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04年,银山矿业的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进而迸发出一个穿越时空的最强音——赶超跨越,志创一流!
这是发展的宣言,是梦想的召唤,是使命的担当。
15年来,银山矿业朝着“志创一流”的目标,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绘就辉煌续章……
凤凰涅槃
银山矿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矿山。
说其古老,是因它的开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668年,古代采掘历时近400年。在沉寂了900多年后,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脚步,银山矿于1958年揭开了崭新的一幕,生产规模经过不断技术改造,于上世纪70年代初达到年产万吨金属量的水平,并一直保持稳产22年,多次获得“大庆式企业”荣誉称号。
说其年轻,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因内外部不利环境导致经济效益滑坡,连年亏损,于2004年破产重组。
那时,人们思想迷茫,徘徊在“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矿山百业待兴,在重组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摸索着艰难前行。
重要历史关头,银山矿业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宣讲、主题大讨论等一系列主题宣教活动,讲形势,明任务,迅速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发展合力。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银山矿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这一年,银山露采2500吨/日技改项目竣工达产,产能规模由700吨/日提升至2500吨/日,实现了主产品由铅锌变铜的历史性转变。此后5年,银山矿业经受住百年冰雪灾害、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考验,实现三大超越——原矿处理量跃上百万吨台阶,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全年铜日均处理量超过设计能力,创历史最好水平;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从限亏287万元到盈利3800万元。
“十一五”期间,银山矿业确立了“扩大铜产、稳定铅锌”的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了促改革谋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加快生产建设与改革发展步伐,成功把矿山推向“志创一流”的新起点、新征程。
二次腾飞
时光流转,初心不变。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至2011年,银山矿业已初步形成了露坑并举的生产方式。这一年,银山矿业落子又一个五年部署——继续深化“扩大铜产、稳定铅锌”的发展路径,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2011年末,银山矿业铜金矿5000吨/日采选技改项目建成投产,2012年达产达标,铜产能进一步扩张。经过数年长周期经济稳定运行,生产流程实现数据化管理、自动化控制,项目建设、技术装备、生产工艺逐步走向一流。
随着2500吨/日产能增至5000吨/日,矿山规模效应日益凸显,银山矿业迈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也逐渐暴露出管理模式与观念转变的不适应、生产能力与效益效率的不适应……
面对“不适应”,银山矿业开始积极探索和建立露坑联合规模开采的高效生产组织管理新模式——
通过信息管理建设、标准化建设、制度建设、风控建设,深耕基础;强化定额管理、组织绩效、全员绩效管理,激活机制;建立实习班长(工段长)制、推行竞聘制、深化问责制、引入退出机制,优化选人用人与人才培养机制;依托科研项目、讲比竞赛、特色工作、自主管理等平台,全方位推进管理与技术进步,解决现场技术与设备工艺难题。
正当银山矿业在“赶超跨越”的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时,一场铜市寒冬迅猛来袭,考验着银山矿业各级领导干部的胆识与智慧。2016年,银山矿业盈亏平衡点突破底线,资金缺口扩大,利润负增长,连续十年盈利后出现亏损,生存与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非常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危机,银山矿业通过开展“非常时期展作为,提质增效创佳绩”、“改革创新谋发展,全力以赴克时艰”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群策群力……
共识进一步形成,力量进一步凝聚。秉持敢于质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凭着一股豁出去的劲头,银山矿业迅速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橡胶衬板应用于磨机筒体、磨机介质由瓷球替代钢球、引进进口立磨、研发国产立磨……一系列国内技术空白被填补。
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对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模拟市场组织绩效管理、绩效在线即时考核、党建+……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被推出。
酸性水提取硫化铜、变配电远程集控改造、实施中深孔采矿试验、实施薄矿脉削壁充填采矿试验……一系列绿色化智能化工艺被采用。
选铜回收率达87.25%、选硫回收率达74 %、铜含金回收率达60%、铜处理量232万吨、铜金属量8102 吨……一项项指标被刷新。
短短一年的时间,银山矿业迅速扭转亏损局面,2017年,实现由控亏8092万元到盈利3851万元的喜人突破。
创新由问题倒逼而生,又在不断解决中得以深化。由此,银山矿业改革创新如一江春水,奔流不息,势不可挡。
志创一流
“一流”征程,永远在路上。创新倍增,接力奋进。这是银山矿业实现更高发展质量的梦想。
2019年,江铜吹响了攻坚“三年创新倍增”的号角。银山矿业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建设、加强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一流矿山建设”等多维度,为助力江铜“三年创新倍增”谋篇布局,将创新倍增的蓝图从容展开。
确立创新倍增总目标——以更高的目标和定位投身于江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布局,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内涵,创造新速度。力争通过2-3年时间,将银山矿业建成“绿色生态、本质安全、管理精细、技术先进、指标一流、智能领先、效益最优”的现代化一流矿山,进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标准和经验,引领同行业、同类型矿山的发展方向。
夯实创新倍增核心根基——建立健全员工岗位成才规划和人才评价标准,深化问责问效与考评结果运用,培育“四优”党员队伍,在用好、吸引、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明确创新倍增重点任务——大力深化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有效实施激励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不断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模式,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建设;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低碱度浮选”“酸性废水选硫”“石灰渣代替石灰处理酸性水”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技术指标、环保指标再上台阶;扎实推进智慧矿山建设,以科技规划和提升矿山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实现“监、测、管、控一体化”的矿山综合管理;立足矿产资源开发,以“井下充填站今年9月底前建成、井下深部挖潜扩产技术改造项目2020年3月底前具备试车条件”两个时间为节点,加速井下8000吨/日项目建设,为资源量倍增和销售规模倍增提供新引擎……
蓝图绘就,收获在望。展望未来,2020年以后,银山矿业将形成13500吨/日综合处理能力,可年均新增铜精矿量6.34万吨、硫精矿量29.35万吨。其中,铜精矿含铜13313吨、含金847公斤、含银6214公斤、含硫15317吨、硫精矿含硫14.1万吨、含金688公斤。随着各主产品产量和伴生产品产量的翻番,销售收入可望实现倍增。一座国内一流露坑联合开采新型矿山即将昂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吴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