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三供一业”移交地方的大背景下,江西铜业集团(铅山)医院不等不靠,于逆境中求生存,走出一条创新逆袭之路,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写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公司“三年创新倍增”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逆袭
近些年来,提起江西铜业集团(铅山)医院,不少员工群众的印象都是服务态度差、业务能力不强、冷清没人敢去看,周边百姓一度以为医院已经关门。2018年,永铜对该院补贴700多万元,但仍没有将其拖出亏损的泥潭。
面对困境,2018年底,永铜首次以公推的形式选拔干部,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担任医院领导,在机制体制、绩效分配等方面大胆创新,短短半年,医院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上半年,医院门诊就诊10450人次,住院1410人次,各类手术142人次,三项数据超2018年全年数值;实现业务收入799.28万元,比2018年同比减亏208.1万元,预计全年比2018年减亏400万元。
直面“新形势”
根据国家要求,国企“三供一业”要移交地方,企业医院也要移交地方管理。由于地方医院是差额经费补贴,按照永平地区标准,移交地方后,医院医生一年只有3万多元的保底工资,其余的都要靠自己赚。这对于部分沉浸在“背靠大树好乘凉”陈旧观念里的医院员工来说,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进一块大石头,部分职工无心钻研业务,害怕移交地方,一心谋划如何回到矿里。
在一次商讨医院移交事宜的会议上,铅山县卫健委领导问永铜有关负责人:“江铜(铅山)医院呈现的是高资历、低能力、低营业额状态,面对地方的差额拨款,何以生存?”一边是医院移交地方大势所趋,一边是地方差额拨款和现有营业额难以保障员工现有工资水平,江铜(铅山)医院的出路在哪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等靠要不行,医院是我们自己的平台,只有做好了,才能争取移交的主动权。”江铜(铅山)医院通过座谈会、大讨论等形式,讲清楚医院面临的现状,引导员工树立“下海”的理念、“挣工资”的意识,争取自己养活自己。
同时,医院还通过走访群众、和老员工谈心、公推管理人员、临床各科室管理人员调整等方式和手段,统一了员工思想,明确了医院发展方向,从而增强了员工对于医院发展的信心,使大家实现了从“害怕移交地方”到“沉下心来做业务”的转变。
打破“大锅饭”
年初开始,永铜每月拨给江铜(铅山)医院的补贴只有35万元,除去员工五险两金,医院近百名员工平均每人每月只能拿到千元左右,其余都得靠自己挣。光靠这35万元,医院显然无法运转。突破从改革薪酬机制开始。
今年1月份,在上级的支持下,江铜(铅山)医院顶住压力,大胆推进薪酬分配机制改革,制定全成本绩效考核方案,赋予科主任考核及分配权。建立投诉事件考核办法、医德医风专项考核小组,从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的提升、成本控制及医疗质量的好坏综合考评等方面着手,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
3月份,医院按照绩效考核方案下发绩效奖金,当月奖金最高的人拿到了2万元,最低的只有200元。
巨大的收入差,造成部分医务人员心生不满。“那段时间,时不时有员工跑到办公室来理论,情绪激动的,直接推倒我们办公室的电脑来泄愤。”说起当时的情景,医院党支部书记饶鹏程很是无奈。
“作为矿首个公推产生的干部,我要对得起大家的选票,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医院院长李浪的话掷地有声。医院党政顶住巨大压力,一方面通过考核建章立制;另一方面,通过做员工思想工作,最终使员工都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与此同时,院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实行6天制工作,专家门诊6天半坐诊制,医技检24小时待命岗位,院领导班子及职能科室主任参与总值班轮岗制,空闲时候,去周边乡镇回访病人……院领导的率先垂范,带动和影响了医务人员,从而不断提高了医院的凝聚力。
引来“金凤凰”
5月23日,江铜(铅山)医院眼科人头攒动,前来就诊的病人家属挤满了等待区。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病人家属表示:“现在看病方便多了,看大病再也不用跑到南昌、上海去,大城市的专家已经来到了家门口。”
为解决矿员工家属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今年以来,江铜(铅山)医院陆续邀请上海长海医院、南昌三附院、上饶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到矿坐诊,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社会人才骨科副主任医师管理骨伤科。专家的到来,凝聚了医院的人气,激活了一潭死水。
医院增进与上饶市人民医院合作关系,开设了儿科、中医科,健全了医院多年的空缺科室,并大刀阔斧对科室设置进行调整,原有的综合门诊经过科室共建,现改为眼科与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部,科室设置更加科学。着力优化硬件条件,新增核磁共振设备,通过改善医院大厅诊疗环境、整治病房卫生、新增员工食堂、开展远程专家会诊等方式和手段,积极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看到医院的变化,铅山县卫健委领导欣慰地说:“你们做的不错!”
赢得“好口碑”
3月31日,江铜(铅山)医院内三科呈现出一幅温暖的情景。患者黄先生的家属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救死扶伤”的锦旗送到了内三科主任王萍和谢祺医生手中,真诚感谢内三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其父亲住院期间给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黄先生今年54岁,2019年3月11日因脑出血到医院内三科住院治疗,经过三周的治疗,患者病情日见好转,黄先生的家人看到黄先生恢复得越来越好,特意为内三科的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褒奖。看着病人与家属脸上流露出的笑容,内三科全体医护人员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在全员的共同努力下,江铜(铅山)医院逐渐开始“升温”,医院诊量逐渐增多,员工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医院人气开始飙升。目前,医院营业收入结构已从之前的开药收入为主,转变为现在的诊疗收入为主,彻底扭转了医院在员工家属以及周边百姓心中的印象。
“争取今年完成业务量1800万元!”对于医院的未来,江铜(铅山)医院党政充满信心。(柯海红 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