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以来严峻的经济形势,德铜大山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创新管理思维、深挖内涵潜力,着力打造“共享”模式,推动成本管理从“控显性”向“防隐性”纵向延伸,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做减法,“共享仓储”从源头压减瘦身
“这台电脑显示的是所有仓库定额物资管理信息,各工段可以根据需求,随时网上申领,有效促进了库存物资横向流动。”该厂供应室黄主任介绍说,各工段需要哪些物资,仓库里有没有,数量多少,还需采购多少……这套网络管理系统都一目了然,让仓库变得如同“透明”一般。
备件材料管理是该厂实现降本增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为最大限度压减库存、提高物资利用效率,该厂以“深化仓储做减法,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为着力点,以开放性思维和现代化手段寻求工作新突破,按照同类存储、类别存储、专业存储等方式,实施现有仓库整合,将原有57个大类整合为26个,切实降低了库存数量,减少了空间、时间、人员的综合投入。
该厂充分发挥厂里的内网优势,将各类备品配件、库存物资信息统一上传至“内部网络”,打破各专业、工段之间的界限,较好实现了“网络+仓储+共享”的新模式,所需备品物资24小时实行集中配送管理,以周到、快捷、高效的服务保障了生产顺行。
做加法,“共享信息”让工序协同更有力
从露天采区到下矿旋回,再到碎矿P80,一道工序不顺,一个环节卡壳,都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影响矿山整体指标的提升。
如何协调矿山各工序“粗粮”“细粮”“精粮”的生产,该厂要求生产技术室“现场办公”,针对难磨矿石、生产组织运行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控,进行信息共享。
同时,认真加强信息沟通和上下道工序衔接,及时分析采区、原矿、碎矿的质量管理等信息,为应对指标波动随时制定应对措施,结合难磨矿石动态制定浮选“攻守退”操作方针。
通过对黄药和石灰等关键性选矿药剂用量进行合理把控,有力实现了选铜回收率和铜精矿品位两项指标的均衡提升。全厂上下工序紧密协同,撬起的是整个系统的均衡高效。
活起来,“共享员工”优化整合共提效
灵活用工、撤并岗位……一系列的用工制度改革,不但优化了组织构架,还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王自力、余泉社、叶元清分别是生产保障工段的维修员工,然而近段时间以来,他们却成了各主流程工段现场的常客,负责将圆锥主机架、铜套、旋回衬板等大型备件输送到各作业现场。这只是他们工作中的“副业”,他们真正的“主业”是维修“两库”各分级泵站的80余台设备维修和20多公里管网,工作间隙才吊运全厂各工段检修备件。
“这是我们大力推行‘共享员工’,也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的有力尝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该厂人力资源室主任黄许来说。
在此基础上,他们全力推进相近岗位优化整合,对偏远泵站实现“夫妻档”的家庭承包制,对部分特种作业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岗位从79减少至47个,随着产能扩大,人员却从1042人降至985人,为节约人力资源,推动矿山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管理、降成本,促发展,惟有以创新的思维、超常的举措,才是应对危机挑战、实现矿山提质增效的根本保障。”该厂副厂长丁升光这样说。(文字:王双华责编: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