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三年创新倍增专版⑩:“三年创新倍增”德铜展作为

2019-12-04 11:16:14.0 来源:总编室板块

 

德铜,作为公司骨干矿山,在江铜四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坚决打赢“三年创新倍增”时代之战 

    13万吨/日生产能力达成之后,德铜产能规模增长的空间变小。在江铜加速推进“三年创新倍增”、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今天,德铜的定位,首先是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公司战略的推进,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大矿方案。 

    这套方案,德铜认为必须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的”。为此,德铜今年明确了改革创新、绿色转型、智能建设、项目保障、多经振兴、人才强企六大重点工作“纵深突破”,全力助推公司“三年创新倍增”攻坚行动赢得胜利。 

    在改革创新上,13万吨/日生产能力达成之后,德铜产能规模增长的空间变小。围绕精简高效,探索矿山市场化运营机制,推进管理扁平化、一岗多能、社会化服务;打造对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升级版,彰显管理创新魅力;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使科技创新成果质量、数量和转化率达到行业高位水平……德铜改革创新的纵深突破,将让内生增长的新引擎,愈加强劲。 

    在绿色转型上,德铜60余年的发展,走过了从生态欠账到修复治理,再到生态保护的过程。而今年,“绿色创造”被重点写进两会报告。在资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方面,探索可持续生态发展新途径;抓好自主核心技术开发、现有技术资源整合,打造矿山绿色优势,建立完备绿色矿山生态系统……绿色转型纵深突破,将让德铜昂首站上绿色发展新高地。 

    在智能建设上,德铜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需求导向、适度超前”发展思路,推进网络、数据、综合管控平台建设,逐步实施采矿、选矿、电力等相关系统智能化改造,力争在数字时代保有竞争优势……智能建设纵深突破,将为德铜高水平跨越式发展插上翅膀。 

    在项目保障上,推动朱砂红矿区开发项目,实质性进展;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探矿,增加可采资源,延长服务年限;深入开展钼铼精深加工研究和应用;推进硫精矿中回收金银有价元素项目……项目攻坚纵深突破,将让德铜持续健稳发展有了新保障。 

    在多经振兴上,抓住当前公司政策机遇,借助矿山自身体量优势,立足主业,在矿山工程、加工、服务等相关产业技术方面,形成规模效益;探索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体制机制环境,培植直面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多经振兴纵深突破,将让德铜的产业格局添了更多增长曲线。 

       在人才强企上,科学制定实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聚焦“爱才、育才、成才”三大工程,强化管理、技术、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育纵深突破,将为德铜自身持续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也为江铜输送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年创新倍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铜矿山,是战略、是目标,说到底,都是非赢不可的“时代之战”,必须坚决打赢! 

以一流党建引领“三年创新倍增” 

“要主动找好自己的坐标,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任务。”在今年“三年创新倍增”攻坚行动的层层宣讲中,德铜党委反复强调党建工作的定位问题。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对标世界一流工作的纵深推进,德铜党委就在探寻一种既对接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又对接基层新情况的党建工作新模式——由“发通知、下文件”向“强走访、送服务”模式转变,“让党支部唱主角”。 

      “必须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决不能给‘国家级绿色矿山’的金字招牌抹黑”这是精尾厂工业水处理工段创建省级示范党支部之时,上级党委要求的底线。 

       工业水处理站自1988年投产以来,通过不断优化、改造、升级,目前,年废水处理量超过3000万吨,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废水处理站。随着环保高压态势再升级,该厂面临的压力越来越重,员工业务技能和环保意识是否与时俱进? 

