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经验解读:安全文化建设的武铜样板

2017-07-13 16:27:46.0 来源:总编室板块

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如果说,安全制度的约束是外在的、冰冷的、强制的、被动的,那么安全文化的影响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的。安全文化所发挥作用不是爆发性的,其创建也需要经历一个播种、萌芽、成长的过程。 

武铜作为井下矿山,对于安全工作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长期以来,为确保安全生产,武铜守住安全红线,锁定“零”目标,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措施。正如该矿矿长江文波所说,“安全红线是生命线、高压线、责任线。不管市场形势如何变化,不管我们的工作有多繁忙,不管我们的任务有多重,我们都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冒险蛮干,不盲目追求高效,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 

就这一点而言,安全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不可替代。 

 

心态安全:安全文化之“基” 

对于长期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而言,侥幸、麻痹、逞能、厌倦等思想隐患并不罕见。这些思想隐患的危害毋庸讳言。 

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创建的目的之一。 

根据省安全监督局和公司要求,武铜率先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创建。该矿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组,明确编制依据、制定了具体实施步骤和工作内容。从班组到工段、从采场到车间、再到矿级部门,武铜逐级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汇编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责任清单》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分级表》等文件,制定了《武山铜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武山铜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和《武山铜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办法》等配套管理制度,此外还将建设企业内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建设方案已初步定稿。 

武铜采矿车间安全文化手册经过近一年的创作,这本340多页的文本已经完成。2015年以来,武铜采矿车间的安全文化手册创作小组,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诠释了安全的重要性。 

除了日常的安全教育外,该矿还通过更富人情味的安全教育,使职工认识到安全对自己、家庭和企业的重要意义。 

“爸爸,您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平安安回家。病魔侵蚀了妈妈的生命,不要让我和妹妹再失去爸爸……,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家的顶梁柱,我们不能没有您。爸爸,我和妹妹期盼您天天下班平安归来。”在安全家书朗读比赛中,一封封感人的家书让往日的“大丈夫”忍不住喉咙打颤,流下眼泪。 

今年以来,武铜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写一封“安全家书”寄亲人、安全帮教等活动,旨在发挥亲情在安全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在暖暖亲情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车间长周期安全生产。 

该矿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安全宣誓,背诵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流程,进行危险源识别。同时,采取实地操作、仿真模拟的方式,如“手指口述”、开通“武铜微信安全助力群”、车间、工段、班组分别建了微信群,使安全宣传教育更加便捷。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艺活动,如制作《安全三部曲》《牛哥讲安全》等视频教材,建设安全文化走廊,让安全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增强了安全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调动了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 

武铜掘进车间的“安全生产大家谈”,选矿车间的“安全揭短会”,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再到违章人员,大家相互揭伤疤、翻旧账、曝隐患,并且针对安全问题共同定对策、保安全。“通过揭露自己或身边同事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已经发生或未遂的安全事故、安全问题,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选矿车间党总支书记何大喜说。 

 

机制安全:安全文化之“根” 

机制,最核心的作用在于让安全不再停留于“想”,而变成“能”。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机制作为保障,安全文化创建无疑成了沙上建塔。 

不断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就是创建和推广安全文化的过程。 

领导干部是制度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武铜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下井带班值班制度,始终把眼睛瞄向井下、身子扑向井下、心思用到井下,走边远、到头面、盯重点、真落实,以过硬的作风,当好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做好整体规划,促进安全文化创建深入开展,当好安全文化的推广者;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带头反违章、查隐患,让职工认识到安全文化是硬碰硬的文化、实打实的文化、持之以恒的文化,当好安全文化的示范者。 

职工是制度的践行者。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调动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杜绝不安全行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互保联保管理体系,该矿大力推行互保联保管理。 

“我们把重点放在班组长与班组职工、队干部与班组长结对子上,通过层层监督,实现从进班作业到下班交接班全过程安全互保联保。”该矿安全环保部主任余国荣说。 

推行“安全结对子”互保联保管理后,武铜职工的安全意识显著增强,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营造了全员遵章守纪、互相监督、互保平安的氛围。 

