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盘点2020:江铜“智造”这一年

2020-12-18 18:00:23.0 来源:总编室板块

 

无人驾驶的电动轮在采区行进;选矿工艺参数根据大数据自行优化调整;无人行车自动抓取铜矿进行装载、发货……这是江铜集团在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上通过三块大屏幕所展现的场景。 

今年江西省举行的VR大会,以“VR让世界更精彩——育新机、开新局”为主题,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解锁的多种应用新场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其中的高频热词。 

作为铜行业的“领头羊”,江铜集团率先开始有色金属领域的智能化探索和实践。 

“有色金属是典型的传统产业,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手段,向产业高端、高级化迈进。” 江铜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高清说,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江铜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 

抢占行业创新制高点 

20203月,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名单出炉,江西江铜碳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成为江西省仅有的两个入榜企业之一。 

“科改示范行动”是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江铜碳纳米公司作为一个成立不足两年的新企业,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它? 

过去40多年里,江铜以“振兴中国铜工业”为己任,深耕有色金属领域,目前已成为中国大型阴极铜生产商及品种齐全的铜加工产品供应商。 

这段厚重的成长历史,为江铜烙印下“用未来思考今天”的创新基因。近年来,江铜与国家同频共振,由外延扩张同步向内涵发展转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刀阔斧进行科技创新和智能化转型,在智能矿山、智能冶炼、智能加工、智能物流等领域不断尝试。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公告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色金属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切实引导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升级。 

作为指南编制工作专项起草组成员单位之一,江铜集团正加快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矿山和冶炼工厂、加工工厂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 

运输、质检、取样、称重、贴标、打包……智能流水线上,自动叉车和机械臂各司其职、有序作业,只需在数控系统上进行编程,设备就能自动完成对产品各组件的工作。这是位于江西鹰潭的贵溪冶炼厂内的情景。 

贵冶是世界唯一一家产能超百万吨的炼铜工厂,智能化正让这座效率至上的工厂焕发更高动能。 

历经两年多的建设,贵冶生产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可视化水平大幅提升,已初步形成装置数字化、网络高速化、数据标准化、应用集成化、感知实时化的智能工厂框架。 

在智能化转型升级中,以江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行业,正抓住智能制造的契机,加速高质量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今年前三季度,江铜主产品产量圆满完成了进度目标,其中,铜回收率、渣选尾矿含铜等8项技经指标创历史最好。 

智能生态带动产业升级 

智能化矿山是什么样子? 

四年前,城门山铜矿提出建设智能化矿山时,在场的生产技术人员一脸茫然。彼时,城门山铜矿仍然是一座传统露天矿山。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 城门山铜矿副矿长卢晓感慨。为此,在确立了智能化矿山建设目标后,城铜上下广泛组织讨论研究,既把专家学者“请进来”,同时组织技术骨干开展大讨论,把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 

经过一年的研究论证,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愿景逐渐清晰。 

城门山铜矿确立从数字矿山到智能矿山再到智慧矿山的转型升级路径,依据露天矿山的焦点目标,以矿山数据的价值开发为核心,建立矿山大数据和统一管控平台,实施扁平化模块化管理,通过公开招标、合作开发等模式打造智能矿业生态。 

这一过程,既是伴随阵痛的转型调整期,也是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 

“转型升级,最难的就是对自己开刀,要打破原有已经习惯且成熟的传统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 在卢晓看来,智能化并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要通过人、大数据、自动化设备的有机协作,发挥出最大效益。 

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就是其中典型例子。在城门山排土场,两台庞然大物正在有序作业,载重110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从装载到卸货,一气呵成,精度可达厘米级;另一台大马力推土机在推土、铲土、装卸等施工操作,配合紧密。 

在数百米外的调度指挥楼,推土机的驾驶员徐臻端坐在设备前,通过摇杆,远程操控这台大块头。 

这是全球首台5G远程遥控推土设备,通过5G信号传输和智能控制技术,驾驶员即便是在千里之外,也能遥控现场操作。 

“在我们矿山,点多面广的推土机日常作业率只有10%,经过智能化升级改造,一个操控台可以控制三台作业设备,实现设备使用高效率和人力资源盘活优化。”卢晓说,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基础提升、集约管控、持续优化”的路线正稳步推进。 

5G时代到来,万物皆可互联。如今,城门山铜矿已经集成部署75G基站,矿区5G信号实现全覆盖。在引领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城门山铜矿构建先进开放式的顶层构架,把矿区作为智能化的“创新试验场”。 

