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铜台意漆包线生产车间,当一卷卷闪亮的成品抵达“终点”,迎接它们的并非忙碌的工作人员,而是一条神奇的“线路”。
跟着这条线转一圈,仿佛进入了一个大型模拟游戏。当成品卷被机械臂抓取放上传送带的那一刻,“游戏”开始了。
和常见的模拟经营类游戏一样,比如厨房场景,玩家需要扮演厨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备食材、烹饪、上菜和清理。在这条漆包线自动包装线上,也需完成固定步骤——抓取、扫码、称重、打标、校准,漆包线成品才能“通关”。
“我们有PT-90至PT-270规格、PT-25至PT-60规格自动包装线。这套PT-90至PT-270包装线是全国首套大规格自动包装系统,也只有我们江铜有。”江铜台意厂长胡延波介绍道,该系统采用了高效的传送带技术和智能仓储系统,使得生产线更加流畅。
在这个“游戏”里,第一位出场的是过目不忘的“记忆大师”,它由上至下扫描整个漆包线卷轴,精确记录每一卷的身份和规格,确保其符合客户的要求。这位拥有海量记忆的“大师”将物理空间与数据信息完美同步,为仓库高效调度打下基础。
第二位出场的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家”,它也是这套系统的智慧核心。完成扫描、称重后的漆包线成品来到了它的管辖范围,而它一只手稳稳将印有产品信息的标签贴上卷,另一只手再次进行扫码,录入电子信息并实时上传系统,借由精密的算法,将整个包装周期大幅压缩。
“PT-25那条线能进行自动装盒,机械臂抓取产品放入快递盒中,密封后再打上标签。”胡延波说,两套自动包装系统并轨运行,生产效率提升了50%。
在自动包装线上,高效传送带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搬运。它如同不知疲倦的“飞毛腿”,将漆包线成品稳稳托起,以恒定的节奏流向下一站。
“以前这道工序至少需要8个人,现在2个就够了,而且半天就能完成之前一天的任务。”胡延波说,新系统引入的智能传送技术,让漆包线在生产线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流动”,消除了工序衔接的迟滞。
“推动产业升级,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不仅满足现代化产业链需求,更实现了产能与效率的双飞跃。”胡延波道出了智能升级的核心价值。
包装环节的“质变”,正是江铜台意布局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落子。通过持续优化全面预算系统,工厂已贯通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效率之外,智能包装系统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变革:工人告别繁重的体力搬运和重复劳动,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显著提升。人工作业大幅减少,员工得以转向监控、维护与优化等岗位。
高效传送带、智能仓储与调度算法默契配合,成为了漆包线“通关”的完美搭子。它们以精确至秒的节奏,将枯燥的体力活变为流畅的“艺术”,每一个环节都如齿轮般精密咬合,驱动着传统制造业向高效、智能的未来坚定转型。
“接下来,我们想把这条线直接通到立库,这样才算全流程的智能化。”胡延波笑着说。(汪勤晴 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