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江铜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使命。
2019年8月1日,公司重要人才培养计划“四个一批”中的“挂职锻炼一批”率先启动,打响了江铜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第一炮。
19名年轻挂职干部均由公司基层党组织推荐,经公司党委组织部审查筛选和公司党委研究同意。他们均为共产党员,信念坚定,素质全面,虽然年轻,却都能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他们中有不断创新的高知人员,有大学毕业后扎根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有忙于采购精打细算的经营人员,有满腔热忱的党务工作者……
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要通过挂职锻炼,墩好心态、墩出水平、墩出能力、墩出素质,成长为江铜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19名挂职干部,原本是各单位木秀于林的“后浪”。
胡意文博士入职江铜五年来,致力于稀散金属提取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8项,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入选首批江西省双千计划名单”等重量级荣誉。
卢涛博士2016年加盟江铜研究院,他把资源利用最大化视为选矿研究的终极使命,先后负责了多项矿山科研项目,项项事关矿山未来的发展。
陈金祥扎根德铜选矿一线12年,组织完成了680立方米超大型浮选机、球磨机钢球配比试验等一系列创新项目;王优平在东同矿业一干就是18年。“懂管理,素质好,性格稳,能吃苦”是他们多年一线摸爬滚打后留下的标签。
……
将个人奋斗融入江铜发展,是这批年轻人共同的职业追求。经过时间的积淀,他们的付出终于开出一朵朵绚丽的青春之花。
挂职锻炼,是公司党委对“后浪”们过去多年持续奋斗的肯定,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现才能、施展抱负的舞台。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强调,年轻干部的培养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叮嘱每一名挂职人员“一定要珍惜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带着嘱托与期许,首批挂职锻炼人员分赴不同单位,开始了新一轮职场历练……
时隔13年,已经在永铜安家的刘烨再次回到了老家瑞昌。这次,他挂着“武山铜矿矿长助理”的职业标签。“我是带着一份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来的。”
加工事业部的刘雅俊历经生产、营销、采购等岗位15年的锻炼,已经是一个多面手。这次从物资供应部经理岗位切换到江铜国贸总经理助理角色,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是一个锻炼的平台,又是一个全新开始”。
与他同一年进入江铜的张玉平,在武山铜矿井下工作多年,此次挂职天億公司总经理助理,“从生产单位到基建单位,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项目起步的艰辛与曲折。”
九零后博士朱若林是此次挂职锻炼年龄最小的一位,材料学毕业的他,在穿上“江铜蓝”之时,就开始了高端铜箔的研发。这次挂职铜箔公司总经理助理岗位,让他“更加贴近现场了”。
陈金祥来到加工事业部后,接触的是全新的领域,虽然还是分管自己擅长的设备、能源等工作,但他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倒逼,让我们时时刻刻处在居安思危的意识中。”
来自贵冶的陈荣华,是唯一一名从基层党群系统到公司机关党群岗位进行挂职的党务干部,“这里工作节奏快,质量要求高,有的工作完全没有经验可借鉴,有的还需要打破常规求创新。”
置身全新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工作,带着“干出彩”的强烈愿望,这些年轻的挂职锻炼干部们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挂职锻炼不是镀金,更不是做客
“要让他们真刀真枪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增才干。”
这次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都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好学上进,勇于创新,开放自信,但也存在系统思维能力不强,统揽全局意识不足等短板,需要经过必要的历练和针对性的培养。
而此次挂职锻炼,公司党委组织部将他们全部上挂为二级单位负责人助理职务,正体现出公司党委对于年轻干部全方位培养的深意。
挂职锻炼为期一年,年轻干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决定了挂职锻炼工作的成效。各单位充分认识到公司党委大力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大意义,对挂职锻炼人员给予高度重视与充分信任,让他们深度参与中心组学习会和其他各类会议,使他们快速熟悉情况,了解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运行模式,放手他们大展拳脚,参与日常管理及重大项目实施,锻炼他们的参事议事决策能力。
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各单位结合挂职锻炼干部个人所长,让其参与最有助于成长发展的领域。他们或是协助生产管理,推进工艺指标的系统优化;或是参与推进重要科研项目的实施及成果转化;或是承担设备能源管理与优化;或是参与矿山智能化项目建设;或是参与客户谈判及市场调研……
挂职干部承担的多是项目化的工作。这种让年轻干部独挡一面、独管一块的安排,使他们在岗位实践中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和决策能力。多数挂职干部们以前只管业务,现在要管人、管事、甚至管财,这种发挥长处、补齐短板的培养方式,让年轻干部丰富了阅历,增强了能力。
人生的历练永远在路上
“希望大家牢记肩上的职责,挂一天职、尽一天责、出一份力,在干事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经历了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职业历练,他们的脸上有着更多的自信与光彩,也更加懂得感恩,更加坚定践行“一身江铜蓝,一生江铜人”的承诺。
一年时间,对于领导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来讲,很短,但是对一个年轻干部的培养成长而言,却很关键。
而今,第一批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结束了这场人生历练,将带着所学所得继续在不同岗位上奋斗,而新的挂职锻炼人选也已经准备好。
8月10日,第二批32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启动,29名年轻干部将开始新的挂职锻炼,第一批3名年轻干部卢涛、朱若林、陈荣华将继续在原单位挂职锻炼。
与第一批一样,第二批挂职干部也都是经基层单位精挑细选,组织部审核把关,公司党委研究确定的人选。在挂职锻炼岗位安排上,综合考虑了他们的专业、专长和个人经历。
“这是公司党政对我个人的高度信任和特殊关爱,对此我满怀感恩。我倍加珍惜此次挂职锻炼机会,将按照组织安排,迅速找准定位、转化角色,不视镀金、不做过客,努力交出让组织和领导满意的答卷。”第二批挂职锻炼干部王先海在手记中写到。
而今,在公司,更多的年轻人恰逢其时。通过组合运用“上挂”、“下挂”、“互挂”及“特挂”等方式,推动形成纵横结合、立体交叉的挂职工作格局。而探索实施中的“师带徒”、“项目制”,正逐步形成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派任务的锻炼模式。公司已经形成上下联动抓年轻干部培养的良好氛围。
除公司外,德铜、城铜、武山、银山、物流公司、黄金公司等6家单位共挂职锻炼年轻干部86人。
公司两级班子对挂职锻炼期间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进行了大胆提拔使用,进一步优化了公司干部队伍年龄结构。
与此同时,随着挂职锻炼工作的深入,各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交流联系、协同发展更加深入。技术研究院四位“特挂”博士,积极参与德铜、贵冶、四川稀土、铜箔四家单位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工作,有效攻克了生产技术难题和工艺瓶颈,实现了“双赢”。
(文:曾芳 图:部分来源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