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白热化与行业变革加速的双重挑战下,铜板带公司将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工作作为锻造企业韧性的重要工序,逐渐构建起“精准调研、需求对接、成效巩固”的闭环管理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从 “文件里” 走到 “车间里”,从“会议上”落到“心坎上”,让每一份职工诉求都成为推动企业向前的力量,让每一份职工诉求都变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多维调研:让每一个声音都有回响
“熔铸区域夏天温度高达46度,扩产后炉组增多让环境更闷热。”当一线员工在季度谈心谈话中说出这句话时,铜板带公司党委书记手中的笔记本迅速记下了这个细节。如今,熔铸区域厂房通风冷却系统改造项目已完成招标,中标单位正紧锣密鼓地安装设备,预计7月就能为员工送来清凉。
这份 “有求必应” 的背后,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扎根基层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铜板带公司的员工思想动态调研体系愈发成熟:每季度的领导联点班组谈心谈话,不是走过场的 “嘘寒问暖”,而是带着“解题清单” 的深度交流。
公司领导班子走进车间,从轧制流程优化到作业环境改善,从职业发展路径到食堂饭菜咸淡,30 余项具体问题被一一记下。正如轧制班组员工所说:“领导不仅问产量,还惦记我们下班后能不能睡个好觉,这种关心透着实在。”
更系统的“双调研”机制则让铜板带公司的思政工作既有广度又有精度:年底的全员问卷调查,用数据勾勒员工思想的 “全貌”;年中的支部调研,让党支部成为贴近员工的 “毛细血管”。精整班组员工曾反映“不住宿舍难进厂区”,支部调研当天就完成信息录入,让出入通道畅通无阻。这种“宏观画像 + 微观解难”的模式,让员工真切感受到“被重视”—— 而这份重视,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的起点。
闭环管理:让每一项诉求都见实效。
在铜板带公司党群工作部的墙上,一张《一季度问题整改清单》格外醒目:“食堂第二批换岗吃饭菜品不足”的红色提醒下,详细记录着综合管理部“增加备餐量、优化菜式搭配”的整改轨迹。这种“挂号销号”的闭环管理,让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当员工提出“通过改善铸造工艺,装配水平和新材料的使用,减少石墨模具消耗。”的建议时,供应管理部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引进其他铜厂使用效果较好的石墨模具供应商。
在解决“外料成分差”的难题时,铜板带公司打破部门壁垒,由品质管理部、供应管理部组成联合攻关组,不仅建立“一事一议”的退换货机制,更深入上游供应链开展质量溯源。这种“问题不解决不松手”的韧劲,源自公司建立的督查督办管理办法,党群工作部每周督办、每月通报、每季度汇总一次。
“以前提意见怕石沉大海,现在领导拿着整改清单来复查,我们提建议的劲头更足了。”基层员工的话,道出了闭环管理的深意: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用“件件有着落”的行动,让员工与企业的心贴得更近。
文化凝聚:让每一份认同都成力量
“公司给我们补发夏装工作服时,我突然懂了以厂为家不是口号。 熔铸班组员工的这句话,藏着思想政治工作动人的模样 ——它不用豪言壮语,却在一个个具体的解决中,让员工与企业产生深深的共鸣。
在解决“一线新员工留不住”的问题时,铜板带公司不仅从招聘端调整策略,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更建立“导师制”帮助新人融入。3月入职的轧制工小王曾是离职高危人群,如今在师傅带领下不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还在季度调研中主动提出好建议。这种“留人更留心”的举措,使员工满意度较去年大幅提升,团队凝聚力也转化为生产效能。今年一季度,铜板带公司产量同比增长28.4%,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
最动人的变化发生在食堂:当员工抱怨“晚餐都是中餐剩菜”后,公司不仅更换了厨师团队,还建立“员工膳食委员会”,每周对食堂的菜品和卫生进行检查,并让员工代表参与菜谱设计。现在,中餐时段点外卖的人越来越少了,员工们更愿意去食堂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交流工作—— 这份从“吐槽”到“认同”的转变,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的生动注脚。
未来,当全体员工的心声与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这份双向奔赴的理解与信任,必将成为铜板带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郑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