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三年创新倍增专版②:“科研成果转化年”项目追踪①

2019-03-04 08:27:21.0 来源:总编室板块

江铜科创迈进2.0时代 

新春伊始,公司“三年创新倍增”攻坚战,铿锵开局。一月份以来,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有力,落地有声。 

——德铜“680立方米超大型浮选机工业试验研究”、武铜“全尾砂膏体充填工艺基础试验研究”、稀土公司“稀土精矿提质”、贵冶“硫酸系统对高氟铜精矿的适应性研究”四个转化项目,已开始建设工业试验应用装置,其中稀土公司浮选精矿、部分重选精矿已应用于工业生产。 

——德铜“从硫精矿中回收金、银等有价元素”、永铜“全尾砂结构流体胶结充填”、东同矿业“井下水泵自动化改造” 、贵冶“砷滤饼处理关键工艺优化”、铅锌公司“锌冶炼净化新型除钴工艺”、“铅锭自动扒渣设备的研制”六个转化项目,正开展试验验证、方案论证等技改立项的前期工作。 

——贵冶“铜阳极泥碲的高效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铅锌公司“银阳极泥低成本短流程提金工艺” 两个转化项目,正申报公司技改立项。 

——贵冶“铂钯精矿全湿法除杂技术”转化项目,公司已批复技改立项,正进行初步设计。 

——武铜“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试验研究”转化项目经研究,拟三期建设后进行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研成果所进行的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2019年,公司主要领导高位推动,重点安排了14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和其他17个重点关注项目,并将2019年命名为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年”,以突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重大意义,促进公司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打造新的增长点,形成科研创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转化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  

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但由于成果转化工作过程复杂,与其他工艺设备的协同性强,时间、资金、人力和其他资源投入较多,还存在失败的风险,因而以生产和成本为重心的一线单位往往积极性不高、实施不力。为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早在2016年,公司就出台《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益分享机制。此外,公司近年来还从机制、平台、人才、项目等方面多点发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科研成果快速有效转化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2016年以来,公司共完成科研项目151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94项。其中,可直接测算经济效益的47个转化项目,每年增加效益超过一亿元。 

今年年初,公司以宏大格局和广阔视野,对于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添动能的技术创新,对于高附加值、有前景、有竞争优势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对于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高精尖技术和产业的研究,进行了部署。这其中,就包括科研成果转化工作。19日召开的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要求各单位将既定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突破常规,开创条件,打开新局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铜成立40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道路,一步步改变了中国铜工业的落后面貌,开创了中国铜工业的新纪元。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发展之路,就是将全球采选冶加的先进技术,应用或转化为江铜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它是江铜科研创新1.0版本。 

当前,公司“三年创新倍增”攻坚战已经打响。“三年创新倍增”的内涵之一,就是以创新来驱动江铜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迈进,推进江铜早日跻身世界一流企业。2016年以来,随着公司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人才的不断聚集,创新机制的不断优化,江铜已经具备了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正在成为公司动能转换、质量提升、结构升级的动力之源。崇尚创新、激励创新、全面创新的江铜科创2.0时代已经来临。(杨健

 

6803超大型浮选机工业试验取得重要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建设,由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世界首台6803超大型浮选机,第一阶段工业试验已经完成。在泡沫再磨返回粗一的流程条件下,德铜泗洲厂一期一段回收率实现2.08个百分点的提升,系统综合回收率提升1.48个百分点,现已顺利通过公司专家组项目评审。该项目的成功,形成了我国超大型浮选机尾矿再选新工艺流程的示范工程,对德铜、国内其他矿山乃至国际范围内的尾矿再回收都起到了巨大的行业示范效应。 

近年来,随着德铜矿石开采的不断深入,入选矿石品位降低、硬度增加、矿性复杂,选矿厂整体回收率呈下降趋势。受现有设备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尾矿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 

为攻克这一重大技术难题,该矿密切跟踪国内前沿选矿技术,发现回收率可以通过采用超大型粗颗粒浮选机技术和再磨选矿工艺得到改善。而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相关技术以及配套的自动化检测控制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技术已经成熟。 