互结的安全对子要在对方精神状态不好时,提醒其注意安全。这样一来,两个人的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该矿掘进车间副主任陈矿平说。 

武铜综合车间将“安全结对子”复制到安全教育上。该车间在业务相似、流程相近的班组中,开展“比比看”竞赛,每个班组的10名选手结成对子,按比赛规程随机抽题作答。 

“干部职工责任感、使命感强;活动形式好,员工参与面广;题目设置好,与实际结合紧密,都是日常操作必需的知识;参赛员工表现好,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采;整体氛围好,选手和观众充分展现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精神状态。”该矿副矿长林国洪对活动给予了 “一强四好”的肯定。 

2014年起,该矿开展了创建“安全型”班组活动,实现班组“三无一达标”,即:实现无隐患、无违章、无事故,安全标准化达标。同时制定了“安全型”班组验收考核标准和奖励机制,对通过考核验收的班组成员每人最高奖励900元,达标的奖励300元。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得到了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员工安全行为得到了规范,进一步夯实了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 

外委施工单位承担着武铜大部分的采矿任务,他们的安全生产状况与武铜的生产建设密不可分。近年来,在安全管理上,武铜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外委单位作为矿山二级单位同等对待,严格要求。多年来,该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有序。 

 

行为安全:安全文化之“道” 

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提升职工的安全技能,是安全文化创建的核心内容。 

“有的单位经常发生事故,不是因为没有规章制度,而是因为少数干部职工不把制度当回事,执行力度不够,使制度成了贴在墙上的标签。”武铜党委书记聂震说。 

对此,该矿在安全文化创建过程中,尤其注重执行力,严格按照“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考核”的要求,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杜绝“好人主义”现象,对“三违”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罚,对隐患责任人进行严格追责,确保制度执行不走形、不手软,真正实现人人敬畏制度、事事遵守制度、处处执行制度。 

班组长是领头雁。班组是企业生产发展中最小的职能单位,担负着安全生产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其管理水平、工作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状况。 

班长作为“兵头将尾”,站在现场管理的最前沿,肩负着指挥控制班组安全生产的责任。班长是过程管理的主体,班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生产水平。一个素质高的班长就如同一只雄狮,即使他带领的只是一群绵羊,他所呈现的战斗力也非同寻常。为此,武铜从实际出发,推行班长直选制度。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班组长的作业行为,该矿不断强化班组长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把班委培养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和具有现代意识的班组管理者,即“五型”班长。 

同时,该矿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班组长培训基地的作用,不断加强班组长安全素质、管理技能培训。该矿各单位也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班组长培养计划,通过老带新,培养出一批安全意识强、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的班组长。各单位班子成员深入班组了解班组建设情况,与班组成员谈心,了解班组存在的困难,指导班组建设的有效开展。采矿车间安排部分文化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职工到班组,帮助班组长做好创建基础工作。选矿车间从车间到工段,坚持每月1-2次深入联系点,参加班组班委会、安全学习、班前会等,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机修厂、综合车间实行领导挂点制度,不定期对“四自”建设工作实行“点对点”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管理。 

每天的班前会上,武铜生产一线的班长们先是把当天作业施工的现场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向职工进行详细讲解。每天下班前,班长再进行复查,如发现职工未将没用完的工器具、材料归位,就和职工一起把这些摆放到指定位置。“往往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导致了血淋淋的事故。因此,要真正实现安全作业,必须注意细节。”采矿班长夏细华说。 

职工实现安全作业,不仅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还有助于个人业务素质的提升。近年来,该矿每年都有几十名职工入围集团职工技能比武,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安全文化创建有起点、无终点。随着矿山生产战场不断向深部延伸,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安全管控难度越来越大。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安全文化是一个有力支撑。要培育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不能光靠硬推、强拉,而要靠安全文化的影响,使干部职工把安全当成第一需要,把保安全变成自觉行动。”该矿矿长江文波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写道:“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将这一启示喻之于安全文化创建,再恰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