       在上级党委多次调研和指导之下,工业水党支部处理站建立了党员攻关室,搭建了连心屋,开展起“五五凝聚制”及微议事、微服务和微心愿的“三微”活动,帮助员工提升技能、聚合人心…… 

       数据显示,近几年,该矿包括最难攻克的COD26项排放指标全部达标。2017年,工业水党支部被推荐为江西省“六好党支部”,成为德铜首个省级示范党支部。 

       企业的基础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德铜党建工作的重心,逐渐向更大范围的基层延伸,将靠前服务渗透进了矿山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也包括方兴未艾的智能化矿山建设。 

       大山厂半自磨工段作为公司级示范党支部标杆,2018年,他们创建了公司首个党员创新工作室——上级党委希望该党支部在半自磨智能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组织“微党课”,分期、分层、分级开展工艺流程、技术难点及智能化应用等知识培训,并以生产问题、设备优化改进为导向,进行头脑风暴……“让工作室成为党员教育、学习、创新的红色阵地。”党支部书记程立刚介绍。 

       据统计,近年来该矿技术改造项目达270多个,专利3项。其中,先控软件一、二期应用生产,实现人工智能控制;智能化无线巡检,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半自磨运转率93.4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而在采矿场电动轮大修工段和泗洲厂一期磨浮工段党支部书记看来,基层党支部能够自主作为、精准发力,除了上级党组织的靠前服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能合并的检查合并了、该优化的流程优化了、实实在在减负了”。 

       大修工段党支部以“发挥党员先进性,大修车保四争五”为目标,围绕“指标、安全、成本、攻关能力”等指标开展的党员示范岗创评,也在持续引发一股热潮,每年多完成一台电动轮大修任务,创造效益上千万。 

       一期磨浮工段党支部围绕680M3浮选机试验项目,组建的攻坚克难突击队,在设备安装、试验跟踪和技术攻关中“挑大梁”,两年多提高选铜综合回收率1.48个百分点,为矿山创造了巨大效益。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德铜党委以“减负”为抓手,以“提效”为目标,让干部员工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督促和帮助基层把精力集中到解决难题、推动发展上来,而“轻装上阵”的基层党支部,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担责,做实事、做成事。 

       推进党建工作和企业战略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企业党组织的使命。德铜党组织战斗力,将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中经受考验。 

以一流指标支撑“三年创新倍增” 

随着德铜三季度“战报”的出炉,尾矿回收铜、低品位矿石利用量、铜精矿品位、选钼综合回收率等12项指标创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德铜全矿利用低品位矿石1215万吨,超计划170万吨,意味着从低品位矿石中多回收铜金属3000吨;尾矿回收778.51吨铜金属,实现了资源的吃干榨尽…… 

       靓丽的数据,蕴藏着对标的无穷动力。每一项指标的提升,都在为矿山降成本、增效益、增动力。 

       更为难人可贵的是,今年1-10月,选铜回收率达85.727%,比对标攻关活动保证值高0.007%,比去年同期高0.001% 

       选铜回收率作为矿山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每年都是德铜对标攻关活动中的重点指标之一。 

       为了提升以选铜回收率为代表的一系列核心指标,今年,德铜持续坚持“全矿一盘棋”管理思维,深入执行“多碎少磨”的生产组织模式。 

       “多碎”也就意味着碎矿系统负荷增加。近两年,两个选矿厂陆续完成HP500、国产JY500JY800型号圆锥,以及单筛的更新改造,使碎矿系统设备老旧的问题一一破解,产品粒度也因此逐年下降。 

       1-10月份,泗洲厂全厂碎矿产品p80值为8.48mm,比2014年降低了0.17mm,大山厂全厂碎矿产品p80值为8.52mm,比2014年降低了0.08mm 

       靓丽的数据,并不是对标带来的全部。 

       采矿场汽运一工段段长刘文生深深感受到,电动轮可开动率在对标攻关中得到的设备管理经验,比数字本身更重要。 

       在对标之前,德铜电动轮可开动率最好的一年为2014年的87.00%。电动轮可开动率是保证采剥量的重要保障,随着采区凹陷开采的加剧,电动轮运行年限的增长,设备故障率攀升,成为了制约电动轮可开动率提升的根本原因。 

       让老旧设备“满血复活”的设备复原计划,减少“事后救火”尴尬局面的“预知维修”,依托“互联网+”,实现设备隐患“闭环管理”的安全隐患排查管理系统……一系列组合拳相继打出,矿山设备管理不断向一流迈进。 

