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江铜好人”张鑫淼:跨越生命的“髓缘”

2025-06-26 14:29:01.0 来源:宣传教育板块

编者按:星河滚烫,爱在身边。2024年度“江铜好人”如约而至。他们或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或见义勇为、无私救助,或敬业奉献、勇创佳绩,或孝老爱亲、名播邻里,或爱国拥军、退伍不褪色……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如散落人间的星辰,连缀成江铜最动人的精神图谱。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束光,照亮前路;每一份坚守都是一团火,温暖人心。愿这些温暖的故事,能唤醒每个人心底的善意,让“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清风,吹遍江铜的每一个角落,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江铜好人”张鑫淼:跨越生命的“髓缘” 

“无论是通过骨髓抽取还是外周血采集,过程中都可能伴随着一定的疼痛和不适感。” 

“我知道,跟一个人的生命相比,这点痛算不了什么。” 

听完上饶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提醒,张鑫淼的笔尖在志愿捐献者签订捐献同意书上顿了顿,随即用力签下名字。墨痕落在纸上,记忆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个献血的午后。 

2015年秋,银山矿业储运中心驾驶员张鑫淼在厂区献血点排队时,被展板上一张白血病患儿的照片攫住了目光——那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攥着气球,苍白的笑脸仿佛一枚褪色的邮票,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 

当听到志愿者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在志愿者登记表上用力签下名字。“当时就觉得,万一呢?万一我的血能帮上谁呢?” 

2024年6月19日午后,蝉鸣正稠。午休中的张鑫淼被电话惊醒,听筒那头兴奋难掩:“您与一名患者HLA初配相合……”十年间无数次设想过的场景突然成真,他猛地坐起身,声音不自觉地颤抖:“我捐!现在就可以!” 

上饶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后来回忆起那通电话:“非血缘匹配的概率太低了,常见HLA类型匹配成功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罕见类型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张师傅了解情况后义无反顾决定捐献,我们都很受触动。” 

张鑫淼同意捐献,意味着又一名患者有了生的希望。 

患者病情需求紧迫,上饶市红十字会立刻安排体检和高分辨配型符合检测。检测确定张鑫淼身心状况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条件后,张鑫淼被安排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启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每日注射的动员剂,有效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至外周血中的同时,也让他的身体出现了腰部酸痛、乏力等不适,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之意。妻子满眼都是心痛,但她非常支持张鑫淼的决定。“他是个有大爱的人,我能做的就是照顾好他。” 

2024年8月15日清晨6:30,最后一支动员剂沿着青紫色血管注入张鑫淼体内,他平静地躺在采集床上,采集仪器缓缓启动,仪器运转声逐渐与他的心跳共振。6个小时后,采集机器停止运转,张鑫淼成功捐献出269毫升造血干细胞。 

269毫升承载着爱与希望的造血干细胞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生命抢夺赛也正式拉开帷幕。 

三天后,张鑫淼收到了来自患者家属的深情感谢信。信中写道:“用不了多久时间,孩子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感谢你给了我们这个家一个全新的希望!”字字句句,满载着对张鑫淼无私奉献的深深感激,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您是全国第18228例、江西省第3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每一例捐献,都是万分之一的奇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张鑫淼。他愣了愣,指尖划过身上尚未淡去的针孔痕迹。他想起采集那天,窗外的樟树正落新叶,嫩绿色的叶片像被阳光洗过。 

2024年11月,他被德兴市委政法委员会评选为德兴市2024年度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在工作中尽责做好后勤服务的他,褪去工装后,用凡人善举书写生命的温度。“能帮到别人,我心里就踏实。”朴素无华的话语,字字掷地有声。(张景雅 王萍 黎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