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第2章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

2015-07-03 08:26:58.0 来源:总编室板块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中长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承载了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和扩大向欧亚内陆乃至欧洲地区开放的宏大经济愿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也必将对全球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2.1国内:解决两个过剩 破解资源瓶颈 强化国家安全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一带一路作为中长期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外汇储备过剩、产能过剩、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首先,是缓解当前需求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机理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产能过剩是需求不足的集中表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紧缩趋势凸显,是需求不足带来的结果。 

此外中国基础设施及部分产业有优势,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发达国家由于自身陷入主权债务的泥潭无法拉动全球增长。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创造庞大的出口需求,向国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通常健康且创利的产业产能利用率应当在85%以上,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国、欧洲和日本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占比很高,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 

其次,是破解国内经济长远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供给瓶颈的需要。周边国家多数发展水平不高,与我国产业处于垂直分工状态,而且能源资源丰富。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立铁路、水运等大运量的便捷通道,有利于把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他们能搭上中国这列快速前进的列车,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现在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第三,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我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目前一半以上是美元资产,其中大部分是购买美国的国债,收益率不高。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将在沿线国家创造许多投资机遇,无论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投资工业、商贸流通业,都将带来比购买美国国债更高的回报。 

第四,解决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2.2国际: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 

从国际的情况来看,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专家认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是在正确利义观下广交朋友。除了老朋友外,今后的重点将是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友谊。 

第一,中俄战略合作面更加广阔。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北极通航这两个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安全压力。乌克兰事件牵制住了俄罗斯的许多重要力量。俄罗斯在历史上面临的多是东、西、南三方面的压力,北部没有问题,如今俄罗斯前所未有地面临了由北极通航带来的北方压力。 

最近它成立了北极战略司令部,这一方面表明俄罗斯雄心勃勃,另一方面表明这个方向要耗掉它的大量国防资源,因为这个方向边界太长且不能回避。而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缓慢,在西面乌克兰的牵制之上,又增加了俄罗斯北面守边的压力。 

守边要靠陆军。2009年俄罗斯的人口才开始正增长,俄罗斯的领导人就很高兴。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光靠高科技、摄像探头还是不行的,得靠人,而人口增长缓慢又是俄罗斯国防短期不能弥补的一个瓶颈因素。如果再考虑到中国东部压力日重的因素,这两方面具有较长时段的牵制因素将使中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着广阔的利益聚交面及其合作空间。 

俄罗斯西面和北面的压力增大造成蒙古的战略地位也发生变化,蒙古会在俄罗斯的认可下更多地向中国倾斜。蒙古位于内陆,封闭于俄中两国合掌之中,离开俄中两国,就难有与世界直接的物流。2012年它要加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但这两年蒙古政治家看明白了,欧洲对同为欧安组织成员国的乌克兰都守不住遑论蒙古。 

2014年年底蒙古通过决议同意将两段与中国临近的南线铁路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轨,这说明路连着的是心,蒙古领导人想通了,心通路则通。蒙古的变化对中俄合作有利的。2014911,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并合影,表明了普京对中蒙关系新变化的支持态度。201533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柏林表示,乌兰巴托有意出资兴建经中国通往欧洲的铁路,以运输原料及矿产,并已与北京达成协议。蒙古的政治家终于明白:天堂很远,俄罗斯和中国却很近。 

第二,欧美关系出现裂痕,欧俄关系出现新调整。今天的法德领导人也认识到张伯仑思想即欧洲内部联合的思想遗产的深远意义。欧洲人要自己问题自己来解决,不能再犯20世纪30年代拒绝苏联却相信并依赖美国(罗斯福)解决欧洲冲突的错误。 

2014317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321普京正式签署批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条约的法律,克里米亚正式成为俄罗斯一个联邦区。当时有文章说普京赢得克里米亚,却失去乌克兰。而半年后的事实却是:普京凭实力和意志已经赢得了克里米亚,2015215午夜零点(当地时间)德、俄、法、乌四国签署《明斯克协议》,这表明俄罗斯将进一步得到高度自治且与俄联系更为紧密关系的东乌克兰。 

目前欧洲已意识到今天的俄罗斯已不是可以随意怠慢的戈尔巴乔夫时期,必须给予俄罗斯给以足够的尊重。201526法、德首脑屈尊来到莫斯科与普京开展为时六小时的谈判,这表明今天的欧盟已吸取当年因张伯伦的阻止而使法国总理达拉第怠慢了斯大林、由此造成苏美联手并由此使欧洲失去世界霸权的教训,会议将美国和英国完全排除外,其自家的事自家处理、不容他人——昨天是罗斯福、张伯伦,今天是奥巴马、卡梅伦——喙置的意思已不言而喻。引发欧洲内斗是英国继而美国控制欧洲的传统套路,欧洲人对此更是心知肚明。 

