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美丽的乡间小路,在轻纱般的薄雾笼罩下,如梦似幻,两个背柴的彝族小孩,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这是西南边陲大凉山彝族山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凉山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而这也成为大凉山的代名词。然后,在这片充满神奇、富有魅力的土地上,却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诞生有中国第二大轻稀土矿山——冕宁牦牛坪稀土矿。
2008年,江铜响应国家整合整治矿山的号召,实施跨区域资源开发战略,走出江西出资收购四川大凉山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山,在四川大凉山腹地冕宁县成立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拉开了江铜进军稀土产业的序幕。
光阴流转,风雨兼程,星火传承。稀土公司在这片投资、创业、奋斗的热土上走过了十个年头。翻开沧桑厚重的历史画卷,记载着江铜人探索与开发牦牛坪稀土矿山的奋进历程,记载着稀土公司从幼小走向成熟、从零起步走向成功的辉煌历程。
如今,稀土公司依托牦牛坪稀土矿产资源,现已形成年产4.69万吨稀土精矿、3万吨稀土精矿冶炼分离、2000吨稀土金属以及4000吨钕铁硼薄片、14万吨重晶石精矿、11万吨萤石精矿的产能。通过整合、并购、控股、参股等运作,初步形成了采、选、冶、深加工产业链,成为我国重要的稀土企业之一。
十年多来,稀土公司累计完成投资42.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9.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8亿元,上交税费15.1亿元(截至到2019年4月),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稀土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书写时代奋斗的创业史
2008年,20多名身着“江铜蓝”的拓荒者受命来到大凉山,踏上茫茫牦牛坪。在海拔2800多米的牦牛坪稀土矿山的半山腰,几间简陋的板房成了他们的临时居住区。
渐渐地,一批又一批江铜人在这里扎下了根。他们迎晨风,沐朝露,在牦牛坪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洒下辛勤的汗水。
通过十年的努力,当初仅20来人的稀土公司已发展成拥有员工1000多人,控制着一座牦牛坪稀土矿山、一个选矿厂、两家冶炼分离厂、两家精深加工工厂和四家控股子公司,参股三家公司的小型稀土集团,成为中国稀土协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稀土行业理事长单位。
稀土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矿权的整合史
牦牛坪盛产稀土,冕宁人总是这样描述牦牛坪:“当地村民一抬腿,脚下踩的全是金子。”上世纪90年代,受资源开发的渴求,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大批“淘金者”蜂拥而至, 高峰时牦牛坪矿山稀土采选企业一度达到100多户。
激烈的竞争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矿业市场秩序,贵重的稀土在当时仅以每吨10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群挖滥采、采富弃贫、土法淘洗、无证开采的混乱局面,不仅造成了矿山的一片混乱,更种下了地质灾害事故不断、安全事故不断、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恶果。
稀土公司成立伊始,按照国家对牦牛坪矿山整治的要求,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至2013年,先后完成牦牛坪所有矿权私营企业的收购。2011年6月,获得牦牛坪稀土矿2.94平方公里的采矿许可证,实现了牦牛坪稀土矿“一个矿山一个矿权”的整合目标。2011年7月,获得国土资源部授予的“资源整合先进矿山”荣誉称号。
稀土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环境的整治史
十年多来,稀土公司按照“开发一方资源、保护一方环境、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文明一方社会”的发展宗旨和“创造永远的绿色”的环保观,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牦牛坪矿山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整治投入7.4亿元;牦牛坪选矿厂尾矿库投入5亿元;高新材料车间环保系统建设投入700万元;方兴冶分厂环保系统升级改造投入5870万元;漫水湾冶分厂环保系统升级改造投入1866万元;配套5500余万元资金配合地方政府完成安宁河上游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区域的整治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稀土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共投入资金13.8亿元。目前稀土公司矿区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安全隐患、地质灾害隐患已得到根本治理。
如今的牦牛坪蓝天碧水,现代工业与人文自然和谐发展,中国最好的稀土矿山已呈现在世人面前,牦牛坪成为中国矿山整合整治的样板工程。
稀土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科技的创新史
十年多来,稀土公司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企业,引领四川稀土产业发展。
成立技术中心并通过省级技术中心认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立江铜研究院四川分院,依托稀土公司技术中心平台,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技术人员引进模式,在江铜研究院的支持下引进高端人才派驻;采取自主创新和引进合作方式,推进科研项目研发……近年来,稀土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大手笔不断,较好地引领了四川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国家稀土战略的顺利实施。
目前,稀土公司已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4项。稀土萃取碳酸钙皂化应用研究等已经或正在实施成果转化的科研项目,每年带来3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27个项目共计获得国家政策资金9341万元支持。
稀土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和合文化”建设的探索史
作为江铜集团跨区域、跨文化管理的试点企业,十年多来,稀土公司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江铜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尊重地方特色文化,将江铜文化、本土文化、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创新提出“发展和维护企地关系”、“人力资源本地化”两大文化战略,倾力打造稀土公司“和合”文化,进一步消除了文化差异,在经营理念、决策管理、价值观、劳动人事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跨区域、跨行业、跨民族开发事业的宝贵经验。
十年多来,稀土公司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设计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更合理地融合、配置人力资源。破解了一系列文化建设难题,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跨文化风险,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树立了“一片赞誉、一方信任、一份真诚”的良好企业形象,卓有成效地完成了集团公司交给的跨文化管理试点任务,铸就了适合跨区域发展个性鲜明的“江铜稀土文化”,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江铜稀土企业文化的内涵,为江铜建设国际化公司进行了跨文化管理的有益探索,提供了成功典范。
稀土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党建融入中心的建设史
十年多来,稀土公司党组织不断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改进党建工作,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运用好党委稽核、支部特色工作等党建载体,有机融合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党建质量。
多年来,稀土公司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成功转化成企业的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保证了公司快速、健康发展。多次被江铜集团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之和谐建设红旗”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江铜集团“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回首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即将迎来11岁生日的稀土公司,正值华年,朝气蓬勃。站在伟大新时代的起点上,稀土公司将更加奋发有为,力争到2021年,实现年营业收入20亿元、利税3亿元,向着建设国内最好的稀土矿山和世界一流的专业化稀土公司目标奋勇前进!(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