试验品种,扩大试验规模,围绕矿区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技术研发与攻关,在“稳中求变、变中见新”中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的新路径。 

从“挂网混喷植生”到“高陡岩质边坡复垦”,从“纯尾砂无土植被恢复”到“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在每个德铜员工的心里扎根,绿色种子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在采矿场杨桃坞,曾经堆满废石的不毛之地有了新的模样,矗立在坡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刻大字之下,茶花、樱花、格桑花、杜鹃花以及各类植被丛生,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犹如一座生态花园。 

在富家坞排土场,昔日寸草难生的“废弃地”重新披上了崭新的“绿衣裳”,青翠欲滴的草木犹如一张柔软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山坡,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生姿,与不远处的青山连成一体。 

到目前为止,德铜对已闭库的尾矿库、排土场、露采边坡、工业场地等400多公顷废弃地都进行了生态深度修复,矿区生态复垦资金总额达1.5亿元。  

生态复垦只是德铜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注脚,越是深入德铜这片热土,越能感受到处处绿色发展的脉动。 

走进德铜,一条清澈的小河穿过十多里矿区,缓缓流向远方,与曾经“杂草丛生、泥石裸露、水质浑浊”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一池清水来之不易。”每次行走在大坞河两岸,黄根平逢人便会说起老一辈环保人治水的故事。 

进入“十三五”,德铜“治水”力度更大、项目更密集、环境污染管控更科学。“十三五”期间,德铜围绕大坞河变清的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继续大力实施清污分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7#公路、南排巷道废水收集,110巷道口排水优化措施,大坞河改道巷道整修等废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等环保设施工程。 

同时,开展生物协同氧化技术降解废水中COD科研攻关、硫精矿溢流水HNS处理等技术创新,建设环保在线监控网络及在线监测站房、建立了环保管理信息系统(app)等,让矿山“水”治理更加集成化、可视化、可预警,环保管控上升到新水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09月,德铜富家坞绿色矿山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这是继国家级绿色矿山之后,又一张全新靓丽的绿色名片。 

大美德铜,正舒展着更为灵秀的新时代。 

 

坚持绿色智能 引领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绿色是前提,发展是目标。 

在离矿区几公里外的江铜集团(德兴)铸造公司,铸球厂的旧貌换了新颜。随着钢球机械化分离分选项目正式开工,进入土建基础开挖施工阶段,标志着该厂自动化生产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即将到位。 

“我们现在瞄准的可是‘绿色’铸球。”谈起这几年先后引进铁型覆砂铸球自动化生产线、新型钢壳炉熔炼系统、轨道电动平车上料系统以及即将安装的铸球分离分选机等项目的初衷,铸球厂副厂长吴俊杰一语双关。 

在他眼里,“绿色”意味着高技术、低能耗,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不仅改变了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更提升了安全系数、优化了环境质量。 

理念之变,让发展格局焕然一新。五年来,随着新旧动能变换和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创新的持续推动,德铜以工艺技术装备的大型化、集约化、高效化为方向,通过技术革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等综合手段,掀起了矿山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变革。 

——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淘汰旧燃煤锅炉、燃油焙烧炉,大力开展“煤改气”和“油改气”技术改造;引进雾炮喷淋降尘设施,深入推进系统粉尘治理工程;创新增加活性炭过滤装置,重点攻坚废气治理项目;继续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物耗能耗,促进清洁生产,矿山可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提高装备技术水平。载重220吨的电动轮汽车、年运输2000多万吨的废石胶带系统、新型圆锥、大型浮选柱、半自磨系统、680m3超大型浮选机……一大批国际先进的智能化采选装备相继落户矿山,采选技经指标稳步提升,吨矿能源综合单耗逐年下降。 

——加快智慧体系建设。环保监控系统、环保评价体系、边坡雷达预警、半自磨先控软件、浮选操作自动给药……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随处可见,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员工劳动强度不断降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将先进的生产力引进来,把落后的生产力移出去,形成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在“腾笼换鸟”的一进一出间,矿山转型升级之路也逐渐越走越宽。

 

 

发展循环经济 激发绿色活力 

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 

一直以来,德铜以资源节约型和“三废”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跟踪国际铜矿山生产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独辟“绿”径。 

在江铜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廖翔正与同事一道,加强对HDS底渣代替部分石灰试验进行攻关。 

作为德铜环保“前沿阵地”的“排头兵”,每天他们除了根据库区水质变化情况,实时调整工艺参数外,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在确保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同时,利用化学硫化技术从低浓度酸性水中回收铜资源,进一步将有限资源“吃干榨尽”。 

而这只是德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在相距矿区六公里的钼铼加工生产现场,研究钼铼资源回收工作多年的新技术厂副厂长陈桂泉正带领专业团队开展萃取攻关试验,着力以独创性技术,进一步充分回收钼铼加工废液中的有价金属,挖掘和重塑钼产业链的全新价值。 

“如果试验成功,将实现行业技术新突破,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给产业带来无限潜在价值。”在陈桂泉看来,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不仅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式循环,更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实验室信息管理、边坡监测雷达、尾矿库水位在线监测、泵站“无人值守”……多维信息融合,智能数据分析,全流程高效化、绿色化的生产经营也为进一步提升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加大规模效益、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化学硫化技术、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制酸废热回收发电……如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良好产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德铜的奋斗课题,一系列“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正融入生产,形成矿山绿色崛起新的增长极。 

其中,将0.2-0.39%之间低品位矿石拌入工业矿石中混选,多回收利用的铜、金、银、钼、硫等资源,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相当于增加产值300多亿元。

 

2019年,德铜由于多年来绿色发展取得的突出贡献和行业示范引领作用,荣获全国首届“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让矿山变得更绿,让家园变得更美,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回望过去,经过一代代江铜人的努力,德铜绿色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在矿业行业的绿色发展大潮中闪亮出耀眼的光芒。展望未来,德铜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绿色发展新模式、新格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文:杨果  图:张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