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稳中求进——德铜提质增效启示录

2016-11-09 10:57:46.0 来源:平面媒体板块

路,总要往前走的,重要的是怎么走。 

稳,当然是第一位的。眼下,正值有色行业整体低迷,公司经营面临挑战,需要作为主干矿山的德铜,稳住阵脚。 

但,稳并不意味着按兵不动,“苦熬”寒冬。 

尤其是13万吨/日生产能力形成之后,提质,被摆在德铜发展的战略高度。即实现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在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 

用均衡稳定高效“兜底” 

111上午8点整,随着3#钢芯胶带缓缓停机,大山厂为期31天的皮带更新对接拉开序幕。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局部工作。3#钢芯胶带负责德铜两大采区之一的富家坞采区到大山厂的矿石运输,至今已运行9年,超出设计年限,加之上游破碎站不久将从4.5万吨/日扩能至5.4万吨/日,胶带必须更新。 

但德铜愣是把一个局部阶段性项目,做成了一项涵盖采选等多道工序的长期系统工程。 

一年前,采矿场就开始了穿孔和运力设备的计划检修,以最佳状态保证3#钢芯胶带停产期间大山另两条皮带和泗选厂的满负荷供矿; 

年初,新增泗选厂10万吨产量,弥补3#钢芯胶带停产带来的损失; 

三个月前,5台电铲就有步骤地向品位相对高、料石性质相对好区域靠近,弥补产量下降带来的铜金属量缺口; 

一周前,大山厂粗矿堆、粉矿仓10万吨料位已经堆满,减轻1#2#皮带供矿量负担…… 

3#钢胶带更新期间,选厂下游的精尾厂、新技术厂等单位,见缝插针安排各自检修;富家坞采区4台电铲也没闲着,他们投入剥离作业,为一个月后的生产打开局面…… 

乍眼一看,全矿的生产组织,都在围绕3#钢芯胶带更新而调整,原因何在? 

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是已具规模优势的德铜,始终追求的方向。随着13万吨/日达产达标,德铜开始推行“均衡、稳定、高效”理念。 

产业布局上,加大低品位矿石利用,减少服务年限超长的铜厂采区过渡开采,优先富家坞出矿,稳定出矿品位,并加快朱砂红矿区项目开发,力争尽早形成三大采区均衡并进局面。 

生产组织上,强调计划控制和生产的“紧张而又有节奏”,实行“以班保天、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生产组织模式,避免时松时紧、大起大落。 

设备管理上,树立“非计划检修就是事故”思想,实行设备标准化管理,强化设备标准化操作、预防维修和日常点检维护保养,避免“拼设备”而导致的突发现象。 

成本管控上,强化过程化、精细化,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向管理要效益,既抓重点、难点、关键点,也向班组、机台最小单元延伸,使成本波动全过程动态受控。 

…… 

立足矿山现有资源,力争做到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德铜逐渐从产能骤增的“调整期”,过渡到高效生产“稳定期”,指标逐年攀升,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 

有了均衡稳定高效生产的“兜底”,德铜还需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去拓展广度和深度。 

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突破 

对标管理,被称为21世纪三大管理工具之首,很时髦。但江国华觉得德铜的对标,绝不是只为赶这个时髦。 

“十二五”中期,德铜正处在“做大”已成事实,“做强做优”亟待提升的关键历史时刻,此时引入对标管理,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铜矿山的必然选择。 

“我们存在差距和薄弱环节”——2014年,德铜党政考察几家世界顶尖铜矿山后,这几个字在两份万言报告里高频出现。 

虽然包括铜精矿品位,铜、金、钼综合回收率等重要的技经指标,已属世界一流水平,但德铜在意的,是怎样缩短管理流程、运营效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距。 

2015年初,时任采矿场爆破工段段长的江国华,压力如山。 

这一年,德铜从44个对标指标中遴选十大重点攻关项目17个主指标,明确提出“集中突破一批重点指标,带动其它指标提升”的对标思路。 

“提升爆破质量”成为重中之重,甚至写进了公司和德铜两级职代会报告。 

爆破,各道工序的龙头,质量不好,大块率就高,电铲台效就低,旋回破碎就难,废石胶带运输就不畅通,路面就不平整,轮胎就容易磨损,成本就大……又由于深度开采,采空区、难爆矿岩比例增大,地下水增多和作业面积缩小,也在影响着爆破效果…… 