       电动轮可开动率2018年达到88.77%,与世界先进水平的90%依然还有差距。今年前三季度,电动轮、电铲可开动率和球磨机运转率分别达到90%88.07%98.19%,均创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其中,电动轮可开动率提前达到2020年对标工作目标,达到行业一流。 

       靓丽的数据,更因为有“人”的因素。 

       勤测pH值、调整参数、加强班中操作……大山厂浮选工李英每班坚持每隔一小时巡查一次现场。一流的操作成就了指标的稳定。一季度,该厂对标攻关活动奖励2000元,李英也从中得到了近200元的奖励。 

       然而,作为龙头单位的采矿场员工,却没能拿到这笔奖励。在今年一季度对标考核中,多项指标未达到保证值,受到了考核。 

       “今年,该矿首次实施重点攻关年度一次性奖励与常态化管理季度考核、年终清算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其中重点攻关年度一次性奖励项目指标以对标一流指标体系中2020年目标为攻关值,极大程度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矿科技质量部副部长余金勇说,这是近几年来,单项奖励与考核幅度最大的一次。 

       接下来的时间里,采矿场强化了对未达保证值指标的过程管控和跟踪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在三季度的考核中,拿到16000元奖励。 

       自我超越,追求卓越,是推进对标攻关活动开展的初衷,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标管理,倒逼着矿山生产模式的改变、体制机制的优化、更新改造的加快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推动着从“对标”到“创标”的跨越。 

       德铜,距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铜矿山,越来越近。 

以一流创新赋能“三年创新倍增” 

今年,对于德铜科研站选矿室主任钟文慧来说,注定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终于有了自己的科研站,可以做自己的科研项目、培养自己的科研人才!”自公司研究院成立之后,德铜顺势而为,2018年底成立科研站,让钟文慧和他的智囊团队可以更加专注搞科研。 

       紧跟着,以技术委员会为决策层,以科技质量部为管理执行层,以科研站为核心、矿属单位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 

       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高屋建瓴筹谋创新;拿出科研成果转化效益的5%-10%,重奖科研人才;“科技标兵”、“全员创新创效奖”……一系列奖项的设定,激发着全员创新的热情。    

       “这么好的氛围,就得为生产工艺重点、难点,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新的机制,给钟文慧他们增添了创新动力。 

       体制机制的变轨,也给德铜承担的公司2项重点转化项目和4项重点关注项目,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泗洲厂,世界上最大的浮选机——680M3超大型浮选机就坐落在那里。该项目在原有的工艺上,增加一道从尾矿中回收铜金属流程,实现了资源吃干榨尽。 

       今年7-9月份,在原矿铜品位仅为0.288%的情况下,一期粗段铜回收率达87.63%、铜综合回收率85.88%,分别比二期同期高1.64%1.41%,新增铜金属量约54吨。 

       与该项目相比,《铜钼分离磁-浮联合工艺的工业试验研究》项目则是德铜更为大胆的尝试,把黑色矿山成熟的工艺,首次运用到有色矿山;还有改变传统碎磨工艺的高压辊磨机+氧化铝球科研项目,是选矿行业追求“多碎少磨”的又一新尝试…… 

       “这些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必将是选矿工艺的一次突破。”负责德铜科研工作的矿长助理卢涛,对这批科研项目满怀期待。 

       挂职锻炼以来,选矿博士卢涛就从项目的推进到成果的转化,跟进这些项目。他觉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铜矿山,就应该掌握引领行业的核心技术。 

       如今,除了加快推进“2+4”项目,德铜正在酝酿从29个在研项目中筛选出2020年的重点科研项目——“研发一批、储备一批、转化一批”,几代矿山科研工作者期待中的格局,已经形成。 

       尤其近年来,从废石胶带系统、新型圆锥、半自磨系统、680M3超大型浮选机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采选装备落户矿山,再到“互联网+”、“大数据”探索应用,安全环保监控系统、隐患排查系统、半自磨先控软件应用和无线巡检……新技术的赋能,让矿山紧跟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步伐。 

