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成本管控压力,德铜大山厂按照“强管理、降成本、促发展”的要求,立足岗位,强化落实,力争高质高效完成年度成本任务。
多维降本挖掘成本空间
日前,德铜大山厂召开了一场“辣味”十足的经济活动分析会,针对降本增效工作展开点评,有的工段因措施得力得到表扬,有的则受到批评。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一个信号,引导大家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成本管控压力,牢固树立‘把成本毛巾拧出水来’的思想意识,切实绷紧降本增效这根弦。”该厂党委书记刘诗明这样说道。
“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该厂着力把源头作为降本增效的出发点、关键点,切实把“省下来的,就是挣到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
广大干部员工发动脑筋,延用“大拆小、整变零、弯变直、长变短”等修旧利废方式,使部分备件重新“上岗”。
弗兰德减速箱是德国西门子生产的,有15台在碎矿皮带运输机上“服役”,价格昂贵,以往出现故障需要运到厂家进行维修,时间长、成本高……现在他们通过组织攻关,成功进行修复。
此外,该厂还自主修复4台减速箱,严格落实了“能自主不委外”的工作要求,从源头节约维修成本;通过进一步完善自动精准加球技术,稳定磨机功耗,进一步打开挖潜增效的“隐形门”。
物尽其用 盘活闲置物资
该厂从源头入手,最大限度提高物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同时采取同类存储、专业存储等方式,整合现有库存,将原有的57个大类整合为26个,进一步降低了运行成本和库存成本。
“实行闲置物资的共用共享,解决了各工段的应急之需,既避免了积压浪费,又发挥了物资应有的价值。”该厂设备室主任罗显芝说道。
信息化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该厂充分发挥内部网络优势,将各类备品配件、库存物资信息统一上传至内部网络,实现了“网络+仓储+共享”新模式,从职能室发材料领用单到备件物资调配,24小时实行集中配送管理,以周到、快捷的服务,保障了生产安全高效。
今年以来,该厂还以开展“降低工具器和清洗剂消耗”专项劳动竞赛为契机,从严落实物资计划管理,实施计划总量控制,对库存物资优先调剂,对低值易耗和非生产物资实施重点管控,努力做到从源头降本增效。
强化激励 分享降本成果
紧盯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效率效益相关的关键性指标,确定达标值,碎矿产品粒度每降(升)0.1mm,奖(扣)人均15元;铜精矿品位每降低0.1%扣人均5元……针对产量、成本、消耗等指标,该厂出台了一系列奖惩制度。
“以前,埋头干活的一线职工很少关心全厂指标完成情况,但将抽象的指标折算成相应的钱,就会对自己的贡献有个清晰的认识。”该厂人力资源室主任黄许来介绍道。
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升。该厂把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作为主攻方向,对全厂值班电工进行集中管理,较好满足了岗位用工需求,缓解了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
思维的变化、行为的转变、管理的变革……这一系列变化,在德铜大山厂“强管理、降成本、促发展”活动中都得到体现。(文字:王双华 编辑: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