德铜引进的6803超大型浮选机是典型的“巨无霸”,属世界首台,其容积超过目前国产1303大型浮选机的五倍。6803浮选机直径35米,20多个成年人手挽手才能合围一圈;高有8米多,相当于两层多楼房的高度。此浮选机具有容积大、浮选能力强、建造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适于大宗尾矿的集中处理。 

6803超大型浮选装备于2017 7 月开始在德铜土建施工,到2018 8 31 日,完成了系统的安装调试,重点开展了试验系统的建成、空机试车、清水试车、进浆试车等试验,做了应急演练、流程切换、开路带矿试验、返回流程试验等一系列测试项目。 

在试验阶段,该厂会同各路专家,循序渐进,根据试验数据,一步步调整并确定最佳运转参数,创造最优的工艺条件。目前,泡沫图像在线分析、充气量变化实时检测、浮选液位自动检测、减速机状态自动监测等代表国内最新、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正在这台超级“巨无霸”上得到应用,这将为德铜泗洲厂选别指标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实现矿山资源利用最大化、选矿综合效益最大化探索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历新年过后,德铜泗洲厂快速行动,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开展6803浮选机样机工业试验,积极推进这一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创新成果的转化,为公司“三年创新倍增”攻坚积蓄力量,为绿色矿山、智能化矿山建设探索设备管理的新路子。(吕建新 陈滢) 

 

碲高效回收转化项目每年可增收粗碲30 

日前,贵冶铜阳极泥碲的高效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经完成了管道配接等部分前期工作,正按3月完成现场设备安装,4月份完成调试和试车的进度,倒排工期,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以往贵冶一车间采用预处理脱杂-硫酸化焙烧蒸硒-水浸分铜-碱浸分碲-氯化分金-亚钠分银-电解精炼的工艺流程来提取阳极泥中的金、银、硒、碲等稀贵金属。碲主要在碱浸分碲过程中进入分碲上清液,再进行提取回收。且由于碲特有的两性性质,碱浸分碲工序中碲的浸出率并不理想,导致不少有价碲元素未能被提取出来,白白流失。  

为了进一步提升铜阳极泥处理工艺碲回收率,贵冶一车间和江铜研究院科研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开展《铜阳极泥碲高效回收》项目科研攻关。该项目自去年3月进入工业化实验以来,双方科研人员通过优化工艺条件、调整工艺参数,成功克服了实验期间遇到的银阳极板碲含量高、银锭一级品级率低、沉碲工序碲的直收率低等生产难题。  

为了加快推进《铜阳极泥碲高效回收》项目成果完成转化,贵冶一车间在年初成立了以车间主任为组长的“铜阳极泥碲的高效回收”成果转化小组,并于128日召开专题会,探究成果转化的工艺改造、施工工作量及改造过程中影响生产情况,细化制定最佳的项目转化实施方案。 

据了解,该项目转化实施方案,通过充利用现有闲置的设备进行,具有改造地方少、成本费用低、建设工期时短等特点。按实施方案,项目将在50天左右完成改造建设,于4月份实现由工业实验转为试运行。整个项目试运行结束,投入正常生产运行后,可进一步扩大沉碲能力,解决碲生产回收能力扩大的原料源头瓶颈问题,每年可多回收粗碲粉30吨,为公司多创不菲的经济效益。(梁柱俊 肖翔) 

除氟技术转化将大幅拓宽铜原料适应性 

219日,经过前期单体调试与联动试车,贵冶高氟铜精矿适应性研究的硫酸废水除氟子项正式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高氟铜精矿适应性研究进入项目转化冲刺的关键阶段。 

