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银山矿业“工序链党建”的破局实践①

2025-07-29 15:05:17.0 来源:宣传教育板块

 

当前,银山矿业井下8000/日项目达产后进入全面攻坚稳产的关键时期,5000/日露转坑项目正有序推进,即将开启日产13500吨的“大井采”新阶段。 

“大井采”到来之前,一道无形的藩篱正横亘在巷道深处——如何让井下采掘作业的委外模式形成合力,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破解行业痛点的路径选择 

当前,井下国有矿山企业将生产作业外包成为普遍现象,这一模式各有利弊。  

“现场文明生产整改无法长效保持。”银山矿业铜铅锌矿安全环保室组长汪胜华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类似的问题:复杂难采矿体回采推进存在畏难情绪,计划执行率偏低;考核金额提高,但侥幸心理依存,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只是银山矿业井下管理困境的缩影。  

铜铅锌矿是银山矿业最大的主流程生产单位。井下采掘作业采用委外模式,分别由五矿二十三银山项目部和金诚信银山项目部承担,这两家在井下采掘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外包施工队伍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且井下采矿工程危险性更高。 

当外包队伍的流动性遇上井下采矿的高风险,当“各扫门前雪”的生存逻辑撞上“系统供矿”的生产需求,制度的高墙、技术的孤岛、情感的隔阂,正在千米井下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生产协同的低效更让人头疼。铜铅锌矿生产运营室组长丁家铎至今记得 - 358 米采区的那场争执:其中一家单位开采需经过另一家单位管辖的一段区域,希望其配合做好巷道掘进工作,另一家单位却以设备不足为由迟迟未开工,影响了开采进度,也打乱了当月的生产计划布局。 

最伤人的是情感隔阂。有的委外单位认为“出矿即可”,对现场管理标准化等附加要求消极应付。铜铅锌矿则以“甲方”身份进行考核,考核多了,被委外单位视为“鸡蛋里挑骨头”,甚至觉得是“故意为难想多扣钱”。这种情感隔阂带来“情绪抵触——沟通不畅——矛盾升级”的恶性循环。 

“就像三条平行线,各走各的道,出了问题互相推,协调一次要开三个会。”铜铅锌矿矿长杨朝云在后来的工序链党总支成立会上回忆。 

“他们说‘出矿就行’,可我们要的是整个矿山的节奏啊。”传统甲乙方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高效生产需求,如何破局? 

“甲乙方的身份标签不撕,永远别想心往一处想!”随着生产形势一日紧似一日,破局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如何加强外包队伍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开放头脑、开放心胸、开放意志、开放心扉,让合作三方看到自己与其他团队的联系,看到相互作用中的杠杆效益点。 

 “银山的事业也是我们的事业。”三方都有着共同的愿景,都希望银山井下8000/日项目投产后安全顺行,困扰他们的是委外单位管理壁垒,以及因此形成的各自为战、各自为大的观念。   

撕标签,首当其冲是打破管理壁垒。 

银山矿业协同发力,行政系统通过合同约束力持续发力,加大管理;党委则通过党建创新打破委外单位管理壁垒,构建“一盘棋”协同格局,以此推动实现从“局部割裂”到“系统融合”的破局逻辑。 

此时,江西省铜产业链党建试点工作的启动,让银山矿业党委看到了破题可能。银山矿业党委组织人员远赴长沙,与五矿二十三冶总部达成党建共建意向。20237月,随着金诚信的加入,一个涵盖81名党员、横跨三家企业的功能型党组织——银山井下采矿工序链党总支正式成立。 

将原三组“甲乙方对立”关系重构为以党总支为圆心的协同网络,81名党员编入同一组织,乙方党支部书记进入党总支领导班子,用“党内职务”弥补“合同乙方”的身份局限。  

破局的路径是将党组织直接建在采掘、运输、破碎、提升、充填等物理工序链上,实现“组织链”与“生产链”双链融合。其核心在于用组织纽带弥补市场契约的不足,用政治优势激活全要素生产力。 (魏湘亭、刘昊王萍、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