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利用最大化,是选矿的使命,也是卢涛的追求。2016年11月,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卢涛,加盟江铜研究院。他发现,研究院承担的“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平台”的初衷和他的梦想如此契合。当他走进江铜矿山,他发现,实现梦想的路,就在脚下。
——题记
德兴铜矿“亚洲第一大在产露天铜矿”的名号,卢涛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有耳闻,早想来看看。
没曾想,入职四年,他与德铜就接近其三。
“搞选矿,这里真是块宝地”,第一次走进德铜,亲眼看到采区和选矿厂,他就感觉这是专业研究的乐土。
德铜矿产资源丰富,矿性复杂,选矿试验及产业化项目多,还有“建成世界一流铜矿山”的愿景和追求一流选矿工艺,实现资源“吃干榨净”的责任感,种种挑战,让卢涛感到兴奋。
真正让卢涛撸起袖子放手一搏的,是德铜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持续追求和大胆尝试的态度,以及德铜践行创新突破,实现矿山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卢博士参与的项目,几乎涉及德铜选矿所有前沿领域。”童佳诚硕士三年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卢涛的项目团队。
卢涛认为,即使像德铜这样国内先进的大型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比如德铜除了是大铜矿,也是个大钼矿,近年来虽然钼产能提升幅度较大,仍与钼储量不符。再比如德铜总量巨大的尾矿,富含铜、金、钼等多种元素,尾矿综合利用在现有基础上,想象空间太大。
所以近年来卢涛的科研项目,多数围绕选钼和尾矿综合利用展开。
他先后负责开展了“提高选钼后铜精矿品位工业试验”“铜钼分离磁-浮联合工艺工业试验”“新型两段连体旋流器应用于尾矿分级筑坝的试验研究”“尾矿回收石英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一项接着一项。
卢涛坚信,这些项目,一旦能在德铜获得成功,即可在相似矿山复制推广,对于提升整个有色行业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意义非凡。
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涉及在产工艺和设备调整甚至革新,稍有差池,影响巨大。所以,卢涛对于每一个科研项目以及项目落地转化,都从试验计划的拟订、试验方案的选择、再到工艺质量的把控、技术指标的跟踪,都细致调研,考虑周全。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江铜研究院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准。”德铜选矿副总谢捷敏和卢涛工作交往较多,卢涛对试验数据的敏感,让他自叹不如。
说话间,谢捷敏手机响起,他顺手打开,正是他们某个项目的微信工作群,发的一则即时试验报表。“比如这张表,卢涛就能很快发现中间的数据异常,第一时间提出调整意见。”
而卢涛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能耐,他说收集数据、及时分析、得出合理结论,是博士研究的一项基本功。
可能是因为接触太多,童佳诚感受最深的,是卢涛对试验数据的苛刻。他谈起前年开展的“提高选钼后铜精矿品位”现场工业试验。
那时,卢涛带领团队在尾矿回收厂新建了一套工业试验生产线,围绕提高铜钼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和现场工业试验。
那时,正值2018年盛夏,卢涛带着三位硕士坚守在闷热的厂房里,摸索指标,调整工艺,优化流程结构,整整大干了四个月。
“一个数据有瑕疵,他就揪着不放,再晚也不收工。”好在他们合伙在矿里租了套房子,不必拖家带口,没有后顾之忧。
后来,试验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过程中,他们还通过实验室小试,对提高选钼后铜精矿品位工业试验的尾矿,进行了再选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可以获得较理想的铜、硫回收指标,实现了对资源的“吃干榨尽”。
今年,卢涛代表德铜与贵冶、贸易事业部、公司计划与生产部等多个单位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并向公司运营提升部提交了“调整铜精矿品位,提高选钼回收率”的大协同项目申请,助力推动提高选钼回收率项目成果转化工作,让科研成果早日转化为经济效益。
回想起那段当时挺苦、现在挺甜的时光,参与项目研究的三位硕士深有感触:“盯准目标不放松,付出终有回报”。
卢涛团队还有一名硕士,名叫宋坤,入职才一年。今年4月,试验过程中,一项不起眼的浮选指标与设计结果相悖,卢涛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极可能被忽视的数据,并在实验室模拟生产流程重复验证,终于找到起泡剂添加有问题。
宋坤说他蛮幸运,一出校门,就遇着这样一位导师。
卢涛平日里温文尔雅,待人和蔼,但新技术厂选钼工段段长助理曾基明,却见识过卢博士山东人的“暴脾气”。
那是2018年11月,“铜钼分离磁-浮联合工艺工业试验研究”进入攻关关键时刻。一次项目碰头会上,因设备厂家在没有告知项目组和工段的情况下,擅自调整了一个参数,造成了指标异常。会上,卢涛毫不客气,挺理力争,声音比平时高出8度。之后,项目的生产、设备、科研三方,相向而行、合作无间。
“搞科研”,是卢涛的定位。2019年8月,他被选派到德兴铜矿挂职矿长助理,他感觉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面对周围“挂职,即是提拔”的说法,卢涛一笑了之,他还是觉得挂职是高台,锻炼是实质。
卢涛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矿长做好全矿科研及科协工作,协管矿科技质量部。虽然只是协助、协管,但项项涉及科技创新,卢涛深感责任重大。
挂职最初的一个半月,卢涛跑遍了矿山各二级单位,座谈交流、现场学习、参加厂级和工段级早调会,全面了解各单位的生产任务、工艺流程、装备情况、生产组织管理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忙得不亦乐乎,收获也是不亦乐乎。
2019年,江铜“三年创新倍增”进入攻坚之年。江铜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倍增是目标,创新是关键。“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突破矿山发展瓶颈,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他在德铜2020年工作务虚会的专题发言,铿锵有力。
没多久,他的工作渐入佳境。他学会了站在更高层次、更大视角看问题,解决问题。参加早碰会、生产调度会等管理工作例会,他总能提出自己独到的意见与建议;加强与党政领导及各机关部室的工作沟通交流,他对行政及党群工作的相辅相成、深度融合,有了清晰的认识;深入一线,与管理人员现场交流,他常常对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
“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不能总呆在办公室里,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实验室,放在生产一线。”尽管挂职的分管工作比较繁忙,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继续推进着“铜钼分离磁-浮联合工艺工业试验”等多项科研项目的实施,及时跟踪着“680立方米超大型浮选机工业试验”等重点项目研发进度及效果,参与推进着“选矿厂二段再磨改立磨+陶瓷球工艺”等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改造项目的论证、研讨及立项工作……
截止目前,卢涛已经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公司科研项目8项,参与科研项目3项,发表科技论文4篇,申报发明专利3项,获江西省博士后津贴日常资助一次,在2018-2019年度获公司“十佳青年”称号。
“挂职锻炼这一年,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卢涛在他的挂职锻炼年度总结报告上,这样写道。经过一年的锻炼,他觉得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并将继续紧跟公司发展步伐,一路向前,奔跑不停。(文:储朝晖 图:吴昊、张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