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砥砺奋进的五年●研究院】创新为发展添力

2017-10-16 16:51:01.0 来源:平面媒体板块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乘此东风,20147月,江铜在整合江铜技术中心、国家铜工程中心、江铜院士工作站、江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了江铜研究院。江铜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江铜科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肩负着科技兴企使命,承载着为公司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厚望,江铜研究院在创新中砥砺奋进,不断为集团发展注入动力。 

成立之初,江铜研究院就确立了高起点、新机制的发展模式。高起点——研究人员以博士后为主,少量985高校毕业硕士作为博士后的科研助手。新机制——采用社会化用人机制,实行“长家分离”,让研究人员潜心做研究,为江铜创造科技成果。 

目标已明,思路已定。江铜研究院很快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15年,江铜研究院在关键的开局之年取得稳健快速发展。瞄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标,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江铜研究院攻克了一个个行业经典难题,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德铜难爆破区平均大块率从0.76%下降到0.65%,台阶平整度从±0.8米下降到±0.4米,难爆区爆破安全性得到提高。贵冶1#银的品级率达到90.91%,银粉纯度达99.995%以上,银的直收率达到99.78%。加工事业部Φ5内螺纹铜管残齿率高、沿齿开裂、收缩率不均等问题得以解决,工序成品率由70%提高到90%。这些指标的优化均给公司带来了较好效益。 

2016年是江铜研究院实施“打基础、走出去、做大做强”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面临着实施项目经理制、成果转化和试验楼建设等艰巨任务。项目经理制是江铜为获取科技成果而进行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研发体系、实现自主创新和引进外智相结合的新举措。研究院没有辜负公司期望,引进了澳籍华人任翔博士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江南研究员为项目经理,分别承担“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和“石墨-铜复合材料开发”两个经理制项目,为江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努力,两人顺利完成公司委托项目7项,转化成果5项。其中,“优化德兴铜矿选矿工艺流程、提高钼回收率试验研究”将德铜精矿品位从24.3%提高到25%后,钼综合回收率可提高6.26个百分点,年增360吨钼金属量;“分银渣中锡提取工艺的研究”成果中的铅、钡、锡直收率分别为86.54%96.30%94.30%,同分银渣返回主系统处理相比,金、银的回收率分别提高1.0%1.5%,锑的直收率大幅提高,成果产业化后,每年可为公司新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大螺旋角高效内螺纹铜管的开发”成果产业化后,填补了国内内螺纹铜管成形模具设计软件的空白,当年为企业新增利润380万元,新增税金110万元;试验楼的建成,将为研究院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攻克生产技术难关创造更好的研发条件。 

江铜研究院成立时间虽短,却成绩斐然,成立三年来,共承担省级项目1项、经理制项目3项、公司委托项目27项,顺利完成公司委托项目17项;申报发明专利26项;成功转化科研成果10项,待转化科研成果4项;获公司级奖励2项。(陈建涛 何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