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耿志强:扎根稀土强国志

2020-08-12 11:38:09.0 来源:总编室板块

810日,江铜召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总结暨动员座谈会,江铜研究院博士耿志强有种“终点到起点,蓄势再出发”的感觉。一年前,他以挂职稀土公司 “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在这里立志,从这里出发,登上牦牛坪矿山。那里,是他人生淬炼的第一座熔炉,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战场。 

(一)征尘 

往事回到2018年。 

元旦刚过,耿志强从南昌出发,直飞西昌青山机场。南昌到西昌,直线距离1345公里,飞机2小时20分后抵达。 

刚下飞机,温热的气流扑面而来。耿志强脱下棉衣,发现街上行人竟然身着夏装。 

这是耿志强第一次来到西昌。 

西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这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有“小春城”美喻。 

凉山州境内,有一处当地人熟知的 “宝藏”——牦牛坪稀土矿山。那是中国第二大轻稀土资源基地,也是耿志强此行的目的地。 

2018年刚刚到来。匆忙间,人们猛然想起,又过去了一年。耿志强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是各种18岁的照片和回忆。 

18岁那年,耿志强是学校小有名气的学霸。高考之后,当十几个专业和学校摆在面前,耿志强顺从兴趣,选择了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此后14年,耿志强在同一所大学,沿着同一条学术道路,读硕读博,越走越远。 

书,读了26年;人,到了33岁。耿志强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身份切换。他正式入职江铜,将牦牛坪稀土矿山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战场。 

南昌至西昌,整个行程只要四小时。让耿志强意想不到的是,从西昌市开往牦牛坪选矿厂的越野车,竟然也跑了两个小时。 

一路上,满目新奇。 

当耿志强站上海拔2720米的牦牛坪选矿厂,他突然有种“山高人为峰”的感觉。 

耿志强读博阶段,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 “973”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过超微细粒矿物如萤石、白钨矿、镍钼矿、硫化铜矿等矿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来到牦牛坪选矿厂,耿志强结合生产实际,将生产难题纳入博士后研究范畴,很快选准了科研赛道。 

20185月,“牦牛坪选厂厂前尾矿高效沉降技术研究”开题立项; 

201812月,“牦牛坪稀土矿高泥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取得突破;  

20195月,“牦牛坪稀土重选精矿除铁提质综合提高稀土总收率的技术研究”顺利推进…… 

耿志强的速度与激情,让江铜研究院院长欧阳辉感到吃惊。他说,在铜金属研究领域,江铜研究院尚有储备和基础,但稀土领域一片空白,耿志强在极短时间内开疆拓土,表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开阔的研究视野和超强的实践能力。 

欧阳辉不曾想到的是,久居象牙塔中的耿志强,对于企业科研“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需求,同样怀有执着的信念。 

尾矿高效沉降技术,是耿志强来到稀土公司接受的第一项挑战,也是至今仍要探索的难题。 

牦牛坪选矿厂自2016年试生产以来,浮选尾矿一直不能快速沉淀,只能输送到20公里之外的尾矿库进行长时间自然沉降,澄清之后再将清水用动力回送至选厂复用。整个过程,既增加成本,又降低了回水利用率,还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 

牦牛坪矿山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干湿分明,春旱尤其严重。浮选尾矿不能快速沉淀并返回生产系统,严重制约了新选厂产能的发挥。 

找到加速尾矿沉降的方案,是一直困扰耿志强的课题。为此,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误了饭点,就以泡面充饥,耿志强甚至数得出附近每一家小店的方便面品牌。 

“不同 pH 值、不同离子浓度之下,同相和异相矿物界面如何溶解、怎样吸附、会不会沉淀?”探索每一道科研难题,犹如独行幽远冷僻的深山小路,无人对话,少有知己。 

午夜梦回,耿志强会到屋外走一走。高原夜冷,露浓霜重,他会想到:清冷的月光,是否照到千里之外的妻子? 