“允许多装药,把质量提上去!”系统考量采矿综合成本,德铜跳出了炸药单耗“只能降不能升”的老框框。 

优化孔网爆破参数,改变装药结构,实验孔底隔离器等爆破新技术、开展“区域性定人定钻”劳动竞赛…… 

2015年,采矿大块率控制在0.351%,难爆区大块率0.757%,同比降幅3.3%3.13%,优于“标的”,爆破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2016年,江国华和他的同事们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过程监控,做好技术攻关,持续改进,110月爆破大块率0.343%,同比降低1.7% 

爆破效应的提升,带动着德铜整体采矿工序质量和设备作业效率的全面提高,电铲台效、废石胶带作业量、电动轮利用率、轮胎使用寿命等指标持续向好。 

最令江国华愉悦的是,今年前十个月大块率大幅降低,炸药单耗却下降了3%。“是持续不断地突破,为我们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他说。 

不仅爆破工段,各单位、部门纷纷围绕对标指标,朝着德铜对标管理的第二个阶段——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寻求突破。 

细化到可执行的层面,人人头上有指标;纳入日常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检查考核;结合矿山重点工作,从工艺、操作、管理多角度寻求新的突破;制定对标管理评价办法,根据实际效果,严格奖惩兑现…… 

对标,就是挖掘潜能、追求卓越的过程,虽然实现目标并不容易,带来的效益却是惊人、直接的。 

今年前三季度,德铜半自磨运转率等9项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去年,对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48.6万元。 

为创造未来而“投资” 

既然试图通过大跃进式的规模扩张实现跨越式升级已无可能,面对仍然处在深度调整中的经济和终将衰竭的矿产资源,德铜拿什么来应对未来? 

发展的智慧,在于能够抓住新的希望。 

 “现在我们可以选0.25%的低品位矿石,将来0.15%的,我们照样能选出来,这得益于矿山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前景,该矿充满信心。 

2012年起,德铜着手边界品位为含铜0.15%低品位矿石入选研究,可利用资源量达2.7亿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约6年。 

除此之外,“十三五”环保规划、朱砂红1万吨/日能力开发、5#尾矿库建设、富家坞粗碎站扩能改造……接踵而至。 

仅靠规模效应,只能领跑一时。德铜2016年的行政工作报告强调:必须把改革创新摆在矿山发展的突出位置,攻克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掌握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 

换而言之,决定矿山未来走势的是核心技术,下一步,德铜更需为技术创新而投资。 

成立于1999年的德铜新技术厂,正赶上钼铼行业快速发展期,即使工艺相对落后,钼精矿也根本供不应求。2006年,新技术厂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在国内铜钼伴生矿山中处于领先地位。 

随后的2008年起,钼精矿价格一路狂跌,从4200/吨·度跌至2015年的660/吨·度,虽然处境也很艰难,但新技术厂凭借不断积累的技术优势,在十中仅存二三的钼铼行业活了下来。 

效益重要,但创新能力、提质能力更重要。今年9月,新技术厂钼铼综合回收改扩建项目完成单机调试,将采用目前较先进的“联合法”、“萃取法”等关键技术制取钼酸铵、铼酸铵、亚硫酸钠和铜反萃液,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 

“企业实力的比拼,从来不靠一时的数据,而靠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掌控力。”一位公司领导对新技术厂的这番话,既是褒奖、也是激励。 

这样的“逆生长”,也发生在德铜其它多经企业身上。 

铸造公司今年投产的1万吨/年机械化钢球生产线、5吨中频炉项目以及水雾空淬火等工艺,都是当下前沿的装备和技术;建设公司的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资质;实业公司的陶瓷管开发项目;化工公司的发烟酸……都在为德铜增添强劲的发展后劲。 

对于创新中的企业,根基在于人才。 

德铜创建“国家实验室”、创新工作室、职工技能训练中心等平台,通过激励作用,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创新研究中。近五年,德铜荣获省级以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4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国优”QC项目11项、国家授权专利263项…… 

“持续的研发,就能打造未来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眼下,作为矿山技术改造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代表,尝到了智能化“先控”软件给生产带来甜头的大山厂,这样评价他们的《半自磨优化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技术。 

…… 

发展质量提升了,自有效益滚滚来——德铜这样解释“提质增效”。(作者: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