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把平凡活成光——读2024年度“江铜好人”系列报道有感

2025-07-04 15:44:26.0 来源:总编室板块

深夜读着这些故事,窗外的雨还在啪嗒啪嗒敲着玻璃。当“第102次献血”“269毫升造血干细胞”“二十年如一日”这些字眼映入眼帘时,突然觉得心口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原来真的有人能把平凡日子了光 

图纸上的微光照出星辰大海 

胡辉猫腰钻进设备底部的样子,让我想起老家巷口修电视的老大爷。可这个90后小伙眼里的光不一样:12岁拆坏电视机被老妈追着打,却蹲在冒烟的零件前直嘀咕“原来电流会发脾气”;把值班室发黄的老图纸翻得卷了边,手指被纸页划出血痕也只是往嘴里吮吮。 

有次高压柜改造,他对着三十年前的旧图纸熬了两个月,用放大镜逐根核对线路,同事笑他“快把纸看出洞了”,他却摸着图纸说:“这些线都是活的。” 

让人感动的是他带徒弟的场景。那天徒弟对着变频器图纸发懵,他啥也没说,就把图纸铺在水泥地上,拿铅笔头沿着线路划圈:“你看这电流,是不是像小溪一样要找河道?”就像小时候我爸教我算术,总留半道题让我自己琢磨。 

后来徒弟拿了全省比赛冠军,胡辉蹲在车间角落偷偷抹眼泪,转头又骂骂咧咧让徒弟“赶紧去把7号球磨机的参数再对一遍”。这让我想起以前车间里那些爱吼人的老师傅,手里的扳手还没放下,就把绝活往年轻人手里塞。 

血管里的河流串起生命守护 

张宾强第102次走进血站那天,正好是他生日。护士笑着递过棉球:“张师傅您又来啦”我突然想起自己头回献血时紧张到攥破了棉球。可这个鬓角微白的男人,23年里骑坏了好几辆自行车,来回80公里就为了准时献血。他总说“每次伸胳膊都像在接生命的接力棒”,但却也最怕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因为那就意味着有人正在鬼门关前挣扎 

还有张鑫淼,那个开卡车的汉子。当红十字会说“初配相合”时,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声音抖得像筛糠:“我捐!现在就去!”打动员剂打得腰酸背痛,他却盯着窗外新长的樟树叶笑:“你看这叶子,多精神。”269毫升造血干细胞被送去医院那天,他偷偷跟司机师傅说:“开慢点儿,别颠着。” 

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啊,就这么照亮了别人的生命 

岁月里的针脚藏着人间至情 

吴修程给母亲喂饭的场景,让我想起给奶奶擦脸时笨手笨脚的自己。他每天六点起床,给母亲梳头换尿布,哪怕老人已经认不出他,会把粥打翻在他胸前。 

有次母亲把勺子砸在他脸上,他蹲在地上一点点擦,嘴里还哼着《茉莉花》——那是母亲年轻时最爱唱的歌。医生说他腰椎间盘突出不能抱重物,可他还是一次次弯着腰抱起86岁的母亲,腰上的旧伤疼得他直冒汗,却笑着跟母亲说:“妈,咱洗澡咯。” 

陈慧君在田埂上被当成骗子的日子,像极了刚毕业跑业务的表姐。她把“保险+期货”编成了顺口溜:“价格跌了不用愁,保险期货解你忧”可还是吃了很多“闭门羹”。直到张大叔拿到77万赔付金那天,扛着一麻袋橘子追了她二里地“这比啥奖状都金贵!”现在乡亲们都追着问“下次项目啥时候来”,有人还把她编的顺口溜写在自家猪圈墙上。 

关上电脑时,雨停了。路灯照着湿漉漉的马路,突然想起胡辉说的“图纸在脑子里活过来”,董平桌上磨破了皮的军旅相册,张宾强骑行时带起的晨风,还有吴修程给母亲梳头时落下的晨光。这些普通人啊,把日子过成了细密的针脚,每一针都缝着不声张的善良。 

我们总问“这世界会好吗”,可当看到有人23年雷打不动献血,有人把病床前守成了四季,有人在田埂上把术语讲成了家常话,突然就信了: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这些温暖的人,一铲一铲往生活里培光。 

突然,想给总说“下次再说”的自己打个电话:明天就去做那件想了很久的“小事”吧——或许帮邻居奶奶提袋菜,或许陪老爸多唠十分钟嗑,或许就像张鑫淼那样,在志愿者登记表上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 

毕竟啊,这人间最暖的光,从来不是太阳那样的灼人,而是无数盏小灯依次亮起时,那种暖乎乎、亮堂堂的温柔。当它们连成一片时,你会发现:原来普通人的日子,真的能活成满天星光。(任桂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