俄、法、德在明斯克的妥协引起了英美两国的酸意。225,俄罗斯2000空降兵在边境地区紧急军演,演练防御作战;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天抨击俄总统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违反了所有有关主权的国际准则,指责停战协议没得到遵守,威胁对俄发起新制裁,而当天是20144月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第一个零死亡日,这场冲突已经造成5700人死亡。此前不到24小时,北约多国士兵出现在爱沙尼亚边境小镇参加阅兵,插着星条旗的美国军车隆隆驶过,距离俄罗斯领土不到300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已决定向乌克兰派遣英军帮助乌政府打击东部武装。当地时间419美国五角大楼宣布,将于下月向乌克兰派遣近300名士兵帮助训练乌克兰军队。同一天英国国防部宣布,英国士兵已经在乌克兰境内展开培训乌军的工作。这是乌克兰冲突以来,西方国家首次这么做。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英美如何积极,始终没有得到德国和法国的正面呼应。德法明白,英美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乌克兰,而在于通过乌克兰事件引起欧洲大陆国家的内战并象前两次世界大战那样再次从中渔利。 

德法亲俄举动也得到西欧一些政党的呼应,如最近大选获胜的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就是个亲俄派,他任命的新外长科特齐亚斯就在211到莫斯科访问。西班牙左派政党我们可以的领袖公开表示西方国家在对待俄罗斯时是采取双重标准。法国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的党魁玛丽娜·勒庞即对普京十分崇拜,数次访问莫斯科,最近还从一家与俄罗斯有关的银行接受了9400万欧元的贷款。而英国的反欧盟独立党,它的党魁法拉格也公开表示,普京是他最崇拜的世界领袖。 

台湾政论作家南方朔认为:欧洲反美亲俄的政治势力快速成长,其实已显示了美国对欧洲的支配力开始萎缩,许多欧洲小党已开始寻找自己的核心利益。对美英而言,它们乃是将这种趋势看作俄罗斯企图将欧洲中立化,使美国主导的北约中立于美国的影响之外,普京对欧洲的反美亲俄势力已进行拉拢攻势。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加欧盟仍是世界的核心,但这个核心现在已出现松动,一旦欧洲改变,就是美国没落的开始。 

201526,法德首脑屈尊在莫斯科就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与普京进行了长达六小的谈判——其间被排斥在外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一定也有了19389月被排斥在慕尼黑会议之外的捷克总统贝奈斯无奈等候祖国任由大国宰割结果的屈辱感受,而215法德俄乌签署的《明斯克协议》则是欧洲大国以牺牲乌克兰甚至英美的利益为代价与俄罗斯达成妥协。 

接踵而来的事更让美国尴尬。201559,俄罗斯举办据称史上最大规模的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日。事先俄罗斯向许多国家首脑发出了邀请。邀请首先遭到美国的拒绝。早在2月初美国白宫就宣布总统奥巴马没有前往莫斯科的计划。随后,美国多次呼吁盟国在就出席莫斯科二战胜利庆祝活动作决定时应注意俄罗斯继续侵犯乌克兰主权的事实 

此后,英国、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等欧洲国家及加拿大、日本等美盟国直接或间接地拒绝了莫斯科的邀请。虽然英法德领导人抵制59的红场阅兵,但欧盟28个国家也都派出代表参加庆典活动。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于510到访俄罗斯,先到无名烈士墓献花,然后到克里姆林宫同普京会谈。默克尔的补访表明德国要继续保持俄罗斯的良性互动关系,这种与美国拉开距离的作法让美国十分尴尬。 

20世纪初曾全力投靠并依赖欧洲的捷克和波兰被欧洲大国出卖的命运一样,21世纪初全力投靠并依赖欧盟的乌克兰也就这样被欧洲出卖了。这样的结果对苏联解体后齐刷刷地转入欧盟的东欧影响是深刻的:它势必勾引起那里的人民对18世纪波兰三次被欧洲强国与俄国瓜分1520世纪捷克及波兰被欧洲列强及苏联瓜分的痛苦回忆。 