       近期,自主研究创新的第5代流体取样机投入运行,遍布全矿的80多个取样点,改变原来纯手工取样;球磨机自动加球,浮选操作自动给药;泵站、变电站无人值守已经遍布矿山各个角落。 

       “这套系统能全天候、不间断获取毫米级精度,实现高智能远程监控,自动提前预警。”站在采区工作面上,面对偌大的山体,采矿场主任工程师王华对投入运行的边坡监测雷达感到信心十足。 

       “每天收集海量数据,雷达能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潜在信息。”大数据的运用,告别了“跋山涉水”巡检边坡的艰辛。 

       这些在现有流程格局基础上,附上新技术的“智慧大脑”,使得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度频繁被刷新,创新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德铜打造创新型一流铜矿山指日可待。 

以一流管控推进“三年创新倍增” 

德铜对标攻关最新数据显示,该矿今年前9个月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9/人,同比2017年的19.45/人和2018年的20.02/人,增长2.93%4.40%,增速越来越快。 

       稍加分析,不难看出,作为衡量矿山发展效率的核心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攀升,实际上,是一流的管理之下,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管控升级、制度落实到位等多方合力的结晶。 

       5#尾矿库下游坝,护坝班长张文卫正与同事们一道,抓紧对分级站和尾砂输送流槽做进一步梳理。面对即将正式投入生产运行的亚洲第一尾矿库,拥有多年护坝经验的他,感觉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 

       早在年初,精尾厂就在总结以往“大班组、大工种”改革经验之上,将原来的区域划分转变为专业化划分,将水一工段、水二工段合并成尾矿运行工段,并将尾矿输送工段管理的1#尾矿库划入尾矿运行工段,实现了“五坝二库”统一指挥、系统管理。 

       “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特点和水平,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不仅队伍更加专业化,工作效率更明显提升。”说起工段合并带来的变化,尾矿运行工段段长郑鹏感触颇深。 

       持续精简组织机构和优化定岗定编,不断完善落实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相关体制机制……干部挂职锻炼、“双首席”等制度的落地,职工技能训练中心、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的作用……将“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融入矿山管理“血脉”,已是德铜的全员共识。 

       与此同时,随着半自磨系统“先控软件”、边坡监测雷达、泵站无人值守、选矿自动控制加药、隐患排查系统等矿山信息化、大数据的不断融合,德铜积极探索流程再造、设备升级、智能改造的新路径,生产管控升级成效,也逐渐显现。 

       在有着国家级实验室称号的检化中心化验室内,员工霍文萍正通过最新研发的LT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近期矿山采选品位、生产指标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 

       与以往不同的是,从样品登记、接收、分析结果录入,到报告的编制、审批以及后期数据统计分析、预警,全过程操作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各单位只需在电脑终端远程打开这套系统,就能查询到各自需要的信息并指导工艺生产,快速且便捷。 

       “系统的手机APP正在试运行,今后还会和矿山计量、ERP、全面预算管理等系统无缝对接、数据共享。”享受着“互联网+”矿山生产管控升级带来的红利,让霍文萍对未来工作充满了期待。 

       而在泗洲厂二期磨浮荧光室,电气仪表工段仪表二组班长眭建斌有另一种期待。他在巡检完设备后,在墙上的点检表上详细地记录上设备当前运行状态信息,并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 

       “巡检比以前更勤,更仔细了。”眭建斌介绍说,自工段修订完善实施巡检管理制度以来,“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让班组的每位员工的行为更规范。 

       随着制度落实年的开展,德铜和各单位从定制管理到现场管理标准化,从设备复原到大风控体系建设,不断修订完善“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制度体系,并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狠抓执行,广大干部员工“遵制度、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法治模式,更靠谱。”泗洲厂电气仪表工段党支部书记程晔表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是德铜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向一流迈进的重要标志。(储朝晖 曾黄林 张拥军 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