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偃旗息鼓的融资铜

2015-07-09 11:21:08.0 来源:总编室板块

铜,除其商品属性外,还有非常显著的金融属性。与其它大宗商品相比,铜的稀缺性、流动性、易储性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在众多大宗商品中,在经济环境的酝酿中,铜也成为比较理想的融资工具。 

利差所在  融资不止 

融资铜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08年。 

2008年初,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开始执行货币从紧的信贷政策,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提高贷款限制等举措。是年,美国经济则因次贷危机陷入低谷,唯有借助数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拯救支离破碎的金融市场,从而使利率长期维持在几近零的水平。2010年至2014年间,在经历了中国央行从2010年连续五次加息以后,中美息差逐渐拉大,并达到顶峰,而随后也维持相当水准。 

息差的存在给资金提供了在中美之间显著的无风险套利空间,同时也导致国际热钱涌出美国、流入中国。 

在此过程中,息差的套利催生了贸易商通过支付较低的美元利率借入美元,用以进口精炼铜,套现赚取中国较高利率收益,并可以将套现资金投资到高收益领域,如房地产或者民间借贷等。因此,这种息差导致的无风险套利机会使资本的逐利性在融资铜操作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中美之间的高额息差,也使得尽管国内精炼铜进口本身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下,但每年仍有大量铜进口,为的是赚取利差收益。 

本币升值  助推贸铜 

融资铜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贸易商向银行申请信用证,由银行垫付美元货款,在90-180天之后,贸易商以人民币购汇还款给银行。在此期间,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商通过融资铜赚取息差之余,还可以额外赚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收益。 

2008年之后数年,人民币总体处于升值阶段。一方面欧美国家企图通过逼升人民币汇率来改变各自国内的贸易以及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导致的升值压力。中国由于常年处于贸易顺差,经常项目大量盈余。而根据经济学理论,经常项目大量盈余会造成本币升值压力。 

因素变化  热度减退 

青岛港事件是融资铜热度减退的起点。 

青岛港事件发生后,银行收紧了对有色信用证的开立,同时外管局加强了银行外汇资产管理,影响了信用证的发放量。 

20136月起,外管局新规要求,国内银行减少外汇贷款,将其置换为外国主权债等其它外汇资产。之后,外汇贷款同比增速明显下滑。信用证作为短期外汇贷款项目,发放量迅速减少。外管局还要求,银行增加外汇净多头头寸且外汇贷存比不低于75%。鉴于国内银行的贷存比长期远高于参考水准,因此银行更有可能采用减少外汇贷款来降低贷存比到合理水平。贷存比的降低同样暗示信用证的发放量减少。 

从融资成本角度看,20155月进口一吨铜亏损280元,而201110月进口一吨铜则亏损1100元。2015年融资总成本明显低于2011年,这主要是由于进口盈亏条件的显著改善。但从利润角度来看,2015年收益明显低于2011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201411月降息以来,在整体宽松的环境下,国内银行拆借利息明显下行,使得融资铜在国内套利空间收窄,甚至出现亏损。 

不单单息差套利的收益正在减少,信贷环境的宽松也使高回报投资对象不复存在。相较于2011年,目前银行流动性充足,降低了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和成本,从而间接挤占了融资铜套现资金的投资空间。此外,另一个使融资铜收益缩窄的原因在于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减弱扼杀了融资铜操作通过人民币升值获得额外收益的空间。 

总体来看,尽管进口亏损的收窄降低了融资成本,但人民币升值空间的压缩以及国内信贷环境趋向宽松均使得目前融资铜套利空间不断收窄,甚至出现亏损。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因为2011年前后国内信贷紧缩、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来源、贷款成本高企,才使得融资铜在进口亏损巨大情况下,仍有充足的获利空间,而大量的进口也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进口亏损。因此目前,在沪伦比值不断修复、进口盈亏逐渐有利进口的情况下,融资铜热情褪去的主要原因正是国内套利空间不足、缺乏赚取高额收益的投资对象——如房地产企业。 

利差不再  获利困难 

将各项融资成本与收益率进行敏感分析可以发现,在融资铜套现资金投资收益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即便成本进一步减少,目前的铜融资仍大概率处于亏损状态。尽管贸易商可能有渠道获得更高收益的投资对象,但总体来说通过利差套利的基础方式已经不能为铜融资操作产生足够的利润。 

此外,除了进口盈亏随着沪伦比值修复不断转好有利于融资铜操作成本下降,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和美元步入升值通道将增加融资铜操作成本。因此,未来美元LIBOR和美元兑人民币升贴水这两项融资成本更有可能不断趋高,更加不利于融资铜进口。 

从敏感性分析和成本测算部分的结果来看,即便在信用证发可获得量没有受限制的情况下,国内套利空间的收窄、高额收益投资对象的减少以及融资铜操作成本的上升趋势,均将使利润这一驱动融资铜操作的核心因素正在减弱。 

对于贸易商来说,要想获利,既要与银行有足够好的关系,获得更优惠的利率,也要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使套现资金获得较高的收益。而在信用证发放量正在缩减的大前提下,没有融资渠道叠加获利难度的上升必将使未来融资铜的进口量显著减少。 

库存变实  需求变真 

融资铜减少, 价格和库存的关系有望不再被扭曲。通常来说,需求的增加会使库存减少,即需求和价格均与库存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融资需求的增加并未被实际消费,反而会使得保税区库存大幅上升。所以由于融资铜的兴起使得需求与库存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不再明显,价格和库存也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融资铜的减少,价格与库存的扭曲关系将被修正为正常的负相关性。 

融资铜减少, 实际消费量不再被夸大,价格失去部分支撑。过去融资铜的需求无疑夸大了中国的精炼铜消费水平,使铜进口量远超出了中国实际消费量与国内精炼铜产量的缺口,而对于中国消费水平的盲目乐观会使铜价虚高。同时,大量的LME买盘也支撑了LME的铜价,并在融资铜流入国内后打压国内铜价水平,使内外价差拉大。随着融资铜的减少,预计内外价差将缩窄,沪伦比值将不断向均衡比值修复。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实际铜需求保持高速增长的时期,融资铜的堆积或许不会对国内铜市造成明显的压力,甚至将由于大量进口对铜价形成支撑。但这些囤积保税区库存最终都会与实体消费联系起来,而当中国铜消费增速陷入瓶颈期时,融资铜的流出将会对铜市价格造成巨大冲击。(金瑞期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