出卖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今后东欧在被欧洲大国反复出卖后其转向俄罗斯的趋势将会持续加强。2015318普京在莫斯科与格鲁吉亚亲俄地区南奥塞梯的领导人提比罗夫签订为期25年的近乎全面合并的条约。规定南奥塞梯军队、情报机构、执法部门等与俄方合并,俄罗斯会跟南奥塞梯建立联合防卫及安全地带,并开放边界检察站,向南奥塞梯提供保安及国防援助,包括保护其边界。作为回报,南奥赛梯须允许一部分军事力量加入俄罗斯军队16 

2008年是西方经济危机的开始,同时也是西方政治信用危机的开始。当年107日,北约成员国冰岛宣布从俄罗斯获得40亿欧元紧急贷款——这是冰岛向欧洲邻国求救连遭拒绝后,为避免国家破产采取的无奈之举。眼看自己的盟国伸手向敌人讨钱,北约国家表现出无能和无奈,欧洲裂痕已初露端倪。 

2009年笔者写道:这只是欧洲冰川融解的开始,其他西欧以外的欧洲及其近邻国家,比如格鲁吉亚,将来也会在呼天不应时向俄国求援。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俄国将与东欧形成新的关系,是联盟关系还是什么形式,具体不好说,但它一定是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2014年底的克里米亚和20152月明斯克会议后的东乌克兰的变化已将六年前的端倪变为趋势。在同一文章中笔者进一步写道:200888,美国忽悠着格鲁吉亚攻打南奥塞梯,但战火起来后,美国不仅对格口惠而实不至,反而利用格鲁吉亚战事,迅速与波兰而不是与格鲁吉亚于820签署反导基地协议。这使格鲁吉亚有了被出卖的感觉。 

毫无疑问,慕尼黑在东欧不会终结,下一次该清醒的就是东欧了,东欧将会从西欧再次倒向俄国。这是历史规律。别看捷克、波兰等东欧国家与西方签署各种条约,到时候它们还是被出卖的对象。波兰曾三次被瓜分,今天的捷克人一提起《慕尼黑协定》还是不寒而栗,曾为美国式民主背叛自己共产主义信仰的谢瓦尔德纳泽也在被美国颠覆后叫苦不迭,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先向苏联叫板的南斯拉夫,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也曾大声向俄罗斯求救,可以肯定,即使将来东欧国家全部换上了西式的民主马甲,如果自己没有战略意识,结果还是要被出卖的。 

1939年罗斯福将这些东欧国家称为“‘骑墙国家,但是,不这样,夹在强邻跟前的小国又有什么更好的命运和选择呢? 

第三,欧洲与俄罗斯争夺范围进一步扩大。《明斯克协议》的达成并不能说明欧洲与俄罗斯在东欧的争夺已经结束,只能说欧洲认可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略底线。至于在其他地区,比如波罗地海或中东地区,这场争夺才刚刚开始。其具有风标意义的是2015年初发生的可被视为另一次“9•11”的法国《查理周刊》被袭事件。 

201518,法国巴黎《查理周刊》杂志遭袭,该事件至少造成12人死亡,112下午,法国首都巴黎举行大型集会,悼念此前因多起枪击案而丧生的17名遇难者,据报道,参加集会的人有百万之多,包括法国总统奥朗德、前总统萨科齐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左右翼政党领导人都会出席12日的集会。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意大利总理伦齐等四十多位西方政要也会到场参加悼念仪式。美国方面则派出司法部长霍尔德参加,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已前往法国驻美使馆悼念。 

这件事在欧洲引起如此激烈反应,一方面说明欧洲人民对恐怖主义的痛恨,但能被掀起如此规模的舆论声浪,也说明它在欧洲政治家眼中有被当作另一次“911事件而加以利用的必要。 

此前,法国的目标已瞄向中东。20149月法国启动代号西北风的军事行动,参与打击伊斯兰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了2000多次空袭,其中法国承担大约100次侦察任务和实施同等数量的空袭。 

在公布的真凶名单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媒体反复渲染的法国最臭名昭著的女恐怖分子哈亚特·布迈丁仍然在逃,逃跑的方向与此前法国航母前往地区方向一致,即已入境叙利亚,法国警方称她持有武器,非常危险 

2015113,即《查理周刊》被袭后第五天。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驶离法国土伦港前往海湾,开始执行为期约5个月的军事任务。协同国际联盟打击伊斯兰国223,法国数架战斗机从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前往伊拉克执行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任务。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说,法国将正面迎击伊斯兰国的威胁。 

与此呼应,221,美国新任防部长卡特出访阿富汗,与阿富汗总统加尼就撤军计划等问题举行会谈。卡特表示,美国将重新考虑美方未来在阿富汗的反恐任务。会后,卡特在联合记者会上指出,美国撤军计划可能有所调整,加尼下个月访美时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讨论此事。他说,奥巴马正考虑数个选项以加强美方对阿富汗国家安全策略的支持,包括可能调整撤军的时间表。 

