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风云涤荡,四十年潮起潮落,四十年沧海桑田,一代代建设者前赴后继,永铜在历史的车轮中滚滚向前。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115年,永平地区就有矿业开采的痕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揭开了矿区复兴的前奏。1979年,永平矿区开始大规模建设,历经五个春秋,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日采选矿石一万吨的现代化大型露天铜矿山——永平铜矿,终于在1984年一次性建成投产。
40年来,在赣东北这片红土地上,积淀了永铜几代建设者的辛勤汗水,镌刻下他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江铜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挖资源 强基固本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资源是矿山生存的根本。多年来,永铜致力于持续发掘资源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历经三十年大规模开采,永铜资源枯竭的危机已日渐强烈。2006年开始,永铜举全矿之力推进露转坑工程,2010年,露转坑工程实现当年建成、当年形成5000吨/日产能,2011年达到5000吨/日产能,2012年实现达产超产,建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连接地上和地下的“希望路”。永平铜矿用3年时间完成了15年不断探索的露转坑工程。工程超前策划、规模大、起点高,采用无轨斜坡道和胶带运输斜井联合开拓以及充填采矿方法,工艺设备和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露转坑工程的建成,使永铜成为公司首家露天与井下同时开采的矿山,矿山服务年限延长至2029年。
2006年8月,永铜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建成年产40万吨硫酸的江铜-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环保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达产以来,共生产硫酸400余万吨,利用余热发电8900万度/年,利用高品位硫精矿直接焙烧新工艺生产铁精矿16万吨/年,铁精矿品位可达到62.5%,填补了国内工业化生产空白,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落实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绿色化工方面成效显著。
永铜还将对现行境界北坑东南部实施扩帮,预计增加可采矿量387万吨,回收铜金属1.78万吨、标硫19.91万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3年。同时,该矿还持续向未知领域寻求资源,在矿山周边部找矿、深部探矿。目前,深部探矿工作取得重大收获,进一步印证了IV矿体往深部呈现“L”型矿体的初步预测特征,再增储量前景可观。
突破瓶颈 破茧成蝶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发展路上,总是荆棘密布,多年来,永铜上下众志成城,突破瓶颈,提升发展质量。
资源不可再生,为进一步吃干榨尽资源,上世纪90年代,永铜一边抓技术改造,一边抓现场管理,选矿经济技术指标稳中小幅上升,铜、硫回收率徘徊在75%-80%之间。
从2000年开始,永平铜矿对标一流,大刀阔斧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先后开展了浮选系统技术改造、碎矿圆锥换型改造、粗精矿再磨及浮选柱改造,新增二段选硫工艺流程、粗精矿再磨工艺流程等,用10年时间,一举将选铜回收率从81%提升到87%,选硫回收率从72%提升到89%,走在公司乃至全国的前列。
永铜敢于挑战不可能,于2016年成功建成占地面积近600亩的光伏发电项目,并如期并网发电,累计上网电量近5000万度。充填系统经历了从风水联动造浆—无风造浆—微风造浆—高压水造浆—全高压造浆全过程的改造,攻克了充填溢流水浑浊等一系列难题,充填工作开展以来,共完成充填量180万立方米,实现了采充平衡。
永铜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首次开创性地提出“在线即时考核”理念。“在线即时考核”通过对平台大数据的充分运用,将现行考核模式展示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平台中,实现机台(班组)绩效考评与全员创星绩效考评相结合,突出效益和工作质量,打破了以往完成任务就能领钱的传统思维,很好解决了出工不出力的问题,改变事后、时点反馈式的生产经营管控模式,实现了考核方式颠覆性的改变。
环保先行 绿色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四十年来,在绿色矿山发展建设道路上,永铜始终步伐坚定。
1983开始,永铜加大对原有废水治理技改力度,实施选矿废水中和处理沉淀净化与完善循环利用工程,并推进包括矿山污水处理设施扩能在内的矿山工业废水综合治理等改造工程。
2010年,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新建2个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的酸性水处理系统。采用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高浓度料浆处理技术(HDS),投产以来,累计处理污水5400万吨。
先后对护驾山边坡、南部排土场等进行生态复垦,复垦面积达22万平方米,复垦区域植被覆盖度达85%以上,原来的不毛之地,重新焕发生机。先后荣获全国土地复垦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环境优美矿山等多项荣誉。
开展采选清污分流,完成清污分流工程和选矿废水综合利用工程,提高了废水综合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推进尾矿回收白钨项目,减少尾矿排放,有效改善了矿山环境状况;开展新水改回收工程建设,加大回水使用率,碎矿生产实现回水利用全覆盖。
深推转型 勇闯新路
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管理方式的转型。建矿以来,永铜党委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和方向,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落到实处,
党建工作主动融入中心,突出观念引导,加强司情和矿情等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认清形势,强化职工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强调“珍爱企业就是善待自己,奉献矿山就是回报自己”,进一步树立职工自立奋进、迎接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为适应转型发展,永铜围绕机构设置、人员分流、分配机制、岗位调整等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完成多家单位机构重组,推进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机构调整等工作,构建具有永铜特色的绩效考评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调整、激励机制完善,针对人员结构不合理、一线干活人少、后勤人员多的情况,充分发挥考核、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倡导“挣工资”理念,让多干活的多拿钱,鼓励人员向一线流动。
近年来,永铜积极倡导“挣工资”理念,深入推进绩效考核、“双通道”建设,不断推进学习型矿山创建,着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班子、工会、班组建设,在学习中提高矿山发展能力。同时,强化中层管理人员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创新创效激励机制,真正实现收入增长依据创新创效业绩。
为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永铜依托矿山资源开发优势,内外结合,逐步向矿山建设服务型领域转型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外,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稳妥地寻求海外资源开发项目,找到适合矿山实际的资源开发方式,力争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在矿山“两个转型”的新征程中,永铜将以“稳定主业、做强多经、深挖资源、聚力生态”四大任务为主线,从“党建引领、安全环保、创新创效、智能矿山、资源保障、内部管控、人才队伍、内外部环境”八方面明确保障措施,坚持守正创新,筑牢矿山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逐步构建起矿山发展新模式,为公司“三年创新倍增”再立新功。(柯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