据悉,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铜原料供不应求,采购竞争激烈,导致入厂铜精矿原料日益复杂,进入硫酸系统工艺烟气中的有害氟元素含量明显上升,加剧了工厂制酸系统设备、管道的腐蚀,既影响了铜酸双系统的长周期高效稳定生产,不利于闪速冶炼精矿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相应增加了设备检修维护成本。高氟铜精矿对铜冶炼生产的危害显而易见,以往由于受制于除氟能力不足,大量冶炼加工效益更高的高氟铜精矿被拒之门外,直接影响了铜精矿冶炼加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由此,为了提升高氟铜精矿适应性,实现铜精矿冶炼加工效益最大化目标,贵冶硫酸车间从去年开始着手实施制酸系统除氟设施完善改造研发。在项目设计上,贵冶硫酸车间科研人员采用稳妥可靠的工艺技术,通过实施“在净化工序增设除氟工艺装置、在废水工序挖掘除氟能力”的两步走方案,且充分利用原有的工艺、电气、自动化仪表设施和加大复水利用,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和设备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目前,由该车间科研人员参与技术研发,摸索研究制作出的三套具有适应性强、除氟效率高的硫酸净化烟气自动化除氟工艺装置,已经在贵冶双系统的三个制酸系列净化工序中完成安装,其中一、二、三系列已投入试运行。同时,对一系统废水工序除氟挖潜改造子项,也完成主要设备调试,进入低负荷试车。 

整个提升高氟铜精矿适应性项目,将有望在3月份内完成项目转化,投入试生产。届时,按项目设计的90%氟总脱除率,将可使贵冶外购的铜精矿氟含量最高由0.042%提升至0.053%,混合配矿后入炉铜精矿氟含量年均值由0.028%提升至0.033%,大大增强高氟铜精矿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拓宽外购铜精矿来源,降低铜精矿采购成本,提升冶炼加工经济效益。 (徐文娓 肖翔) 

 

永铜将立项进行充填工艺改造 

经过近两年的科研实验,2018年,永铜分级尾砂改全尾砂充填科研项目——《全尾砂结构流体胶结充填试验及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全尾砂结构流体胶结充填实验室试验研究报告及充填系统改造方案,并通过阶段评审。 

永铜是国内少有的露坑联合开采矿山,为防止地表陷落,减少废石和尾矿排放,地下开采设计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分级尾砂胶结和非胶结充填采矿法。但受地表工业场地条件和充填工艺特点的影响,现有充填系统存在尾砂输送浓度偏低、溢流水环保处理成本高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矿综合考虑现有充填系统和生产条件,通过分析研究现有充填理论及相关工程实例发现,全尾砂结构流体胶结充填工艺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充填采矿法因具有厚大矿体矿柱回采损失贫化率低、废石或尾矿排放量少、有效控制采场地压和覆岩移动等优点,在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与分级尾砂胶结充填工艺相比,全尾砂结构流体胶结充填工艺具有料浆充入采场内不离析、不脱水、泌水率低、充填体整体性好等特点;且与膏体充填工艺相比,又具有输送阻力小、可自流输送、流平性好、有利于充填接顶等优势。预计这一采矿新工艺投入使用后,永铜每年可以减少尾矿废弃物排放量49万米3,减少废水处理量100万米3,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按计划,该项目将根据永铜露采东南部扩帮情况,进行充填系统改造和工业试验及应用的立项申请。(郑有清 胡天寿) 

 

“蓝领”机器人将在铅锌公司上岗 

这几天湖口连续低温阴雨,让人倍感寒冷,但铅锌公司铅铸锭生产线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铅锭自动扒渣设备研制项目的试验正在顺利进行中。看着机器人灵活、平稳的扒渣动作,参与项目研制的设备部副工段长韩丽军信心十足地说:“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铅锭扒渣,这在铅冶炼行业是个首创,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由于铅、锌等产品批量大、外观要求高,行业内通常采用铸型机铸型,人工逐模扒渣。扒渣是在铅液冷却凝固前,将其浇铸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渣及悬浮渣扒出,确保表面质量的一道重要工序,每个动作需要在5秒内完成,不仅环境温度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烫伤危险,扒渣效果不一。因此,参照人工扒渣动作研制出一套全新的自动扒渣装置,成为铅锌公司科技工作者心中的梦想。 

有了梦想就去追!在铅锌公司党政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20183月,以胡贤进、韩丽军等年轻技术人员为主力的团队挑起了铅锭自动扒渣设备研制项目的重担。他们深知,铅锭扒渣为高频、往复运动,如何让机器人作业动作灵活自如、稳定准确,将是研制项目的成败关键。 

