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法五:破局
“从大环境分析,没有利好;从竞争面来看,行业内卷至白炽化,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生存,只有破局,杀出一条血路来。”加工事业部市场营销部经理刘伟神情凝重。
加工事业部深耕铜加工领域,专注铜加工产品研发与制造,拥有各类高品质铜杆、铜线、铜管以及漆包铜扁线等产品,以高品质服务多领域需求。
生产的产品和功能,注定了这必是一条浴火重生之路。
向优秀民企学,学什么?
在加工事业部办公楼前,四个最佳“黄金车位”被醒目标注为“降本之星”“质量之星”“合理化建议之星”专属车位。
“我们每个月都要评选一次‘明星员工’,让他们享受专属车位,”加工事业部党群工作部主任赖德勇介绍这一激励模式。
这一做法,源自加工事业部去海尔集团的一次学习考察。“我们会把每一次考察学习到的,有利于加工事业部发展的经验,马上落地。”刘伟反复提到“对标同行”。
对标同行,对什么?
对成本。加工事业部提出,没有任何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把“降”字坚持到底,是姿态;调整产品原材料结构,是策略;通过技改降能耗,是方向。
对管理。“以往我们对客户提出的问题,都用表单式回复,但是客户却要求我们做成PPT回复。我们联合生产部门一起反反复复调研修改了好几稿,做了8页PPT,从模具的生产到管理,再到包装,用图表的形式详细进行表述。”刘伟认为,这种工作方式是第一次接触,接触越多的优秀公司,他学到了更多的管理方法。
对指标。对标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指标,进一步优化作业方式,全面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出2025年龙昌铜管、铜业铜材劳动生产率要提升10%以上。
“近三年,我们全员学习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不学懂弄通,无法与市场对话,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外部的力量,推动内部的改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
破局,在厚积薄发中。
一手好牌,怎么打?
“因为之前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我们的供应商一张A4纸写不完。现在,一张A4纸写不下。”这一手好牌,可不是靠运气,得靠开发。
向下开发,捡到篮子里的都是宝。在供应商名单里,记者看到一长串不知名的小企业,这些都是加工事业部新近开发的小客户。2025年,他们订下目标,要实现江铜龙昌铜管中小客户销量占总销量的36%、江铜台意漆包线非美芝漆包线销量占总销量的65%。
向上开发,突围海外闯新路。在维系现有大客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国际展会带来的客户群体以及中间合作商资源,推进海外合作进程,推广“江铜牌”铜加工产品,从“内卷”的国内市场中突围。
跨行开发,产品种类多元化。精心搭建了一支以首席工程师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产品的种类从新能源驱动电机,到电动工具;从深水泵到船舶用电机,以“敢为人先”的闯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破局,在敢打善闯中。
三道防线,怎么守?
“对中小企业的准入风险很大,我们通过保险公司担保准入方式,扭转了头部供应商卡脖子的局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经得起大风大浪。”刘伟进一步介绍。
加工事业部进一步完善大风控体系,强化业务、监督、审计三道风险防线,推进风控体系、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销售和贸易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动态管控风险、预防管控风险的水平。
营销人员不仅跟进市场,还要跟进生产。多元化效益分析、铜原料综合效益跟踪等十几张报表里的每个子项,他们都及时跟进,按他们的话说,关注每个子项,才能发现市场蛛丝马迹的变化,生产细枝末节的变动。
市场瞬息万变,打法千变万化。打破传统,没有路便踏出一条路;破局而生,则是另一片天地。(魏湘亭 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