这说明《查理周刊》事件及由此形成的欧洲这种联合姿态,已成为欧洲继利比亚战争后向中东推进的另一次“9•11”宣誓。叙利亚历来是东西方较量的旋转门,控制了叙利亚,欧洲人基本就控制了东方人对地中海的命门。在乌克兰失手后的欧洲,开始挟2011年利比亚战争胜利之余威继续向东推进,如果再能够拿下叙利亚,那欧洲就能确保其对俄罗斯从而对美的战略优势。当年罗马、十字军的东进和蒙古人的西进都是在这个地方止步的,因此,今后叙利亚的政治归属对东西方确立其战略优势,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第四,美国将在中国东部地区施加更多的压力。中国现在的安全环境很好,几乎三分之二的边界是稳定和安全的。西部有“三股势力”威胁,但是有俄罗斯的合作,所以问题不大。我们的压力持续增大的地区主要在东部。 

日本自民党第47届众议院大选获胜,安倍继续执政,我们的报道说安倍在国内声望下降,这一次的获胜表明日本国内的极右势力还在上升,并且有一定的国际财团支持,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严肃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光来自日本本国的右翼势力,还有国际反华势力,更多的是美国大财团中的反华势力,这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 

美国国内规模日益扩大的民众游行及美国国防部长换人24具有风标意义。日益扩大的民众游行说明美国国内政治如没有新的浮财补贴就会持续动荡,而美国防长换人往往是美国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前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结束都是从撤换前线总指挥或国防部长开始的。小布什时期拉姆斯菲尔德下台也说明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线将要收缩、伊拉克战争的节奏将要放慢。最近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辞职,说明美国华尔街不满意奥巴马的守势政策。 

奥巴马是有些尼克松智慧的总统,他的攻势政策是华尔街逼的,他对华尔街的扩张政策一直在虚与委蛇,比如他始终不愿意继续在中东重启战争。因此华尔街对他不满,给他停发“工资”,这叫“财政悬崖”。这次把与奥巴马配合的比较好的搭档哈格尔换掉,换上来一个强势防长,这可能是在给下一届强势政策先做铺垫,这将增大中国周边特别是东部海区对中国的安全压力。 

但是,再好的形势及相应的战略机遇也是有时空限制的。现在看来,2015年《明斯克协议》后,东欧开始东倒的形势将会随俄罗斯的强势和欧洲的妥协而回潮,而这将大大缓解俄罗斯西面面临的压力,届时俄国会将更多地注意力投向远东。根据历史经验,这个转变的完成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而这期间也为中国解除东海压力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此后,与20世纪70年代的形势一样,中、俄、美三角关系又会出现新一轮调整。 

大国博弈,不要说朋友,即使是战略性的盟友,仅靠张伯伦式的努力是不能够赢得的。天要下雨,张伯伦和斯大林的差别在于,前者忙着躲雨,而后者则在雨前积极“插秧播种”。结果是当雨停的时候,苏联已实现了相当的战略利益,尤其是苏联当时要解决且是最紧迫的战略利益;而英国则将老本赔了个精光。现在雨前的乌云正在翻卷而来,是插秧还是躲雨,就要全看各国政治家的智慧高下。 

2.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需要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主观上它与中国外交总体战略的目标相一致。它具备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要素即周边地区、发展中国家、多边舞台和大国参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中国将更快速地推行对外经济战略和区域合作战略,有利于加强自己的周边经济安全,建立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地缘经济战略依托。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组建新的区域集团经济如TPP,中国有重新被孤立的危险。因此,中国重视欧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以“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为抓手,开拓西部开发的视野,提升西部发展的层次,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使西部地区及其延伸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 

其次,从区域经济合作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降低相关国家的交易成本和流通费用,有利于促进地区投资,形成次区域内的合理分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以新型的产业分工体系融入亚太体系和全球体系,并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南南合作新模式参与国际竞争。 

从长远看,这一战略有利于培育中亚市场、促进中亚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在大中亚地区,存在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市场。随着中国与这一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大中亚地区的市场潜力就能被挖掘出来,而中国西北地区连接欧亚地区的贸易通道也会被打开,重新焕发古代丝绸之路的活力。 

