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德铜:协调发展 阔步前行

2021-01-11 17:31:03.0 来源:总编室板块

 

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调整呼吸,迈开步幅,稳定节奏,最讲究“协调”。 

回望“十三五”,“世界一流”、“高质量发展”的路标,让我们振奋,德铜爬坡越坎、向上突围,始终保持发展的“加速度”,动力从何而来? 

答案亦是“协调”二字。 

补短板,稳步向前 

“始终与强者比、跟优企学、向高处攀。”40余年来,几代江铜人秉持发展理念,执着于以产业报国、铜业强国、比肩世界的“江铜梦”而上下求索。 

事实上,德铜“全面对标世界一流铜矿山”的战略大幕,早已徐徐拉开。 

“短者,不及也。”2014年,涵盖技术、安全、环保、设备、成本等领域的44个指标,个个直指宾汉、高地谷等国际一流铜矿山,其目的,就是要补齐德铜发展中的短板。 

作为矿山生产工序的龙头,电铲可开动率、电动轮可开动率是采矿场的攻关重点。对照宾汉铜矿,德铜设定了2020年这两项指标目标值,须达到90% 

“当时我们只有不足82%,目标的提出对我们今后设备操作、维护、维修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设备可开动率指标反映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采矿场汽运一工段段长刘文生想起当时的状况,深感压力如山。 

短板不补、瓶颈不破,全局受困。事实上,随着采区凹陷开采的加剧,电动轮运行年限的增长,设备故障率攀升,提升电动轮可开动率已成为稳定采剥量的重要保障。 

向前,是设备超年限、超强度服役,透支严重;向后,是重新购买或整机更换,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017年,德铜创造性地提出“设备复原计划”构想,对老旧设备重新激活,开出设备“满血复活”清单,为全矿270台套主要设备选择了最经济、也是最艰难的性能恢复方案! 

接下来,确立项目、组建队伍、列出课题……复原计划一启动,各项工作有序协调展开。工种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被填平,运、修双方信息实现精准对接,为攻关设备的疑难杂症,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大维修之路。 

不仅于此,采矿场又将目光转向了工序衔接——“30分钟热交接班”。 

“利用电铲和电动轮司机早、中班交接间隙的30分钟,实行推土机热交班。”一场以电铲为中心,养防、铲装、调度等各部门互联互通,强化热交班协同配合的劳动竞赛新模式孕育而生。 

2020年前三季度,电铲、电动轮可开动率同比提升2.53%0.11%,创近三年最好水平。其中,电动轮可开动率提前达到2020年对标工作目标,达到行业一流。 

一招棋胜,满盘皆活。紧接而来的“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大风控体系”等一系列手段,将全矿的数据统筹分析,发挥“整体”效用,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等问题,把短板一个个补齐,向更远处眺望。 

优结构,倍道而进 

放眼望去,怀玉山脉,蜿蜒毓秀,巨大的斑岩铜矿床下,伴生着丰富的钼、硫、金、银等元素,并以铜、钼为最。 

钼与铜相伴而生,想要把它们分离出来,却是公认的难题。迫于无奈,早些年,德铜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选铜品位,只好“牺牲”选钼回收率。 

“一条腿”能走多远?有资源,没用好,发展的路子,本身就走窄了。 

“十三五”期间,为解决铜精矿品位与钼回收率之间这个事关德铜发展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提高选钼后铜精矿品位工业试验”、“铜钼分离磁-浮联合工艺工业试验”等科研项目,一项接着一项。 

2020年德铜更是跨越千里,“携手”贵冶、公司计划与生产部、财务管理部、贸易事业部、科技部等单位和部门,开展“调整铜精矿品位,提高选钼回收率”经营协同项目,并在未来的两年里推动提高选钼回收率项目成果转化。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德铜的钼产量从最初的年产几十吨到如今的七千多吨,成功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钼资源的“吃干榨尽”,逐渐成为德铜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再先进的矿山、再丰富的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在主业登顶之前,让三产这只“翅膀”也硬起来,实现“两翼齐飞”,是矿山更长远意义上的“调结构”。 

江铜集团(德兴)铸造公司,就是这么一家被赋予了转型期待的多经企业。 

几十年来,他们在主业大规模建设中被扶持、发展起来,近年来,又在巩固内部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外部市场。 

眼下,铸造公司正借“江铜铸造企业整合”东风,探索市场化改革道路,向综合能力国内一流的先进铸造企业迈进。 

而整个“十三五”期间,不仅三家多经企业在公司“融入主业、外延拓展、资本多元、机制灵活、进退有序”发展思路指引下,强身健体、走向市场,矿山的发展更在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主线,不遗余力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思未来,笃行致远 

“高点,再高点……” 

5号尾矿库第一期大坝堆筑现场,尾砂正顺着管路喷涌而出,轰鸣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现场工作人员正按要求进行管路对接。 

“我们先从初级坝外坡开始堆,再堆内坡,最后形成围堰进行放矿,抬高坝体。”尾矿运行工段机械班班长徐荣华介绍道。 

被誉为矿山“未来之库”的5号尾矿库,库容量堪比70个西湖。 

随着德铜13万吨/日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加之选矿边界品位从0.3%降为0.2%,早在2010年,五号尾矿库就已经作为世纪工程,提前谋划。 

五号尾矿库名虽为库,实际上是一项集库、坝、隧、路、电等为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 

“放眼当今世界,像这样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工程规模庞大的尾矿库,没有几座!”显然,建设如此宏伟的五号尾矿库,不能单凭德铜一家之力,项目总设计师郑学鑫深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靠谱。 

于是,具备资质、施工经验丰富、设备先进、队伍强大的十五冶、二十三冶、中鼎国际作为施工单位,加入了进来。 

从开山炸石到筑坝修路,从放炮凿巷到如今的封堵蓄水……离不开数以千计的建设者艰辛的汗水,离不开德铜与各单位的精诚协作。 

善谋万世者,必常怀远虑。在蓄水现场,更多的建设者看着两座大坝、38公里道路、23公里隧洞、30公里高压线……在手中一一告竣,他们不禁遥想起五号尾矿库更久远的未来。 

实际上,谋划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早已是德铜的必答题。 

在采矿场的“十四五”采剥规划中,我们看到:由于铜厂采区深度开采,已进入低品位矿石集中区,导致低品位矿石利用量逐年增加,进而出矿品位下降,铜金属产量下降,金属单位成本上升。 

如果不大幅利用低品位矿石,将难以维持13万吨/日供矿,而利用低品位矿石越多,金属单位成本越高且选别指标受影响,这个矛盾不仅是“十三五”的困扰,而且影响“十四五”、“十五五”。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十三五”期间,德铜从坚持“生产重点向富家坞转移、东破提高单边出矿集中度”的生产组织模式,原矿合理分配供矿,到“多碎少磨”,再到半自磨系统效益最大化……矿山可持续开采的道路上,环环相扣,采选生产“一盘棋”精准落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画卷,逐渐清晰。 

时代潮流奔涌不息,在系统谋划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德铜奋进的步伐正稳,发展的势头正劲,正朝着“十四五”规划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阔步前行!(文:谢文雨  图:胡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