科研是孤独的探索,耿志强却不是独行侠。他的每一次成功发现,都得到了稀土公司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帮助与支持。每有困惑与收获,耿志强也会呼朋引伴,约上三五好友,在彝族特有的火盆烧烤店,高谈阔论,纵情豪饮,直至深夜。 

 

(二)情怀 

稀土,被称为万能之土,更是应用于高新技术产品和尖端国防科技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赣州,对稀土工业的创新发展提出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作为稀土领域的一线专家,耿志强深感责任重大。 

我国稀土储量、产量、出口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但在稀土资源的深度开发与高水平应用方面,技术水平远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稀土王国本该成为稀土强国”,耿志强说他入职江铜后,远离繁华,扎根矿山,正是基于“稀土强国”“科技强企”的执着信念。 

2019725日,耿志强得到一次历练人生、施展抱负的重要机会。他被选为江铜重点培养的挂职干部,是江铜研究院4名挂职博士中的一员,也是集团公司19名挂职干部之一。 

在当天召开的挂职锻炼动员大会上,耿志强朗声立志:江铜实现科技强企和创新发展,自己作为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他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赣州时的讲话精神,为稀土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挂职锻炼,是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方式。江铜随着“三年创新倍增”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艰巨性、挑战性、创新性任务需要年轻干部勇挑重担。 

耿志强再次回到稀土公司,身上多了“总经理助理”的角色,内心也多了几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 

耿志强在中南大学攻读14年,“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和“稀土强国志,产业欲争强”的情怀,早已成为人生信条。然而,要真刀真枪地参与生产组织和创新管理时,他还是心怀忐忑。 

上岗初期,因经验不足、职责不清、配合不够等原因,耿志强一度陷入迷茫。 

苦闷之时,稀土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江文波,总经理李国平多次找到耿志强,与他谈心,给他打气,为他创造工作条件,帮助他打开工作局面。 

稀土公司按照“适配专业、有职有责”的原则,分派耿志强两大任务:一是协助稀土公司副总经理徐建新抓好选矿厂生产以及技经指标攻关工作;二是协助稀土公司副总经理王日推进项目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对于耿志强的日常管理,与稀土公司其他干部同考核、同管理、同约束、同监督,无差别对待。 

组织的期望、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帮助,很快让耿志强找回信心,他结合自身优势,全身心投入达产达标攻坚战中。 

耿志强深知新选厂达产达标的紧迫性。稀土公司牦牛坪选矿厂2016年试生产以来,因同时选别稀土、重晶石、萤石三种精矿的工艺,在国内没有任何参考,加之牦牛坪矿床矿物分布极不均匀,两大客观因素导致新选厂一直难以达产达标。 

其间,稀土公司组织过一轮又一轮调试与整改,结果是:精矿指标上去了,产量却下来了;稀土精矿品位上去了,重晶石或萤石品位又下来了。如此反复,让达产达标工作一度陷入困局。 

 “是时候见证科技的神奇力量了”,耿志强暗下决心。他跟随稀土公司副总经理徐建新,与攻关团队一同对新选厂所有关键工艺控制点进行了一次全面会诊,理出19项改进措施。此后,重点对过滤、干燥等瓶颈环节进行梳理,打通了选厂整体工艺流程。 

其间,与选厂一起推进,多项科研项目同步实施,多项成果转化相继落地。 

“稀土精矿提质工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让重选稀土精矿品位日趋稳定; 

“稀土选矿尾矿稀土、重晶石、萤石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应用,实现了重晶石精矿品位大幅提升; 

稀土浮选工艺改进为稀土萤石混合浮选,使得浮选稀土精矿品位日渐向好…… 

2020年上半年,稀土公司新选厂稳定达产,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关键技经指标同比大幅度提升。 

 

(三)求索 

当前,驻扎在稀土公司的“硕博军团”共有9人,这在中国稀土企业中也属“豪华配置”。 

稀土技术,是全球科技聚焦的重点领域,也是江铜研究院的主攻阵地。耿志强较早开始稀土开发技术的研究,他发现,稀土提纯这一世界性难题,即便在选矿工序,亦有无数挑战。精矿除铁,就是他较早关注到的课题之一。 

