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理响号”班车首次鸣笛启航!只见车载屏“叮”地亮起“理响德铜”字样,宣讲员元气登场,职工们齐刷刷化身“好奇宝宝”。
原来,这是“理响德铜”宣讲队的超酷新招——把理论宣讲搬进通勤班车,打造员工学习“移动课堂”,让打盹发呆、刷手机的碎片时间,秒变“知识快充站”!
在德兴铜矿,每天早班有56台班车,穿梭50多个站点,运送1500+人次!员工们平均呆在车上的时间,远超20分钟。
所以,“理响号”今年目标明确:玩转宣讲形式,扩大覆盖范围!用身边案例、群众故事开展系列微宣讲,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这趟“移动课堂”开跑前,“理响德铜”宣讲队聚焦公司和矿山的“头条新闻”、重难点工作,结合平安建设、技能提升等职工关心的“热搜话题”,创新推出“配餐+点单+送餐”三位一体的宣讲模式,已开展集中宣讲5场、点单宣讲9场、自主宣讲18场,覆盖人员1500+人次。妥妥的宣讲界“劳模”!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颠簸的班车上,让理论稳稳“扎根”?宣讲队表示,咱懂!得“入味”!
他们下足了功夫,反复“试炉温”——根据不同线路、不同班次职工的特点,量身定制N份“独家秘笈”课件。那些宏大的主题?统统被拆解成职工们身边可知可感的“小故事”,让理论带着矿山的泥土味儿和体温,扑面而来!
暖场互动、热点引入、竞答升温、总结提炼——“宣讲四步法”!这招一出,有限的车厢和通勤时间,更是秒变高效学习的“黄金赛道”。
大山选矿厂原矿工段党支部书记刘茂盛,率先化身“反诈先锋”。他拿着最近遇到的真实诈骗案例,“啪啪”打脸各种套路,警醒大家:天上掉的不是馅饼,是陷阱!听得大伙儿直拍大腿,车厢里瞬间开启“吐槽+支招”模式,反诈意识在热聊中蹭蹭上涨。
早班乘客信息档案中心技术员郑淳皓揉揉惺忪睡眼,嘴角上扬:“以前集中学习?人难凑齐啊!现在好了,上下班路上这点时间,听着身边事儿,道理反而咣咣往脑子里钻,透亮!”
“这形式太赞了,我们年轻人超爱!”矿安全防尘部的年轻安全管理员程毅威点赞,他还从防诈“十个凡是”里get到了灵感,联想到安全生产“十个不准”,计划在安全宣传时借鉴宣讲的形式。
另一趟开往大山厂选矿厂的班车上,画风更燃。
党建双首席徐国宏,手持安全锤,闪亮登场!车厢秒变“安全特训营”。他手把手教大家认位置、学用法:安全锤在哪?逃生天窗咋开?消防器材怎么使用?模拟敲玻璃声一响,声音清脆:“上班不饮酒,安全记心头!这一锤,敲响的是咱们平安回家的‘保命符’!” 职工们看得聚精会神,纷纷跟着比划,通勤路直接变身“安全知识大练兵”。
随后,党建双首席潘爱冰带来“指尖上的安全指南”,她用大白话讲清网络舆情的“雷区”和“避雷针”,从日常朋友圈的注意事项讲到突发舆情的分级响应。职工们频频点头,刷手机的少了,认真思考的多了,车厢内低语交流着“原来如此”的领悟。
车程过半,“理论甜点”准时上线!
知识竞答环节瞬间点燃全场,宣讲员问题刚抛出来,“唰唰唰”手臂森林就举起来了!接地气的表达让知识嗖嗖入心,答对的小伙伴还能喜提“江铜牌”实用插座一个…这波福利,香!
车轮滚滚,碾过晨光暮色,也在矿山人的思想深处碾出了回响。当理论的光芒照亮了日常的通勤路,矿山人前行的脚步,便凝聚起更沉甸甸的力量——每一次颠簸,都是思想扎根的“营养土”;每一程归途,都是精神拔节的“冲锋号”。
“理响号”收获如何?员工反馈最具说服力。
“讲得透!像唠嗑!”
“坐车学东西,不耽误!”
“多讲讲矿智能化规划!”
“有故事、案例,是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话’。”
“10来分钟就知道该做啥、不该做啥!”
“理响号”作为德铜思政教育的“新晋顶流”和员工精神文化的“移动补给站”,靠着超强的“贴地飞行”能力,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受启发、学技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心”动力。
太阳越爬越高,金色的阳光洒满矿山。班车稳稳驶入终点站,职工们带着满满的“知识干货”和愉悦的心情,跳下车,元气满满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他们脸上那满足又期待的笑容,仿佛在隔空喊话:“嘿,‘理响号’早班车,明天见!不见不散哦!” (文/董雅洁 黄婉灵 图视频/吴昊 林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