山推股份来了、航天重工来了、徐工集团来了、江西起重来了、慧拓智能也来了……江铜的智能化发展不断裂变,拓展出新的能力,形成“强磁场”,建立起智能矿业生态。 

如今,在城门山铜矿,推土机、钻机、挖掘机都已实现远程遥控,电动轮实现无人化作业。 

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与国内大院大所合作,聚焦稀土、稀贵金属、新型材料等科技创新;与国内头部5G终端应用商,联合开发5G高频高速铜箔……江铜引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在有色金属、制造工艺、运营效率等多方面的创新升级,优化智慧供应链生态圈,引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化转型。 

挖掘大数据核心价值 

德兴铜矿,亚洲第一大露天在产铜矿山,日处理矿石13万吨,庞大的规模伴随着一大批重达数十上百吨的设备“大块头”,而智能化运用,让设备较以往跑得更“欢”,运行更“稳”。 

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半自磨机是当年首台国产化特大型设备,没有经验借鉴,以前靠人工听声,用手摸这种手段,凭借经验判断设备运行情况,当班操作人员的技能决定半自磨系统生产能力。 

六年前,德铜开始探索半自磨优化控制技术,一款名为“先控”软件问世,实现了生产过程可视化、全流程自动协同控制,可随时随地了解系统的各项参数和运行状况。 

德铜半自磨系统智能“先控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与之相配套的是,半自磨生产系统智能“无线巡检”平板电脑开始应用,生产、设备、电气维修一体化的智能“运维”投入运行……德铜生产技术和管理工具的升级,方便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动态实时的生产督导。现在,拥有权限的员工不但可以远程遥控生产组织指挥,还可以对出现的设备隐患在网上下单、派工,生产、维修的互联互通。 

如今,仅在大山厂各生产线上,160多个高清摄像头,1000多个传感器……庞大的数据和传输系统就像人体中的神经元素,把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即可实现故障预警、诊断、排查和定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数据的价值,我们还只是开发了冰山一角。即便如此,大数据已经在深刻改变着采矿选矿的业态。”德兴铜矿大山厂厂长助理黄凯说。 

大数据已经成为矿山生产的“无形大手”,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更大价值。未来基于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虚拟矿山系统,能够模拟矿山作业条件和工艺流程、构筑生态体系,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黄凯介绍说。 

“采区机器一响,就会有大量的数据产生,”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采矿场场长王贵根介绍。在以前,采矿信息数据原本如同矿石一样,深藏底下。 

江铜采矿智能升级过程中,物联网和大数据是两大技术应用的关键。城门山铜矿构建起矿用车联网,实现了智能调度、智能运维和智能驾驶,结合采矿流程(数字)程序化,采矿作业正逐步走向智能化。 

“原来的矿山数据零而散,网络结构单一,需要人去抓取有价值的,通过构建一云三网,汇集成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采矿、选矿、销售等流程全部打通,现在数字化、智能化调控水平越来越高。”王贵根说,通过智能平台,原本编制年度采矿作业计划需要半个月,现在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准确度比以前还高上不少。 

数据越来越开放,参数设置和分析越来越精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平台在江铜加速形成。 

在江铜德兴铜矿检化中心,一套从样品登记、接收、任务分配、分析结果录入,到报告编制、审批以及后期数据统计分析、预警全过程“无纸化”“自动化”的LT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上线运行。 

在江铜物流公司,车联网智能管理平台将人与车、行程与任务连成一体,300多台内部物料倒运车辆上安装了物联网智能终端,成功搭建了智能管理平台电脑端和手机APP,实现了车辆调度、点检维修、安全驾驶、运输任务、油耗管控等智能管控。 

在贵溪冶炼厂,生产指挥中心的液晶大屏上,实时显示的数百个重要环保设施或生产指标,与现场工艺设备无缝对接,实时管控,任何数据异常都可即时预警。 

在南昌江铜加工产业园,一个面积近3万平米的全新铜箔基地即将投入生产运行,在与之相邻的不远处,7层楼高的江铜研究院全新大楼已然封顶……每一处江铜新建的项目,都已经深深烙上“智能化标签”。 

以“三年创新倍增”为目标的江铜,每一天都迎来新的变化。江铜用未来思考今天,以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其中智能化建设,正带来无限可能。正如江铜集团的金色LOGO,以莫比乌斯圈为形状,蕴含着永恒、无限。 

智能江铜,无远弗届。(郭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