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安全护航·绿色未来 | “新”“奇”“实”护安全

2025-07-24 15:18:43.0 来源:总编室板块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设备旁多停一秒的检查,是现场作业前多一份的安全确认,是看见隐患时多喊一声的“小心”。安全,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制度,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里的坚守与担当。 

“新”法破茧:沉浸式教育唤醒安全基因 

 

永平铜矿汽修厂的员工每日与车辆、工程机械设备为伴,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动态性,很多时候安全的把控依赖于员工自身。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汽修厂安全环保组负责人小李深感肩上责任“压力山大”。他时常问自己:“如何让‘安全第一’这四个字,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进每个人骨子里的本能?” 

小李换了一种安全教育的方式,从“新”开始,让安全教育“活”起来,让安全变成员工能“看见”、能“感受”、能“触摸”的真实体验。 

小李开始频繁出现在各个生产班组的安全学习会上,不再是千篇一律地念文件。他精心挑选一些与汽修厂相关的、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视频和图片。 

有一次,当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因钢丝绳断裂,设备轰然倒塌,工人被无情碾压的画面时,全场寂静无声。 

他看着一位师傅问道:“假如这是你的最后一刻,你想到了什么?” 

沉默过后,那位师傅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想到了我老娘,她说等我回家吃饭……” 

那一刻,小李仿佛听见了自己的心跳,也仿佛听到了大家的心跳,他明白,这次安全教育起了作用: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在无声的凝视和坦诚的交流中,变得无比清晰。 

同时,他还多次组织安全知识问答、井下呼吸自救器“盲戴”实操培训和比赛,并发放小礼品,激励表现突出者。这小小的激励,点燃了员工学习安全知识、提升技能的热情。 

为了盯紧安全生产,作业现场成了小李的另一个“办公室”。工友们将他视为身边的“安全伙伴”,毫无负担地对他分享安全作业的建议和意见,就这样,在一线干活的工人逐渐成为“安全共建者”。渐渐地,大家发现:安全不再是“别人要我做”,而是“我自己要守”。 

“只有将安全理念深植于心,才能化为行动的力量。”这是小李坚信的信条。通过各种“新”式安全教育,员工们逐渐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形成了自觉遵守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奇”策织网:网格化巡查联动全员防线 

 

“以前总觉得安全巡查是‘找茬’,现在才明白是保命。”登高车司机老蒋摩挲着臂上的红袖标说道。 

一个月前,当他第一次以“平安志愿者”身份参与安全巡查时,一道隐蔽的裂痕让他汗毛直立。“吊带外表看着完好,但翻开内侧却能看到明显的纤维断裂。” 

他立刻上报了班组长,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这要是断了,砸中人就完蛋了!”老蒋心有余悸。 

这次亲身经历让老蒋的安全思想逐渐转变:“原来安全不是‘领导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家事’。” 

通过亲身参与,他学会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辨识隐患,这种实践经验远比理论培训更为深刻。他也将这次巡查的感受分享给了同事。 

永铜汽修厂还建立了兼职安全员的安全管理机制,鼓励员工人人争做“安全员”,互相监督,及时消除潜在风险。 

如今,像老蒋这样的“编外安全员”越来越多——日常巡检时,有人蹲下来检查轮胎胎压是否充足;周检时,有人钻入地沟检查车辆底盘是否出现异常;月检时,大家带着“放大镜”排查全厂各处隐患。 

这种自下而上的、网格化的“奇”策安全管理模式,让该厂的安全文化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一次的巡查、每一次的分享,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着“安全即责任”这一信念,让安全成为全厂上下共同的追求。 

“实”功筑基:百万公里背后的责任刻度 

 

车轮滚滚,里程表已累计超百万公里,大杨也从青涩小伙步入沉稳中年。 

回首来路,他不讳言年轻时的血气方刚:“刚摸车那会儿,和许多愣头青一样,就爱追那风驰电掣的快感。” 

然而,岁月和路途是最好的老师。“见过了太多事故,每一次都让人心头发紧。”大杨回想,那些画面深深刻在他脑海里:超速飞驰后扭曲的车身与消逝的生命;一次随意的变道,便引来刺耳的刮擦与后怕的冷汗。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目睹与经历中,大杨渐渐领悟:驾驶,远不只是油门与刹车的交替,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对他而言,“安全带就是生命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骨血的信念。他坚持“行车先查险、载人必系带”的原则,主动担任“安全宣讲员”。 

每一次载人,无论路程长短,他都会温和而坚定地提醒乘客:“请系好安全带。”这“第一粒纽扣”,被他视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最基础的防线。百万公里的轨迹里,这不是英雄的传奇,是最朴素的坚守。当矿山的机械轰鸣声中,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开始主动检查车况,越来越多的乘客习惯伸手去扣安全带——大杨知道,他的“实”功没白下。 

永铜汽修厂的“新”法教育奠定了安全基础,“奇”策管理强化了安全防线,“实”功行动筑牢了安全基石。如今,大家每日上传的巡查照片,记录着隐患排除的细致瞬间;员工们每一次的点赞、留言与分享,都在无声传递着“安全即责任”的坚定信念,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李志清)