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北大地、武山深处,矿石的轰鸣声昼夜不息。在这里,11朵矿山玫瑰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矿山的“咽喉命脉”,用智慧的汗水浇灌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荣誉之花。她们的故事是钢铁与玫瑰的交响。
清晨四点,人们还在熟睡,武铜选矿车间碎运工段主机班操作室内的灯彻夜明亮。主井提升机仪表盘上指示灯不停的跳动,巨大的箕斗在数百米的深井上下穿梭,将矿石从地底运至地表。这里是矿山生产的“中枢神经”,每一个小误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每班上千次的操作,一次都不能错!”班长曹雪珍紧盯着监控屏幕,娴熟的操控着操作手柄,电流参数、箕斗载量、运行轨迹……在她脑中织成一张精密的安全网。
2022年,武铜三期建设如火如荼,井下开拓的废石量与日剧增,给主井提升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压力,班长带领全员立下“军令状”——必须突破极限,圆满完成任务!她们迎难而上,群策群力破题攻坚。
她们深知,安全是矿山生产的生命线,要提升能力必须先保安全。为此,主机班坚持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推出“五个一”活动,围绕“一个安全主题,分享一个案例,查找一个问题,制定一项措施,落实一条整改”进行,让安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班组在实践中提炼出的“八防两严”和“望闻问切”操作法,通过精准调控设备运行状态,在确保设备运行安全高效的同时,吨矿成本从2.56元降至2.38元,年节约成本超50万元。
主井提升机操作容不得丝毫差错,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针对班组成员一半以上是90后,文化程度较高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班组在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同时,建立了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导师带徒”机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做好“传帮带”。
“主机操作是一个‘不合眼’的岗位,平均每两分钟就要操作一次控制手柄,还要时刻关注箕斗运行电流、报警信息、液压站参数等各项关键指标。刚开始时我对提升电流把握不准,一操作就特别紧张,满手都是汗。师傅将她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巧,现在不慌不忙就能拿捏好提升电流了,我还获得了‘工匠’称号呢。”新员工小刘高兴的说道。
同时,大家还经常聚焦在一起,探索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交流操作心得提升操作技能,讨论提高积极性和责任心的“提升效率与个人绩效挂钩考核方案”,寻找进一步提升效率的攻关项目……
“调整电流参数、优化箕斗装载方式等数十项技术攻关的落地,精准操作、精细巡检、精密协作‘三精工作法’的运用,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双赢。”曹雪珍在十楼操作室内指着监控画面介绍说:“主机箕斗在四楼的+169米进行卸载作业,操作人员要在十楼和四楼之间来回跑。现在,我们将+169米操作柜线路由后方电缆桥架引至十楼操作台内,并在设备及观察点处安装摄像头,实现了远程在线监控,使主机提升流程减少了一个中间环节,促进了主井提升效率达到国内同类设备的领先水平。”
在主机班娘子军们的不懈努力下,主井提升能力从6500吨逐步跃升至8000吨以上,效率从每小时19.5斗跃升至21.3斗,创下了国内同类设备的领先水平。2024年8月,这一数据再次刷新,为矿山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赢得了主动。
除了工作中的严谨与拼搏,主机班的姐妹们还用温情与关爱,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充满凝聚力的“家”。班组成员肖金英生病住院期间,姐妹们自发轮流照顾她,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疫情期间,班组成员主动放弃休息,顶下空缺岗位,连续奋战一个多月。逢年过节,班长和年长的班组成员会主动邀请单身员工参加家庭聚会,让远离亲人的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工作之余,班组还经常组织郊游、包饺子、瑜伽等活动,帮助大家释放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每天上下班都要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爬上千级的台阶,上班还得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刚开始还真受不了。但是,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感受到了爱,学到了真本领,获得了全国女工最高荣誉,辛苦也值得了。”女工小王的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公司标杆班组……荣誉墙上熠熠生辉的奖牌,见证着主机班的奋斗足迹。
如今的武铜,三期工程巍然矗立。当晨光再次洒满武铜,这群矿山玫瑰依然守护在操作台前,用钢铁般的意志奏响“巾帼不让须眉”的感人乐章,用不畏难、不言苦、不后退的行动证明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打造井采标杆矿山、建设美丽武铜的征程中再攀高峰,让“三八红旗”精神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