铁,是稀土冶分的天敌。稀土精矿中的铁一旦进入到冶分下游工序,不仅带走大量有价稀土金属,还会富集形成放射性渣土,造成环境污染。 

2018年,稀土公司因原矿含铁量陡然升高,导致冶分过程中镨钕金属大量流失,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精矿除铁提质刻不容缓!”稀土公司决定,依托江铜研究院共同解决这一难题。耿志强等现场团队成员经过工艺考察,首先否定了新选厂原本“两段干式磁选除铁”的工艺设计,后经反复研究和科学论证,最终明确了“干燥还原焙烧-磁选除铁”的技术路线。 

科学精神,离不开批判与怀疑,更不能缺少创新与实践、团队和奉献。江铜研究院对于项目实施高度重视,继实验室验证之后,专门在湖南长沙租用工业试验基地,进行了全方位验证。十多名研究人员轮班作业,每天进行三项条件试验,试验足足持续了15天。 

2019512日深夜,耿志强的同事吴金玲丢下料桶,收好数据,关闭机器,转头告诉大家:试验成功,明天回家! 

现场一片欢腾。接下来,落地转化的接力棒,又交回到耿志强手中。 

协助推进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是耿志强挂职期间的重要职责。在兼顾自身研究课题的同时,耿志强还协助完成了大量全局性的创新工作。 

他绘制了新选厂全流程水平衡及矿浆数质量流程图,为旱季生产组织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他配合稀土资源公司开展“重晶石精矿增白提质”攻关,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拓宽市场,开辟了新的方向; 

他参加稀土行业技术交流、参与稀土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认识…… 

稀土公司点多、线长、面广。从西昌出发,到稀土工业园要行车一小时,到漫水湾冶分厂要跑一个半小时,到牦牛坪稀土矿山有两小时车程……耿志强说自己挂职一年时间坐过的通勤车,可能是他之前坐车里程的总和。 

为熟悉生产状况,获取一手信息,耿志强忙得像个陀螺。这也迫使他学会了碎片时间的管理。他的一份向四川省发改委申报绿色技术项目的万字材料,是在等人、等车、等会、甚至行车途中完成。 

科研成果转化,一定程度上是科研技术的工程化过程。“精矿除铁提质”项目启动后,“每一步都很难,除了坚持,我别无选择”。 

耿志强说自己在工程领域经验不足,承担精矿除铁提质项目的落地转化,自己压力很大,但基于研究院大量充分的试验数据,他又信心十足。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项目运行结果让人大失所望:精矿含铁不降反升! 

一时间,“质疑声让人窒息”。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球,大家不说话,不走动,“整个团队也一度失去了信心”。 

关键时刻,稀土公司副总经理王日加入攻关团队,全身心投入工艺调整,并反复叮嘱大家守住“三心”:一要有信心,二要有耐心,三要有细心。 

耿志强团队在王日的带领下,顺着工艺,全域摸排,常常通宵达旦。在一个偶然机会,他们发现:一处除铁主体设备的安装倾角存在左右的偏差,正是工程设备的差之毫厘,导致了生产指标的谬以千里。 

“扫雷”有获,团队大受鼓舞。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耿志强团队昼夜驻扎现场,先后对进料方式、还原强度、磁选流程等细节逐一调整,最终试产结果达到预期指标。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价格。稀土问道,三年求索,耿志强在稀土领域的创新价值逐渐浮出水面。据估算,耿志强主导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综合效益远超5000万元。 

一年挂职锻炼的时间很快结束了,在今年的干部挂职锻炼总结暨动员座谈会上,耿志强再次发言,他说挂职一年自己收获巨大,最要说的是感谢。一年时间,耿志强主动融入生产一线,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创新发展,也得到了稀土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稀土公司因此专门召开会议,将其成果报送四川省人才计划。稀土公司总经理李国平说,这一决定,就表明了稀土公司对耿志强挂职锻炼期间的充分肯定。 (文:杨健  图: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