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背倚崑嵛,揽旭日以临叠翠;步跨黄渤,怀明月而渺沧溟。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航,徐福东渡从这里出发。
在这片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代代相传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城市精神,和江铜集团“责任、专注、创新、包容、务实”的企业文化如期而遇,宛如“琴瑟和鸣”。
2019年,江铜集团战略布局落子于此,并购烟台国兴公司,更名为江铜国兴(烟台)铜业有限公司。自此,一段关于文化交融、携手共进的华章,在润物细无声中绘就。
张巍:做江铜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江铜人就是这样,甭管多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咱就是有撑劲。江铜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我们不就是江铜文化的传播者么?”说惯了普通话的动力分厂副厂长张巍一旦说起江铜创业的故事,他总会换成质朴的河北话,仿佛在谈及家乡往事。
2022年,踏着还未消融的春雪,张巍匆匆收拾行头告别妻儿,从江铜贵冶奔赴烟台,成为最早一批江铜国兴的“拓荒者”。
其实,面对家庭与事业之间的抉择,张巍内心经历了无数次挣扎。
面对号召,张巍想着共产党员就是肩负起重任。多年工作的积累,也让他有能力胜任。说到底,还是“责任”二字早已沉淀于心。因此,尽管不舍得家中的一切,张巍还是选择了投身到烟台这片充满机遇的新天地之中。
可是张巍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新工厂建设尚未完全竣工,许多基础设施还在逐步完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彼此之间缺乏默契配合;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分散各地的人们迅速凝聚成“一股绳”?这些问题摆在了张巍面前,但并没有让他退缩半步。
2023年投产在即,江铜国兴立下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军令状。为了尽快完成目标,张巍每天早出晚归,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解决水处理产出二级除盐水pH偏低问题,不断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操作方法。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项目和目标高质量完成。
2023年,烟台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晚了很多,张巍奔走的身影穿梭在建设中的工厂间。当夜幕低垂,寒风夹杂着雪花如刀刻划过张巍脸庞,也落在了国兴。他望向风雪中高悬的星星,也看到了正在乘风而上、冉冉升起的江铜国兴。
不负众望,2024年6月,新建成的余热发电系统成功实现了与电网的并网发电,这是江铜国兴在能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里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宣告着公司在能源回收利用和减少碳排放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林丰功:融入江铜开启新程
2023年初的黄渤海新区,江铜国兴18万吨阴极铜节能减排项目建设进入最后阶段。对于在烟台国润工作了20年的老员工林丰功来说,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边是40万元安置金的诱惑,另一边是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岗位的机遇,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正当林丰功和他的同事们一筹莫展之际,他参加了一堂江铜企业文化及形势任务的宣讲课,听完江铜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了解投产后江铜国兴的独特优势和美好前景,林丰功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不仅如此,对于林丰功这样有技术的老员工,江铜国兴领导来到他们中间,耐心的倾听员工的心声,不厌其烦地解答员工困惑,并告诉郑重地大家“江铜不仅是个有实力的公司,更是一家有温度的企业,选择江铜不仅能获得更好的职业成长,还能为员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这一席话如同温暖的春风,逐渐融化了林丰功心中的坚冰。最终,和林丰功一批来自国润的450名员工选择了留下来,成为江铜国兴的一员。
如今,林丰功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心中满是自豪。他享受到了更加丰厚的薪资待遇,还有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换下来的工作服不用再带回家清洗,明亮宽敞的职工食堂还有专业的厨师团队确保了饮食既美味又营养均衡,智能化设备让操作变得轻松便捷……
这些细微之处的真情流露,印证了他当初选择的正确性,也见证了企业在文化融合上的成功实践。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新落成的厂房,一辆辆崭新的大巴载着李丰功奔赴这个新的大家庭、新的希望、新的起点。
当目光转向了身旁的老同事们,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彼此间亲切的问候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陈一波:青出于蓝胜于蓝
2023年11月,镌刻着“江铜集团”标志的制氧塔在晨曦中熠熠生辉。此情此景,让熔炼分厂支部书记陈一波回想起了在贵溪时的工作经历,也让他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感到格外亲切。面对这片承载着无限希望的新天地,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热情与使命感。
正如江铜精神“同心同创同进”,干出一番事业。
江铜国兴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对标贵冶,赶超一流”的高远目标!这句话,更多的是践行价值的承诺和追求。
“热态三连炉”是承载着国兴梦想与未来的新项目,从设计到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他带领两家单位汇聚而成的团队,围绕“热态三连炉”进行技术攻关,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技术革新攻坚。
一位烟台国润的老员工直言:“陈书记,咱们没必要这么较真吧?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差不多就行了。”陈一波耐心地解释:“我们不仅要追求效率,更要保证质量。我们对标江铜贵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只有博众所长合力攻坚,才能共同打造出江铜在北方的新坐标。”
为了统一思想,陈一波总是身先士卒,把现场当作教室,躬身与国润过来的员工们一起钻技术、找症结。他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因此,他认真排查每一个环节,逐个调试每一道工序。随着工作的推进,陈一波的努力逐渐感染了大家,也通过实际成果赢得了信任。
在最为关键的点火阶段,陈一波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毕生所学,整整两个月没有离开过那台承载着使命与重任的炉子。他分析每一个可能的隐患,半夜蹲守现场,实在累了就在办公室和衣而睡。他的妻子打趣地说:“5月新租的房子,7月才第一次进去,房租白交了。”但陈一波却只是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是为了国兴的未来,是为了那份承诺和追求。在陈一波的带领下,国兴团队日夜奋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凭着一股勇于担当的血性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他和他的团队最终找到了最佳参数,粗铜还原时间缩短至2-3小时,成功实现了设计产能目标。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国兴在技术创新上的重大突破,也为后续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夜幕降临,黄渤海新区灯火通明,映照出江铜国兴现代化厂房的繁荣景象,宛如夜幕下一座闪闪发光的堡垒,它的砖石是每一个江铜国兴员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里,张巍、林丰功与陈一波三位典型人物的故事,在江铜的文化沃土中汇聚、碰撞、融合,激发出无数创新的火花。
他们的故事犹如璀璨明珠镶嵌在这幅画卷中,展现了江铜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吸引力。在这里,每一位江铜员工都是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传承者。每一位江铜人都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在这片热土上谱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共同铸就江铜国兴更加灿烂的未来。(文:黄敏铭、于金凯/图:李容、曾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