目前,中国是土库曼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签订了多笔大宗贸易合同。土库曼斯坦的复兴气田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气田的探明储量为4万亿到6万亿立方米。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在其工业园区投资近4500万美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开设更多的合资工业区和农业园。另外,中乌在天然气加工、页岩气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在2012年增长了12.5%,达到240亿美元。中哈之间的能源合作基础稳定,两国之间建有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中石油收购了卡沙甘油田 8.33%的权益,该油田被认为是40年来发现的最大的油田。 

最后,中亚、南亚乃至外高加索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安全密切相关。潜入中国西北地区的境外恐怖主义分子大部分来自这一地区。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本身就是国际大博弈的交汇地带,主要大国甚至地区大国都力图在这一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随着今后北约可能会撤军,阿富汗的不稳定局势是否会向大中亚地区蔓延,也令人关注。因此,中国必须与这一地区的政府加强合作,通过经济发展动摇恐怖主义的社会基础,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存在两条道路:一条是中俄共同参与的、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新丝绸之路,一条是没有中国参与的、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新苏联之路或欧亚之路。两种发展道路模式各俱特点各有优势,但目标是共同的,即实现欧亚地区的繁荣稳定与社会和谐。 

相比之下,“一带一路”格局更大,动力更足,历史渊源更深。既然欧亚地区经济发展障碍是市场诸要素的割裂,是这一地区经济存在的封建割据状态,那么消除这种藩蓠经济应是当务之急。上合自贸区则是有效途径,其目的正是要促进欧亚地区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实现各经济实体有机联系;其优势在于格局恢宏、动力充足、同国际市场关系紧密。 

2.4外媒声音——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外媒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两个过剩”问题,即外汇储备过剩和生产力过剩,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核心战略是在国外投资基建。 

此前,李克强总理访问欧洲期间,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发表《新“马歇尔计划”》称中国利用欧洲衰落这一百年一遇的机会,大肆进入欧洲。《人民日报海外版》做出回应,表示用“新马歇尔计划”诋毁中国无聊之极。但外媒对“一带一路”的基本判断并未改变。 

“马歇尔计划”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它始于二战后的19484月,旨在帮助欧洲国家战后重建。在该计划实施的四个财政年度,美国向西欧国家提供从食品、设备、原材料等各类实物到工程、技术、赠款、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援助,价值约合13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帮助极大,到1952年该计划资助结束以前,所有受助国的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二战以前。该计划同时增加了美国出口,帮助美国战后消化过剩产能,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还使美元成为西欧各国通用的结算货币,为美元成为全球性货币奠定了基础。该计划创造需求的模式启动了全球黄金增长时代,美国股市迎来了近20年的大牛市。 

申银万国证券(申万)报告认为,借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与西欧国家双赢的先例,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将提升境外直接投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破除贸易壁垒,最终确立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 

《华尔街见闻》结合券商的研究分析认为,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未来要促进共同富裕。因而如果将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GNI(国民总收入)比GDP更重要,也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在GNI作为核心目标的背景下,“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意味着未来大举投资亚非拉等地的基础设施,这将支持中国相对先进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实际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之一。 

福塔莱萨金砖货币体系和金砖开发银行标志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20141024,中国带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该行成为中国向全亚洲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建立该行便是中国效法美国马歇尔计划资本输出的行动。人民币国际化将释放外汇储备,成为中国实行资本输出战略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则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 

“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但让中国过剩的产能“走出去”,还将输出装备、技术、管理与标准,并通过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增强能源与地缘安全。 

而“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步面向东盟,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加强互联互通,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 

 

美国《时代》周刊的罗伯特·伯克撰文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给商业、工业、思想、发明和文化带来新复兴。但是有一点也逐渐变得很清楚,即关于该项目的地缘政治冲突可能使东西方之间为争夺欧亚大陆主导权而发生一场新的冷战。 

他认为,中国正创造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工程:新丝绸之路。该项目的目的不亚于全世界经济地图的革命性转变。在许多人看来,它还是东西方争夺欧亚大陆主导权之战的第一枪。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得到复兴,使之成为从上海延伸到柏林的现代化的运输、贸易和经济走廊。新“丝路”将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延伸8000多英里,开创一个长度超过地球周长13的经济带。 

该计划估计将持续几十年,耗资数千亿美元。这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意味着什么,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高盛和黑石等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因此急忙推出新的跨国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罗伯特·伯克提醒,这样大规模的复杂的项目很可能遭遇失败,也肯定会面临西方地缘政治方面的许多障碍。“大博弈”会继续。美国总统奥巴马已感受到了紧迫性,他在为TPP辩护时说:“如果我们不制定规则,中国将在那个地区制定规则。” 


链接:一带一路之于江铜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