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山矿业选矿厂磨浮车间,浮选槽中矿浆泡沫正有节奏地起伏。与往昔不同,如今的车间里少了浮选工穿梭调参的忙碌身影,多了两位特殊的“智能帮手”——泡沫 影像数字摄像头与荧光在线分析仪。这对 “黄金搭档”24小时不打烊,让选矿生产从“凭经验”迈向“靠数据”。
“这泡沫啥时候该加药,以前全凭咱瞪着眼瞅、凭经验猜。” 浮选工汪富林指着槽体上的泡沫影像数字摄像头,“现在有了这‘智慧眼’盯着,哪用这么费劲?”
这些架在浮选槽上的“智慧眼”,每秒都在 “眨眼睛”,将泡沫的颜色、大小、数量、流速看得一清二楚,数据实时传到后台。过去,浮选工每半小时就得巡检一次,蹲在槽边一瞅就是20多分钟,遇上矿性复杂时,一个8小时的班次里几乎脚不沾地,还常因看不准耽误最佳调整时机。如今,“智慧眼”全天候值守,一旦发现泡沫异常,能迅速算出该调多少药剂、风量,比人工反应快10多分钟,让最佳浮选时机不再溜走。
“光看泡沫还不够,得知道里头的‘干货’有多少。” 大班长吴云志点开屏幕,指着跳动的数字说,“这就得靠‘化验官’—— 荧光在线分析仪了。”
这个“化验官” 本领非凡,矿浆里铜、硫的品位,它瞬间就能测出,数据秒传到系统。以往,要等实验室的化验结果,少说也得半小时,矿性发生变化往往反应不及。现在,“化验官” 实时报数,“智慧眼” 紧盯泡沫,两者默契配合,药剂加多少、液位调多高,全按数据说话,不仅让精矿品位稳稳当当,回收率也在逐步提升。
吴云志坦言,如今,“智慧眼” 盯着泡沫形态,“化验官” 盯着金属含量,系统根据两者的报告自动调整参数,让浮选工序稳定了不少。
“药剂消耗少了 10%,咱操作工也从‘跑断腿’变成‘盯屏幕’,工作强度降了六成还多。” 吴云志算起了 “效益账”。这对 “智能帮手” 的到来,让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与生产优化中。
“你瞧这屏幕上的泡沫影像和品位数据,比咱以前蹲槽边瞅一天都准。” 汪富林感慨道。在 “智慧眼” 与 “化验官” 的加持下,工人的经验有了更精准的用武之地。过去依赖 “手感”“眼力” 的操作,如今有了客观数据支撑,每一次调整都有理有据,即便面对复杂矿浆,也能稳稳拿捏。
如今,在银山矿业的磨浮车间里,“智慧眼” 仍在不停“眨眼”,“化验官”持续报着数据。这对智能好帮手,不仅让浮选工省了力,更让银山矿业选矿生产的每一步都走得明明白白。(文:吴轶婷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