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东风,贵冶先行先试,持续探索产业工人队伍成长成才新途径,深度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新活力,全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成效。如今,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正成为贵冶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思想引领筑根基
抓住“加强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这个重点和关键,贵冶在推动产改工作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致力于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精神风貌,筑牢产业工人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
“党的二十大精神常学常新,每次听完老师的讲解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近年来,在各类技能培训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培训的必修课。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贵冶充分利用三会一课、读书班、红色走读等平台,激发产业工人队伍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此外,贵冶高度重视选树先进,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劳模工匠评选表彰和宣传力度。每年,贵冶评选出“劳动模范”“岗位明星”“模范党员”各10名,并通过贵冶在线、贵冶报、宣传栏等平台进行专题报道和宣传,在全厂掀起向先进看齐的学习之风,以榜样的力量引领产业工人队伍砥砺前行。
当2023年度“江铜好人”曾见平拎着工具箱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时,他的身后也跟随了一批同样有爱心的、有情怀的江铜人。班组同事说:“虽然我们没有曾见平那样的理发手艺,但是能帮老人修理家具家电,给他们更多陪伴。只要有这份心,总能有尽一份力的机会。”
平台建设促成长
近年来,贵冶全面深化“选、育、留、用”的人才队伍培养模式,坚持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能培训全覆盖,为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搭好平台,让学业务、比技术、提素质成为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行为自觉。
2022年,8个贵冶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合建成了省内首个跨领域、跨单位、跨工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形成聚变效应,为解决生产难题、培育创新项目、锻炼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广阔平台。
走进马士兵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吸引眼球的是满墙的荣誉证书、技术创新成果、攻关项目简介。在一线扎根,从一线成长,马士兵坚持创新驱动,带领工作室成员攻克了闪速炉、阳极炉生产重难点问题。新成立不久的徐小董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成员占2/3,正如工作室领衔人徐小董所说,“年轻人只要想干肯干,我们都会尽全力提供相应的平台和帮助。”借助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初出茅庐的青年员工得以有更多机会参与到重要科研攻关项目中去,在项目中历练成长。
劳动技能竞赛是产业工人发挥作用、锤炼技能、创新创造的重要舞台,自产改工作开展以来,贵冶每年组织开展数十场职业技能竞赛,为产业工人队伍搭建起赛场练兵的平台,一大批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脱颖而出。从学中做、在赛中练,每场竞赛都由相关单位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为参赛选手提供系统、专业的辅导,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提升的目的。
权益保障暖人心
“现在食堂菜品更丰盛了,就餐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贵冶对厂区食堂进行改造,不仅暖了职工的胃,更暖了职工的心。
贵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为产业工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改造单身公寓、大全超市、美食中心,为职工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推动职工活动中心场馆升级和新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实施,丰富职工业余文体生活;出资增投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筑牢职工风险防护屏障;走访慰问困难职工,为其送去慰问物资和慰问金......
2024年国庆节前夕,贵冶为患病职工及家属送去了互助保障慰问金30余万元。在动力车间供水工序,拿到慰问金的张思林情绪激动,他说:“这笔保障金对一个家庭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产业工人的权益保障,不仅仅是生活上关爱、工作上支持,还在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贵冶不断丰富产业工人民主参与形式,坚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两会”代表巡视、厂务公开监督、满意度测评等多种群策群议管理形式,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一项项改革创新,一个个举措落实,使得贵冶产业工人更受尊重、更有地位、更得实惠。
面向未来,贵冶将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世界最好现代化炼铜工厂、打造“灯塔工厂”而努力奋斗!(刘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