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总是不乏艰辛,这一年来,他们运用三维建模模拟人工扒渣运动轨迹,针对铅液氧化渣特点设计蒙制铲面,围绕扒渣效果攻克了捞网粘渣严重、骨架卡模具变形、两侧捞渣不干净、扒渣动作与铸锭机速度不同步、机器人力矩精准控制等诸多难题。正如参与项目研制的设备部工段长胡贤进所感叹的,“铅锭自动扒渣设备是一颗颗螺丝拧出来的,一个个公式算出来的,一次次试验改出来的。” 

踏平坎坷成大道,面对即将入列的“蓝领”机器人,项目负责人、设备部主任王永祥算了一笔经济账:铅锭自动扒渣设备研制费用20万元,运行一年即可收回投入,不仅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产品表面质量稳定,你说这笔投入划算不划算? 

“实现了一个梦想,后边还有更多梦想,实现铅锌冶炼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我们这支队伍永远不懈的追求。”设备部的年轻技术人员们斗罢艰险又出发,他们把目光放到了锌锭自动扒渣设备的研制上……(高阳  张胜峰) 

 

东同矿业将进行泵房自动化改造 

为进一步拓展创新创效空间,持之以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东同矿业将加大成果转化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成果应用水平,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按照“转化一批、研究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该公司结合自身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把推进地面泵房自动化改造纳入了今年科研攻关重点。对此,为认真做好地面水泵房自动化改造,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就对地面泵房着手展开了调查摸底,并确立把对尾砂坝酸水泵房、漫水桥泵房和选矿精尾工段6个泵房列为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采访中获悉,该公司承担自动化改造工作的有关单位、部门精心谋划,严密组织,通力协作。通过前期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20191月制定了地面泵房改造方案,并上报了立项报告,218日集团公司对立项报告进行了批复。据了解,此改造主要包括管路设备仪表阀门的安装,通讯网络光纤的敷设与架杆,电缆敷设与安装接线、现场低压配电箱,阀门操作箱、中央控制室监控操作站和工程师站的配置,硬件平台搭建等。该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严格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有序向前推进,抓紧各时间节点的设备材料、采购招标等各项工作,在今年10底完成泵房自动化安装,11月份开始试运行。 

该公司地面水泵房自动化改造项目一旦成功实施,不仅可消除人员分布广泛的安全隐患,减少操作人员,提升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有效为企业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万金龙) 

 

城铜技术成果转化实行清单管理 

今年是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年”,“要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公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是公司年度工作会就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出的要求。近日,围绕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城铜全面梳理了2010-2018年科研项目,其中多个项目已被列为科研成果转化重点。 

据了解,通过全面梳理,城铜已列出2010-2018年科研项目清单,共有23个科研项目囊括其中。除8个项目尚处于科研阶段,其余15个科研项目均已结题,其中《露采排土场稳定性研究与排土参数优化》、《提高城门山铜矿硫精矿品位的试验研究》等科研项目已完成成果转化,达到了有效增强排土场稳定性、推动标硫产品升级为高硫产品的转化成效。 

当前,该矿正积极致力于尾矿综合利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城门山铜矿浮选尾矿降硫小型试验研究》等科研项目启动于2014年,经城铜与省建材集团及科研院校等单位广泛合作,深入开展大量科研和实验工作,这些项目成果转化前景十分广阔,经前期达标处理的尾矿,可广泛应用于制砖、预拌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水泥蒸压制品、微晶玻璃和石塑复合材料等产品生产领域。2018年,城铜又启动了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目标是对现有每年产生的约250万吨尾矿全部进行综合利用,替代后期尾矿库的建设,既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又能节约高额的资金投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为加快成果转化进度,城铜有关方面已与万铜公司完成成果交接,预计今年年内,以上科研成果可正式转化应用于尾矿综合利用领域。 

据悉,按照落实成果转化清单要求,城铜已对2019年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作出部署:一是梳理年度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二是结合矿山生产经营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为新老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大力营造和倡导科技创新之风,对于转化应用效果较好的科研项目,优先向公司推荐并给予适当的创新创效奖励,以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的技术支撑作用,加速矿山生产、建设、发展难题破解,优质高效地建成生态文明矿山。(刘伟华   曹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